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05年统计年报和2006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05]85号)精神,为了满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经济社会统计信息的需求,结合我市统计工作实际,本着改革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精简与效能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整合精简调查内容,避免专业内部、专业之间、政府综合与部门之间的重复统计,天津市统计局修订了2005年统计年报和2006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贸易统计是在商业统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了国内贸易统计和对外贸易统计两大部分。国内贸易统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贸易统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府专业统计之一。 1949年建国前后,在解放较早的东北地区就已经开始了贸易统计。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统计总处与全国贸易部联合制定、颁发了《国营贸易企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1951年又颁发了《全国供销、消费合作社统计报表制度》,开始从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对我国贸易企业进行统计;1952年起,又布置贸易部在各专业公司系统及地方公司系统实施《国营贸易企业统计制度》及基…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全省2001年统计年报和200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01]55号)精神,并结合我省统计工作实际情况,省统计局本着突出改革创新和突出为地方领导服务的思想,修订了全省2001年统计年报和200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修订后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变化有:建立了绿色和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统计报表制度;增加了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和六项财务指标;增加了限额以上连锁店商品销售统计;建立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制度;基本单位统计以普查方式进行;恢复了服务业统计。 一、统计标准 …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00年统计年报和200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00]6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局修订了2000年统计年报和200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基本原则是:1、满足国家统计局各项统计制度的需要。2、鉴于各地将要进行机构改革,为保持全省统计制度的基本稳定,只对部分专业统计制度进行微调,增加或减少一些统计指标。3、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个中心,进一步拓展超级汇总范围,积极稳妥地实施统计资料汇总方式改革。 一、行政区划代码 1、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08年统计年报和2009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08]119号)精神,为满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需求,结合我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统计工作的实际,确定今年我市年、定报制度的修订原则是:以经济普查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今年我市在2006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制度修订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和充实了薄弱环节的统计。从精简效能出发,以服务基层为理念,加大了统计报表制度整合力度,进一步精简了交叉重复指标。我市年报工作的重点是:一要突出满足三大需求,即国民经济核算、滨海新区和在地统计的需求;二要重点抓好能源统计,适应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咨询》2013,(6):22-24
2013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14年6月,2014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15年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所列文号国家统计报表改为“国统字[2013]63号”。调整国家统计报表或省继续执行的地方统计报表使用国家批准文号。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统汁局关于布置2005年统计年报和 2006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精神,以及省统计 局今年开展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调研成果,本着“改 革、整合、减负、效能”的原则,对2005年统计年报和 2006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认真修订。 这次修订的主要特点是:有关专业的统计报表制 度与经济普查内容基本保持一致,不仅体现在统计内 容和指标上,也体现在统计口径、组织实施方式和指标 定义等方面。对一些基层意见较大的统计报表进行了 整合删减,并减少了报送频率、延长了报送时间,部分 报表以12月份月报代替年报。同时根据形势需要,新 建4种统计报表制度,并适量增加一些统计报表和指 标。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信息》2001,(1):17-19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整个改革和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当前统计工作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的关刍所在,为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2001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结合我省统计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促进我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各级党政领导宏观调控和社会各界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0.
统计报表制度中,2007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08年6月,2008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09年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按上一年度规定继续执行,所列文号国家报表改为国统字[2007] 118号,省报表改为黑统字[2007]50号,经国家批准新增统计报表制度或调整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为国统制[2007]63号。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统计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国家统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高效的国家统计制度”的总体改革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的改革方案,使我区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和近年来统计制度改革的实际,进一步加快统计制度改革的步伐。一、改革的原则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12.
《统计与咨询》2012,(6):22-25
统计报表制度2012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13年6月,2013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14年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所列文号国家报表改为“国统字[2012]84号”,修改国家报表或省自建报表使用国家批准文号。  相似文献   

13.
一、全面完成国家和本市的统计调查任务,认真做好重大普查的准备、实施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各级统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1994年统计年报和1995年统计定报制度,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计》第11期刊登了《突出重点配套改革整体推进》一文,介绍了1998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采取措施,精简现有统计报表;完善统计分类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在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并在进行上述两项重点改革的同时,在以下两...  相似文献   

15.
《统计与咨询》2003,(6):27-29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03年统计年报和2004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结合我省统计工作实际情况,省统计局对全省2003年统计年报和2004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的主要内容刊登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颁布实施5年来。在统计制度方螨改革和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确保7各项统计调查制度的贯彻实施。5年来,北京市在实施国家新报表制度和第一步在地统计两项重大改革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完成国家各项普查、年定报和一次性调查  相似文献   

17.
立足当前稳步前进——1997—1998年统计报表制度修订方案□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对近几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在深入研究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今年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修订方案。修订的基...  相似文献   

18.
最近(1月7日至9日)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国家统计制度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讲话。讲话对统计体系和国家统计制度都作了新的阐述。本文涉及到统计体系和国家统计制度仍保留和沿用过去通常认为的涵义。国家统计局曾经提出过《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规划(1996──2000)》,《规划》提出“九五”时期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根据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大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力…  相似文献   

19.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懦况为了进一步完善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加快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国家统计局在认真总结前两年统计报表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继续坚持‘三统一活’的原则,配合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保持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对现行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修订,提出了1995年统计年报和1996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为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核算创造基本条件,促进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今年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中,调整和补充了企…  相似文献   

20.
一是加强地方统计立法工作,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天津市统计管理条例》的修订已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立法调研项目。今年,市统计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快推进《天津市统计管理条例》的调研、论证等工作;同时还将结合新统计法确立的新理念、新制度,努力做好统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