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传峰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权保护成为联合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流是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权利。但美国把人权作为其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准则,依仗其实力,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在国际政治活动中,以“人权”之名,行“强权”之实,干涉别国内政。美国人权外交具有极大欺骗性,其实质是为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的,是其“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工具。当前,从理论上、实践上揭穿美国人权外交的真实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深刻根源。正因为人权在美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土壤,本文试图从美国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经济的视角论述其对美国实行人权外交政策的影响,以期人们对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刘常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人权外交”已成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从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来看,它具有很大的虚伪性。促进和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而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促进人权领域的正常合作,我们坚决反对把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周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9-11
美国的"人权外交"有其独特的外交思想传统,即美国例外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权外交"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其实质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1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发表了一篇基调性的演讲:《布局调整——美国的“转型外交”》,明确提出,美国的外交要转型。美国外交要转到哪里去呢?赖斯在讲演的一开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大约在一年前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刘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53-57
深入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实施手段,有利于我们以新的视角认清它的虚伪性,从而自觉抵制它所掩盖的政治图谋.本文剖析了美国"人权外交"的八种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7.
罗会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60-65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泛起,其中以民主和平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主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以及新孤立主义等思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权外交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其中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理论对美国人权外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美国人权外交有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于翠红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11(2):46-49,68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 ,以“人权”为武器实现既定的外交目标是美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美国“人权外交”的由来、美国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事实入手 ,着重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动因 ,对全面认识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政府思考制定长期的战略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上主权原则与人权理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美国所奉行的人权外交严重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权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它针对某些西方大国对我国的人权攻势,予以有力回击。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及西方国家利用人权外交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渗透,搞和平演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12.
公众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是美国对外政策政治学里最重要的课题.美国作为民意调查最频繁的国度,公众舆论被看作人权外交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后公众对中美人权问题的态度及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公众舆论与人权外交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统一后的德国有意超越其中等国家的国际地位,希望在打造国际政治秩序方面发挥更多的影响力。为了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并且扩大自己的外交活动空间,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和声望,德国赋予人权外交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们对德国红绿联盟的人权外交研究颇多,对默克尔价值观外交的评论也散见于各种报章媒体,但把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放在人权外交的大框架内进行分析的研究还做得比较少。本文在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对人权外交新版本———默克尔价值观外交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对人权外交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我们在同西方国家交往中做到"知己知彼",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4.
随新民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34-41
美国的霸权心态源于清教文化中的使命观与"救世主心态",并由此演绎出诸如"负有传播先进文明、教化落后民族义务"的思维模式.基于美国特质文化的霸权心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同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思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权外交理论.美国人权外交绝非出于利他性目的的,而是同其认知界定的国家利益(主权利益与强权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权目标服务于国家利益.在霸权心态驱使下的人权外交实践实际上成了人权异化于其本质内涵的载体.美国人权外交的非策略性决定了人权异化的持续性.冷战后的国际现实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霸权欲望,在可预见的将来,割裂人权概念的完整性与历史性、人权高于主权和人权双重标准等人权异化现象仍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颜剑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65-69
布什总统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但霸权主义依旧是它的主旋律。美国政府不但不会彻底放弃布什总统第一任期遵循的单边主义外交理念,相反还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一步强化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因此,对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与布什政府的霸权主义作斗争依旧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钱国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2):7-10
在新世纪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基本点应该是 :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战略 ;以邓小平外交思想为指导 ,揭露冷战后及 2 1世纪美国对外战略的霸权主义实质和矛盾性 ;利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矛盾 ,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 ,努力把握中美间的共同利益 ,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7.
储新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143-147
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根本上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要求,但总统和国会一直为争夺主导权进行着斗争。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是美国宪法在外交权方面界定的模糊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各自权力份额解释的利己性所引起的。作者认为,这种模棱两可性一方面使宪法适应了各种新的政治压力,另一方面使得人们在相互竞争的原则下达成妥协。这反过来又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总统外交与国会外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0-57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美国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影响不容忽视。尽管在历史上某些“帝王式总统”当政时期 ,国会因其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对外决策中居于次要决策地位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公众外交的影响以及内政与外交的交融 ,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不仅得到显著提升 ,而且还逐渐显现出成为掌控美国外交的“锚与舵”的发展趋势。结合美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 ,分析国会在外交领域日益凸显的作用 ,我国对美国国会的工作应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家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18-21
从2006年起,美国实行“转型外交”。这种外交层管有很具体的内容和做法,但其战略目标却是构建美国全球霸权体系,战略价值是向全球推广“美式民主”,地缘战略由欧洲转向了亚非拉。美国这种外交转型影响重大,对之应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并积极应对,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是二战以来国际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人权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存在着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利用人权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以保护人权为名干涉别国的内政,导致人权的政治化。人权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文章指出人权政治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差异,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