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 ,是保证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塔拉滩地区生态恶化之现状 ,探讨了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文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 ,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加快发展畜牧业 ,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任务。本文在对青海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提出了“解决畜草矛盾”和“畜牧业经济中心向第二产业转移”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两个战略重点。围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战略和两大战略重点 ,具体谈了青海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会议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在地方法规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新疆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生态资源的制度体系,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在全面观察新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与新疆人文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路线。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牵动全国大局利益的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同时,西部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因此,我们应该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作,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这个最前沿的实际出发,按科学程序定决策,按自然规律办事情,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提高环保在开发之先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显著改善 ,经济建设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就难以实现 ,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应该放在生态建设上来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是新疆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中突破自身发展又兼顾边疆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模糊隶属度综合评价法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包容度、社会包容、生态包容、文化包容四个方面对新疆2005-2014年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指数平滑法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研究发现:新疆包容性增长水平十年间呈现低幅匀速上升趋势;2005-2011年新疆包容性增长水平处于“勉强包容”阶段,2012-2014年新疆包容性增长水平处于“基本包容”阶段;从分类包容度指数走势角度分析,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新疆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动力,生态环境恶化是新疆包容性增长的制约因素;短期内新疆包容性增长水平将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增速迟缓,表明新疆未来发展仍有较大阻力.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开发战略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各民族繁荣的大战略、大思路。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建设和保护具有其独特的意义。生态环境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生态破坏类型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得最典型、最强烈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困扰西部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1)土地沙质荒漠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仅新疆就有 42万多平方公里沙漠 ,约占全国沙漠总…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高寒干旱,空气稀薄,气候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敏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后,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青藏高原虽然土地辽阔,但高寒、干旱、缺氧,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态链[1]极易受人类干扰,产生崩溃性失衡.这一巨大区域中少量人口的经济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高原本身的范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扩散至整个黄河和长江流域,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事实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范围,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态利益,这一特性决定青藏高原的开发必须树立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移民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是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大旗。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草场退化、沙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为了缓解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鄂托克旗逐步计划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一年多来,生态移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移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鄂托克旗的生态移民、移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作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与贵州民族地区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生态环境问题是其切入点和突破口。文章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 ,阐述了在西部开发中加快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思路 ,提出需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 ,把消除贫困与经济建设、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相结合 ;调整利益格局和帮扶方式 ;加大对外开放 ,争取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和协作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法规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和国际生态环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人为的破坏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已直接影响到了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建立“三江源保护基金” ,可从资金上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从而保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作用的发挥 ,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合奇县是我国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玛纳斯》的重要流传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蕴藏,自古以来这里就成为柯尔克孜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宝库,20世纪内涌现出了世界闻名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以及其他数十位《玛纳斯》史诗歌手。对这样一个特殊地区开展全面的田野调查,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和总结《玛纳斯》传承、发展规律,进而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建勇 《民族学刊》2012,3(3):82-93,104
1933年4月12日,新疆发生政变,致使全疆局势糜烂。是时,社会舆论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政策之反应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宣慰之举措的热议;二是对事前中央政府与新疆地方关系的检讨;三是对远景的新疆治理的探讨。就社会舆论总体而言,此期社会各界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之结果不甚满意;就一般论者的意见与建议而言,其中亦不乏灼见。  相似文献   

16.
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文化润疆的理论要旨,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往诉求。探赜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强调文化法治、深化文化浸润、提升文化底蕴、着眼文化认同,将文化润疆融入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各领域,切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7.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2,3(1):59-68,95
清代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城市出现较快发展,但相比内地的城市发展仍然滞后和缓慢。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社会动乱与内外战争、落后的经济基础、人口、思想观念等都是造成藏、新、蒙边疆城市发展滞后和缓慢的原因。当前,制约内陆边疆地区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部分因素却仍然存在,成为今天制约藏、新、蒙内陆边疆地区城市化的因素,因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深入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帅 《西部蒙古论坛》2020,(1):25-35,125
清代新疆教育史是清代新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按时间维度可以梳理为新疆建省之前、新疆建省之后、清末新政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教育发展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基本呈现清代新疆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一些领域也有了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研究状况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为清代新疆教育史提出了研究理论、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郑长德  钟海燕 《民族学刊》2012,3(1):27-33,93
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该地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构成了拖乌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自然禀赋的不足,如位置的边缘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边际性、自然资源的优势不足等密切相关,居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等也是重要原因。为此,拖乌乡应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牧民增收;抓住雅泸高速公路贯通的机遇,发展彝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沿108国道线和雅泸高速点轴开发,梯度推进。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区外流浪的新疆流浪儿童 ,绝大多数是来自南疆城乡的维吾尔族男孩。他们被诱拐 ,被成年人控制 ,以盗窃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并在大、中城市间有目的地频繁流动。新疆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其次 ,新疆流浪儿童的特殊性使政府有关部门难以处理。由于新疆流浪儿童依托于在内地生活的本族群体 ,当地有关部门对异地、异族文化的陌生与隔阂 ,使流浪儿童的个人行为成为内地一些地方出现歧视与排斥新疆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甚至因此影响到新疆与内地、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