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登首都年鉴自1997年问世,至今已出版了5部,其中有3部获奖。《文登年鉴》之所以受到好评并获奖,除了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校对上下了大功夫。进入新千年以后,人们对年鉴谈论最多的是改革创新,如体制创新、经营创新、条目创新、内容创新等。不论哪项创新,都是为提高年鉴质量,而提高年鉴质量则离不开校对。  相似文献   

2.
校对工作,是书刊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书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年鉴也不例外。现就《红塔区年鉴》的校对方法及交叉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一初步的归纳分析,以供年鉴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校对工作,是书刊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书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年鉴也不例外。现就《红塔区年鉴》的校对方法及交叉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初步的归纳分析,以供年鉴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已圆满结束,总的看,年鉴质量比以前大有提高,一些浅层次的问题比较少了,但仍有不少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钢年鉴》1993年始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除第一部由他人校对外,其他均为年鉴编辑以编校合一的方式进行,在1998卷以前出版的6部年鉴中,每部均有较为严重的校对差错,尤以1986~1990、1996、1997卷三部为甚,勘误表触目惊心。《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活动给我们带来动力,《重钢  相似文献   

6.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年度重要文献信息的资料性工具书,所载资料真实、全面和准确,而且是逐年连续出版的系列性史册,供人查考,助人明辨,给人启迪。文字差错率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错漏百出,必然会影响年鉴的质量,甚至误导读者,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年鉴编纂者必须重视年鉴内容的校对,历次全国年鉴评奖都把校对作为评价年鉴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年鉴文字校对工作是年鉴生产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南宋诗人陆游说:"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毛泽东对出版物要求"一字不错"。这充分说明了编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编辑的责任之大。《宝鸡年鉴》创刊5年来,一直坚持"出精品、树形  相似文献   

8.
文件的出台,报纸、书籍的问世,其中都贯穿着校对工作。年鉴的校对工作,与报纸及其他刊物的校对工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特殊性。年鉴校对工作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加强年鉴数字信息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要把好校对关,创新版面设计和重视读者反馈,以达到提高数字信息编辑质量,提高数字信息吸引力和提高数字信息实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创新校对方式,提高年鉴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鉴作为工具书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其所载入资料的真实、全面和准确上。但是,除了内容的真实、全面外,其文字的差错率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因为,作为工具书,如果错漏百出,必然会影响其本身的质量,甚至误导读者,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年鉴编纂者都非常重视年鉴内容的校对质量,历次全国年鉴评奖都把校对作为评价年鉴质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孙关龙《编校质量和年鉴创新——在第二、三届全国年鉴高级研讨班暨年鉴编校质量专题培训班上讲话》一文第一、二部分对历届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进而从多角度论述了将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改为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三、编校质量是年鉴创新的基础 1.校对是门学问 校对工作是一项十分枯燥、单调而又相当重要的工作。从搜集资料,疏理成稿件;反复修改,编辑加工为一稿;主任编辑复审,形成二稿;主编终审,成为定稿;及至终校、核红、对片等,校对工作贯穿于图书编辑、出版流程的每道工序。没有好的或较好的校对,再好的编辑加工、再高水平的复审和终审,都将前功弃尽。20  相似文献   

13.
《高邮年鉴》创刊于1987年,至2008年已编纂出版20卷本,总字数达1244.8万字。《高邮年鉴》编辑部按照“体例规范,特色明显,不断创新,严格编校”的要求,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狠抓质量不放松,使年鉴编纂质量一直稳居于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先后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全国年鉴校对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获第三、第四届特等奖。从《高邮年鉴》编辑部的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决定,自当年起恢复举办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并指定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和《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共同承办。学委会和杂志社认真总结了1996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活动以来历届编校(校对)质量评比活动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年鉴单位的意见,主要依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并参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转发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的规定,起草了《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办法》。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于2005年11月21日批准并公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用微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实行年鉴自行排版。这不但可以节约经费、缩短出版周期,对年鉴内文的补白以及校对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年鉴作为一种工具书,除了内容要求详实外,其文字的准确与否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报纸有差错,只影响几天,年鉴若有差错,就会影响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贻误后世。工具书的性质,决定年鉴的编纂必须精益求精。校对过程,实际上是对年鉴文稿反复进行审核,力求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纠正错误的字句和标点符号,对有疑问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请编辑核实、更正。为使年鉴成为上乘之作,年鉴从编辑到校对,都不能有一丝马虎。整个年鉴编纂过程,始终处于修改,完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新闻出版总署最近颁发的新的《国书质量管理规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进一步增强年鉴编纂人员的编校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年鉴的编校质量水平,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于2005年8月9-12日在北戴河举办了“第六期年鉴编校质量专题研讨班”。来自全  相似文献   

18.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有“细节决定成败”之说。年鉴编纂出版是一项流程复杂、内容丰富、细节繁多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从框架设计、组稿征稿、编辑校对到印刷成书,每一个重要的环节都包含着很多直接影响年鉴质量的细节。《扬州年鉴》在编纂实践中,既注重优化流程,把大事做好,从主要方面把握年鉴的总体质量,更注重优化细节,把小事做精,全方位成就年鉴品质。  相似文献   

19.
年鉴编辑的主要工作是落实编纂大纲所规定的组稿、编辑和校对任务。而大量的案头工作是对年鉴作者的稿件进行加工处理。年鉴稿件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年鉴作者来稿的质量,但是年鉴编辑对来稿的处理也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因为,年鉴编辑往往比年鉴作者更熟悉年鉴的体例要求,可以根据年鉴的体例对年鉴稿件进行规范性的加工,保持全书体例、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编校质量的评比活动对提高年鉴编校质量所起的促进作用,并就如何坚持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