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什么是“新经济” ?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严格定义。“新经济”的含义也仍不确定。刘树成、李实在《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一文中认为 :“新经济”主要有“宽”、“窄”两种含义 ,“窄”的含义是指美国经济 90年代的持续增长 ;“宽”的含义则指兴起于美国、扩展于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① 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则认为 :“所谓‘新经济’ ,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创新为核心 ,由新科技所驱动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②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 :“新经济…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当知识经济尚未完全撩开其蒙面纱巾时,“新经济”一词又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听中,而且一“出世”就被视为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如何解读新经济,迎接新经济,是我们跨入新世纪门槛时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直面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何为新经济   新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自 20世纪 90年代的美国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 1996年 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分析了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提出美国出现了新经济。由于新经济概念兴起不久,人们对其含义的理…  相似文献   

3.
浅谈"9·11事件"的经济思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作为世界性重大突发性历史事件,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过程和经济思想观点正产生转折性的变化与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居经济思想主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将弃守更多的阵地,而与之相对的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观点将重返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同思想理论层面的转向形成对照,美国政府在经济步入衰退的情况下,实用主义地采取凯思斯主义的危机应对政策的举动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产品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媒介产业属于政府重点管制的行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反垄断法由法律进路向经济学进路的“变异”,经济学进路的反垄断法成为美国政府和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媒介放松管制的转换理念。在媒介“解法”胜过媒介管制的环境下,“国家利益”压倒“公众利益”,美国反垄断法对媒介管制的约束力表现出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则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 70年代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 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 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我国经济近期难以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 1994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经济“滞胀”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加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是由资本主义垄断和国家垄断产生的两种长期折磨着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及其矛盾激化的表现。但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顽症同时并发而形成的所谓“滞胀”,却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一种“经济新病”,它是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激化,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所造成的恶果,是帝国主义腐朽性新的和最突出的表现。在滞胀条件下,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更加深刻更加严重了,这可以从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的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论1991—2000年的美国新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90年代 ,美国经济不仅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持续增长 ,而且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都控制在较低水平。人们将这种状况称之为“新经济”。“新经济”的根本动力是信息革命为先导的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并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美国新经济不仅涉及到各国的经济发展 ,也影响到各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经济安全和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分享经济”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在本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1]这是一个新思路。1985年8月26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很快便评论它代表了“自凯恩斯理论之后最卓越的经济思想”。那么,分享经济又直接针对着经济中哪个关键性问题呢?是停滞膨胀...  相似文献   

10.
1933年起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新政”经济学是指作为罗斯福“新政”理论依据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空前严重和传统反危机措施的无效,使得一些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着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抑制住危机,使美国经济状况好转。对此,当时显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凯恩斯从批判萨伊开始,导致了一场所谓“凯恩斯的革命”,一度盛极于世。70年代末,在美国又兴起了供给学派。恰恰正好是以“萨伊定律”为理论根据,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了全面否定。这样就在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流派之间的一轮更替:萨伊--凯恩斯--供给学派;而在理论上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萨伊定律”--凯恩斯经济学--“萨伊定律”的循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还是新的“经济长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周期性高涨,许多人认为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但如果从历史的观点来观察,美国这十年的宏观经济表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史无前例。这次周期性繁荣是由利润率上升所引导的投资高涨直接推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逐渐加速和实际工资的长期下降扩大了利润份额,资本生产率的上升则抑制了资本构成的迅速提高,这是导致利润率增长的直接原因。对股市泡沫、债务消费及国外资金流入的依赖也反映了此次经济繁荣的某些特点和脆弱性。但90年代美国的经济高涨还有其深层的经济背景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结构性加速;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关国资本在压低劳动价格、控制通货膨胀和利用国外资金等方面的实力地位;经济关系的若干重要变化则为投资率的上升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这些因素可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发挥作用,因而美国90年代的经济高涨可能预示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长波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令世人瞩目,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笔者认为,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金融业的高效率;自由竞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这五大因素,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战后至 70年代末是美国海外资本输出的“黄金时期”。期间虽然美国经受七次美元危机的影响 ,但美国对外无论是政府直接投资还是私人直接投资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5 0年代至 70年代美国海外投资的方针、机制、形式和手段都不断变化 ,私人直接投资占美国海外投资的比重加大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投资伴随着对这些国家战略资源的控制和掠夺。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用获取的巨额利润从事扩大投资活动 ,同时利用同被投资国的科学技术差距 ,进行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输出 ,以实现其海外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国际贸易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初期,国际贸易陷入停滞的困境,从1983年起,国际贸易增长较快,贸易量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商品生产和世界经济增长率。80年代国际贸易失衡加剧,西方国家为了缓解贸易失衡,加强了政策协调。市场出现重新组合,对缓解贸易失衡有一定作用。加之,苏东局势变化,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接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是80年代国际贸易一大特征。其表现是,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管理贸易逐渐取代自由贸易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区域性贸易集团大量出现,特别是欧共体于1992年建立的统一大市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日本提出的“东亚经济圈”构想,形成国际贸易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80年代国际贸易又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贯抱有侵略台湾的野心,从18世纪后,梦寐以求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策略有所变化。但之后,又死死抓住台湾不放。新中国成立前后,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收复台湾,美国使出了各种手段,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图谋直接占领,搞台湾独立及联合国托管等办法,来保住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1950年6月,美国又借口朝鲜战争出兵控制台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反共前哨。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制造并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策,竭力扶持台独势力,阻挠台湾回归祖国。70年代以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仍不放弃“谋台”政策。直到目前,美国还从许多方面操纵着台湾,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了该院和美国旧金山“90学社”共同发起和组织的“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中美双边研讨会”。与会学者共27名,其中中方代表有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仲礼为首的18名,美方代表包括以“90学社”董事长沈坚白和“90学社”会长程杭为首的9名。他们共同“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出路等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东西方缓和与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为了扭转美国在对外贸易、投资与国际金融领域的颓势,制约日本的经济扩张及其对美国的经济挑战,美国开始对对日政策做全面调整.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冷战时期存在的美日贸易、金融、科技、安全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泥潭.  相似文献   

19.
到 2 0 0 0年 3月 ,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 10 8个月 ,创造了最长的历史记录。同时于 1998年开始消灭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其中低通胀率 ,高就业率也是空前的。因此 ,被称为美国的“新经济”的到来。与美国“新经济”相伴而生 ,同时对美国“新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 ,就是美国高潮迭起的企业整合重组。考查美国新一轮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因和特点 ,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美国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因和背景分析  进入 90年代以来 ,美国企业掀起了新一轮企业整合重组浪潮 ,迄今…  相似文献   

20.
蕴含危机的美国“新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走出“滞胀”之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GNP的增长率由1990年的1.3%上升到1998年第四季度的6.1%;公司利润由1990年的4000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7000亿美元。面对如此繁荣局面,美国人开始大谈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然而,笔者认为,所谓的“新经济”,实际上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新的表现形式。换言之,美国目前繁荣的“新经济”蕴含着危机。一、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是美国的《商业周刊》。它说,“新经济”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