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散文发展的背景,指出这时期的散文创作具有文化上中西交汇的特点、政治经济上安定繁荣的愿望、创作上正典化及怀旧特质,既延续70-80年代现代化的步伐,亦衍生出自由化、多元化、知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军 《殷都学刊》2005,(4):90-92
抗日战争爆发后,无家情绪影响了女性作家的思想和情结,甚至影响了她们的整个生活和创作。然而,她们并没有在流亡途中绝望,她们在对自己的命运痛苦的焦灼中寻找精神家园以求安慰,这一精神家园就是光明希望的所在———延安。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由上层建筑层面向经济基础层面的位移 ,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之后 ,一个蓬勃旺盛的消费社会也正在中国兴起 ,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 ,在中国社会文化空间里所居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 90年代之后 ,一种受消费意识支配的文学写作动向逐渐显现出来 ,而这一动向又首先出现在散文领域 ,其直接的结果就是 90年代“散文热”这一潮流的发生。作为文学进入当代以来第一个受消费意识支配的文学潮流 ,分析其在市场化下的生产与消费机制 ,对于我们正确分析 2 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市场化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 ,对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散文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微观的分析。在考察了文体的历史演变后 ,文章从“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四个层面对文体进行了新的界说 ,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 90年代散文文体的变革 :一是“时代文体”的形成及其“破体” ;二是因“主体文体”的解放而带来的散文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改变 ;三是自由随意、侧重于感觉化、潜沉的隐喻和反讽的语体取代了过去浅显僵硬的“诗化”语言。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意义 ,并对散文文体的“自由”和“不自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杨珺 《中州学刊》2007,(6):221-224
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从女性的历史政治反思、对自然万物的平等观照、女性的城乡经验三方面参与了对社会公共话题的思考。这一创作事实不仅是对那些认为女性散文视野狭窄、境界偏低的看法的一种反驳,同时也是一种女性主体建构理路的发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 90年代年轻作家的小说创作为切入点 ,分析近年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 ,其诗性的消解和理想主义的沉沦 ,期待文学应坚持审美本性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诗歌是在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多重挤压中发声的,在争取感觉与想像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自由"的涂抹与改写.其主要特点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以"个人化"语言策略重建诗与世界关系.他们的诗体现了与过去时代非常不同的抒情观点和美学趣味:或是改变了对"古典主义"的沉迷,或是探讨新的历史与社会的承担方式,或是用想像的翅膀实现飞翔之梦,在很多方面丰富了当代中国诗歌的思想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后的文学艺术作品在题材的选取上,呈现出一个普遍性的趋势,那就是世俗化的日常生活景观充斥于大量的诗歌、散文之中。曾经风靡于80年代的那些政治反思、文化启蒙、经济改革的宏大题材渐渐式微,而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的“小题材”、“小叙事”却风行开来。  相似文献   

9.
徐萍 《学术探索》2007,(1):133-136
20世纪70至90年代,云南儿童文学创作成就斐然,作家们以充满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红土地为抒写对象,以骄人的成就构筑了云南儿童文学“生态群落”,受到了全国儿童文学界的盛赞。  相似文献   

10.
女性在父权文化中的客体地位使得女性更容易意识到生命间的等级划分对生命本身造成的危害,更易与自然产生共鸣。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正是立足于此形成了敬畏生命的自然意识。它体现在三个层面: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否定生命的等级划分、洞察自然的女性化生命内涵。从女性的主体建构角度看,敬畏生命是女性走出二元对立思维,主体意识更趋成熟的一种表现,它显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90年代年轻作家的小说他作为切入点,分析近年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其诗特的消解和理想主义的沉论,期待文学庆坚持审美本性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给人以灵魂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张俊峰 《学术研究》2003,(11):80-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民族精神问题讨论的基调已基本确立,即肯定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与积极作用。但论者们分别从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意义两个不同角度着眼,对民族精神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并进而导致了此次争论的焦点,即对民族精神意义评价上的分歧。然而,对民族精神意义的不同评价,并没有影响论者在如何构建当代民族精神问题上的共识,因而不同的观点又在实际操作层面实现了统合。可以说,此次讨论是以往文化争论的延续与升华,为如何构建当代民族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1,(4):168-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毋庸讳言,文学的经济性所导致的文学叙事对新兴中产阶级生活趣味的归附与展示以及过分对市场的精神沉溺,的确损害了文学"精神性"与"超越性"的审美诉求。不过,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叙事策略或是意识形态长期压抑后的叙事狂欢,又不能不是文学反拨传统的正常文化反应。文学的"经济附庸性"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存在,就像文学的"政治附庸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并将继续存在一样,灵性的文学也将不会消亡,并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真实、现实主义及价值观念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发生了审美新变.这种审美新变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多样化和深化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如对历史的人或事丧失起码的道德和历史评价.应在深化的同时提升历史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西部诗歌创作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边塞诗群"辉煌过后,西部诗坛曾经一度沉寂,再度灿烂已是90年代的事了.20世纪90年代,一批西部诗歌新秀相继脱颖而出,以其顽强的耐力与实力,不仅打破了西部诗坛那难耐的沉寂,而且创造出西部诗坛一幕新的亮丽风景;同时,其别样的美学追求与诗情风采,亦昭示了西部诗歌创作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郁葱 《河北学刊》2002,22(4):85-87
20世纪 90年代之始 ,一大批青年诗人在河北这块新的沃土上开始成熟。他们承继了燕赵诗歌的慷慨悲歌之风 ,又展示着自己的创作个性。本文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色进行了扫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城市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城市形象在作家笔下的变化、不同性别叙事下的城市形象以及 2 0世纪 90年代的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学的关系。在把握城市文学发展的同时 ,指出城市文学对现实的关照意义。  相似文献   

18.
29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的语言政治格局之中,中国作家产生了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这种自觉,不仅表现为对汉语弱势处境的严重焦虑,还表现为对现代汉语自身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与超越.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作家的语言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超越了此前的"语言工具观"的"语言生命观"和"语言本体观",便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的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学术研究》2003,(10):135-138
20世纪末期是中国先锋艺术兴起的特殊时代 :80年代是先锋诗流行的年代 ,由于 90年代国人更关心物质而非精神 ,更重视经济而不是艺术 ,因此 90年代先锋诗的生存境遇特殊而恶劣 ,先锋诗远没有 80年代繁荣 ,全国性的先锋诗运动变成了区域性的先锋写作。和 80年代诗人一样 ,90年代很多先锋诗人放弃了先锋诗应该有的诗艺的先锋品性 ,他们更关心写什么而非怎么写 ,尽管他们想在诗歌写作中追求睿智与幽默 ,但是他们不像 80年代先锋诗人那样过多地关心诗的观念和思想 ,而是重视普通人的感受及情感 ,因此 ,尽管世俗诗歌和个人化写作流行 ,却没有受到正统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传媒权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扩张是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化事件,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传媒无处不在的力量。市场经济语境下,传媒权力开始越过传统的疆界,通过聚拢社会注意力以及塑造人们的消费时尚,在商业社会里大显身手。同时,传媒权力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建构了“媒介帝国主义”的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