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贤云 《社区》2014,(16):18-18
天津市海滨街道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为老服务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海洋食品海参:海参性味甘温,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的功效。国内外对海参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它有多方面药理功能,如抗肿瘤、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影响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重审中国的文学概念,应以欧美文学概念的变迁为参照。在研究方法上,不宜将概念的演变简化为名词的演变,用文献的胪列取代意义的剖析,而应当着重考察中国文学概念变迁中的衔接点(往往也意味着转折点),并注意其在语境中的涵义。从魏晋到中唐,文学概念中的核心问题是区分“文”与“非文”,判断标准落实在“为文法式”,集中在“声”与“形”,即声律和对偶。自中唐到南宋,问题的重心转移到区分伟大的文学和一般的文学,也就是从“文学是什么”转移到“文学应是什么”,具体落实在“文道合一”,此关乎文学的崇高。元代以下,又析出“诗”与“文”的区别,形成中国的“纯文学”概念。17世纪欧洲传教士首先将“文学”对译“literature”,影响到日本以“文学”对译19世纪中叶以下的“literature”概念,反过来又在中国广泛传播。值得重视的是,章太炎对文学的定义,具有两大“异彩”。通过对旧有理论命题的“激活”,进一步重新思考应当“如何研究文学”,是更为重要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国际化的语境下,中国文学承担着走向世界的使命。然而,德国汉学家顾彬近几年却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很多批判。他依据“世界文学的标准”提出,中国当代文学基本上不属于世界文学。他的批判引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们的讨论,这是值得中国文学进行反思的。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必然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夏韵楠 《社区》2014,(10):33-33
最近,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山北街道惠华社区为居民制定了一套“幸福菜单”,这套菜单针对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服务,让辖区的每位居民都能感到温暖与幸福,同时也创新了社区管理理念,给社区带来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之质疑全国权,徐东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这一始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口号,在我们看来,虽貌似开放,可实则封闭。长期以来,不少人不是以时代与世界的先进水平为标准来思考问题,而是总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康金声“浪漫”一词,古已有之,为叠韵连绵词。《淮南子》作“澜漫”(见《览冥训》),亦作“漫澜”(见《齐俗训》、《精神训》),意为不事修饰。魏晋时代的“浪孟”(见潘岳《笙赋》)、“浪莽”(见《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四),虽然换...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其共同特点,一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二,这些理想中的社会,不是从国家的政治法律、行政组织等方面去设想,而是与之相反,是没有王治的“无为”世界,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其三,这些理想的设计,皆重在道德的建树,而且是以鲜明的复古思想为指导,提倡远古的道德文明,追求返朴归真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9.
大海,对于以黄河流域为发祥地的华夏祖先来说无疑是神秘而陌生的,因为他们自古以来就劳作繁衍在一个西隔于连绵不断的高山,东阻于无法横越的大海,基本上是封闭的生存环境之中。因此,当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在浩瀚的大海上推衍出一个个悲壮的故事,从而揭开了西方海洋文学序幕时,而我们的祖先却长期囿于眼前周围的土地,未能超越乡土观念将目光投向东隅浩瀚的大海,更不可能现实地面对大海,作出种种冒险的举动,顶多只能对  相似文献   

10.
确立“文学经典”是建构文学体系和选择文学话语方式的必然途径.二十世纪后半叶,当代中国针对“文学经典”问题有过多次论争,并屡次尝试以全新的标准确立新的“文学经典”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通过“古为今用”重评古代“文学经典”,一方面通过“洋为中用”评价外国文学经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当代文学“新经典”的建构.这种政治实用主义视野下的“文学经典”体系建构,对当代中国文学和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深切关注,但由于各自认识的差异,终没有形成一个热点。很自然,我们的文艺创作在这上面也没能表示过多的热情,但是,在全球这个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空间里,关于中国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汇入和走向世界文学发展行列,这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不只是  相似文献   

12.
从最初的激情四射到如今的谋定后动,伴随着创业的发展,孔令博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成熟。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意识流技法在中国古已有之,且有着丰富的文学实践.文章初步梳理了当代意识流文学创作实践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认为后者影响了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在依据和土壤根基.  相似文献   

14.
格罗宁根国际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可能,课程灵活,从预科班到大学本科,再到硕士研究生一应俱全。特色课程:“专升本”预科、土木工程管理(2年制)、生物医学工程(1年制)、能源管理(1年制)、工业产品设计(1年制)。  相似文献   

15.
世纪末中国文学在摆脱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压抑与束缚之后,却在"现代性"的理论镜像里作着无望的自 我救赎,这本身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赵涵漠 《21世纪》2009,(12):52-52
最初,很多人都被"锁柱子"这名字忽悠了。一个名叫"病病"的网友,看完锁柱子翻译的英国《卫报》一篇文章后说,"看得出,他有着很高的文化品位",但随即又下判断,"看名字应该是个地道的国产土老帽儿"。  相似文献   

17.
湘潭大学萧艾教授说:“中国文学史应从‘卜辞文学'开始.‘卜辞文学'的确立,将打破中国文学史始于《诗经》的看法,把中国文学史向上推溯六七百年.”近年来,萧艾教授致力于“卜辞”研究.他认为,通过卜辞,可以从侧面去认识商代文学的面貌,某些卜辞之具有文学性质,这无论是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文学”一词的含义,都是说得过去的.他认定  相似文献   

18.
"适"作为一种审美愉悦的范畴,是中国人追求生命的自我超越与完善的生动体现。这种愉悦观在《庄子》中被最终确定下来,并按照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为"适人之适"、"自适其适"、"忘适之适"。这些不同层次的愉悦观深刻影响了历代文人的创作,使中国文学呈现出从具有生理与伦理倾向的一般抒情境界,到抛弃生理欲望与功名利禄的自由抒情境界,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中国籍旅日作家杨逸成为日本芥川文学奖首位外国人得主,她的获奖作《时光渗透的早晨》以及其它作品描述了当代在日华人真实的生存状况。杨逸作品语言生硬、结构粗糙、对中国民族文化理解浅显,而要博取日本主流文化认同的倾向却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语言应用、对迷信和无知等"中国特色"的有意渲染以及对主人公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立场及行为的描述上。杨逸笔下的人物对日本和中国的态度都充满矛盾,但作者对这一矛盾未做任何解释。杨逸获奖的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文学对于“文革”中国形象主要持论一种批判性立场,其具体的解构行为表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就政治维度而言,新时期文学批判了“文革”极左的政治话语与阶级斗争模式;就经济方面来说,它消解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文化角度来说,它解构了狭隘的工具论文学观及其文化体制。新时期文学用以解构“文革”中国形象的主要价值依据是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