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冬 《理论与现代化》2006,1(1):104-108
从利益的角度把握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人权,使我们认识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性质只能是个体性。追究与保障的矛盾,决定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虽然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国际标准为刑事诉讼人权设置提供了标准与参考,但是各国有义务避免将人权作为手段,制造猜疑和混乱。  相似文献   

2.
人权保障视野下的刑事诉讼程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东岳论丛》2005,26(5):174-176
随着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化,人权保障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权入宪”这一人权保障的重大进步,更是给人权之刑事诉讼程序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宪政基础。人权思想是人权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为人权保障制度提供理论支持;人权保障制度是人权思想得以实践的载体,而价值观是构成刑事司法目标体系的重要因素,是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实践效应。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内涵进行研究就必然探讨刑事诉讼程序中应保障的人权的主体问题。而以人权保障为视角,研究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对促进诉讼观念的更新、完善刑事诉讼的结构体系、指导刑事诉讼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志 《北方论丛》2006,(4):141-148
"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的人权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人权建设的全面发展.与宪法人权保障的水平相比较,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人权的保障手段相当滞后.这种状况与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相距甚远,亦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修订刑事诉讼法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确立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彻底清除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人权保障方面的弊端,从立法上科学设置人权保障制度,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文明与民主,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第一,刑事诉讼人权的宪法保障不够充分.尽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但能够直接体现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内容则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整个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目标逐渐由惩罚、控制犯罪转向保障和维护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价值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可以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的变化直接体现着刑事诉讼文明化、法制化的进程,而真正表征这一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是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诉讼目的的确立,诉讼主体职能之配置,诉讼结构之建造,无不受制于人权保障的理念,并为人权保障的理念所左右。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是一个国家人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文明与进步的程度,因此,我国从刑事诉讼的立法到司法,应始终把完善冤案、错案预防机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尉兰琴 《兰州学刊》2006,(4):196-197
在以安全和自由两个法律基本价值所演变的刑事诉讼犯罪控制观和权利保障观中,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取向应是人权保障优先,因其更符合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人权保障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日益重视的热点。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是发扬诉讼民主和健全法制的要求。我国法学界就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的相关问题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使国人受益匪浅。但是也有一些议论是值得商榷的,现就下述两论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宗旨平衡论;(二)无罪推定已立论。宗旨平衡论一般认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都是刑事诉讼目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世界各国的刑事法学家对刑事诉讼的目的应当侧重追究犯罪或者保障人权,认识并不一致,有所谓犯罪控制模式和法律正…  相似文献   

9.
理解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其特殊的语境限制,即必须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并且与惩罚犯罪相对应.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含义存在着三种语义上的解释,即终极意义上、实体意义上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只有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完全符合语境要求,其他两种语义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语境的限定.对语义的误用或混用,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领域人权问题的研究价值.应当坚持在程序意义上解释人权保障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宋永政 《理论界》2007,2(10):106-107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人权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和问题,特别是在对被害人权利保障方面。无论是认识上、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中,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为了切实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人权保障体系,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开]事诉讼国际接轨是一个由刑事诉讼的趋同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国际接轨有一定的反映,但与国际标准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顺应与国际刑事诉讼接轨的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正当程度、人权保障、司法独立以及刑事证据制度等方面应进行再修改,以体现刑事诉讼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忠 《兰州学刊》2006,(11):191-192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权保障已成为刑事诉讼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而侦查程序在人权保障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刑事侦查程序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人权保障目的实现程度。本文着重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进行探讨,对现行侦查程序的不足作粗略分析,以及对其完善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国家追究犯罪的活动,它有两个并驾齐驱的目的,一为惩罚犯罪,一为保护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经修改后在保护人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得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大体上接近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刑事诉讼的国际标准,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与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只有切实加强制度和程序设计,缩小这种差距,我国刑事诉讼的人权保护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逮捕条件与程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逮捕作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在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但是由于逮捕涉及被逮捕人人身权利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与人权保障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各国普遍对逮捕制度做了严格的规定①.但是我国立法中关于逮捕的规定十分简单,更加强调逮捕的犯罪控制功能,而对于逮捕的人权保障意义却鲜有体现.司法实践中,逮捕侵犯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的执法大检查中,首先就提出了超期羁押问题仍然比较突出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中国刑事诉讼法理念的重要转变,即由过去的重打击向重保障转变.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扮演多种角色,理应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职能.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和19世纪德国的客观公正义务理论对大陆法系检察制度影响深远,构成了检察机关人权保障职能的法理基础.中国检察机关的人权保障职能在新刑事诉讼法中有所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扩充了人权保障的范围;丰富了人权保障的措施;完善了人权保障的救济.检察机关应当以此次刑事诉论法修改为契机将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陈祥华 《理论界》2008,(11):82-83
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措施,人身自由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强制措施的适用与人权保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规定存在有待探索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侦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人权保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讯问对策是否合法使用,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是否切实得到保障。进一步认识讯问对策在讯问活动中的地位与选择运用讯问对策的制约因素;明确讯问对策与“自愿供述”的含义与关系;分清合法讯问与非法讯问的界线;掌握运用讯问对策和人权保障的辨证关系,是当前研究讯问活动与人权保障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保证讯问活动合法、合情、合理运用讯问对策与适度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实现刑事诉讼效率与公正统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犯罪控制至上”的刑事诉讼价值观忽视人权保障 ,“权利保障观”又不利于惩治犯罪 ,而“打、保结合观”则在理论逻辑上似难自圆其说。本文在检讨即往的刑事诉讼价值观的基础上 ,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建构“效率优先 ,兼顾公正、秩序与自由”的新的刑事诉讼价值观 ,并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为有效防御侦查机关的强力 ,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一定的诉讼权利 ,这无疑是国家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体现。然而 ,法律只确立诉讼权利而未确立诉讼权利的告知程序 ,使权利主体对权利内容的认知产生障碍 ,极易使诉讼权利的实现落空 ,不能达到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立法初衷与目的。本文从确立侦查讯问告知程序角度进行探讨 ,以实现真正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从正当程序的角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牵涉到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重要权利,是一个非常重大和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守程序的正当性,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任意剥夺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等合法权利.以程序上的正当性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并确保国家机关正当行使权利,保障诉讼中的人权不受侵犯.本文即从正当法律程序的角度,比较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他刑事司法准则的规定,论述我国刑事诉讼各阶段在保障人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