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使文学背负上了沉重的政治理念。革命作家对时代潮流的密切关注及其敏感的社会、政治危机意识,使文学的功利性要求得到充分强调,文学一度被视作政治宣传的工具与武器。革命文学运动中文学与政治的这种特殊关系,对以后的中国文学运动曾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言说往往陷入"政治"指涉的思辨杂糅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学术对话圈层.因此,在"政治"概念的本原回归和现实重构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将能够也理应多维展开和重述.  相似文献   

3.
卫绍生 《中州学刊》2001,(5):105-109
魏晋时期是中国社会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利益集团的大比拼,儒家思想统治的坍塌,以及各种时髦的、落伍的、离奇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流行,使魏晋社会出现了政治上的篡乱不断,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文化上的主从难辨.这一时期,文学由附庸而独立,并开始走向全面自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因了时代的原因而最具代表性.解剖和梳理魏晋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揭示其发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探讨二者的强弱趋势及相互影响,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找准文学在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位置,都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所谓关系,就是物质运动中的联系。关系存在具有普遍性,人是关系的存在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要使受教育者打开心灵之窗要利用好三种关系:树立“角色权威”;培育“秩序”理念;用爱和爱的教育去感化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鸦片战争及清王朝腐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国家衰败,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文化甚为发达的时代。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初步开始具有现代性政治理念的知识群体。他们用从西方文化借用过来的新兴政治思想重新阐释政治生活,体现了与古人不同的政治参与精神。近代知识分子这种政治理念的变化,对文学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使得政治与文学迅速联姻,在推动文学走向泛政治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抬高了文学的社会地位。近代以来文学泛政治化观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革"利器"的夸大性使用。这在当时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推崇文学的社会气氛。近代以来对文学之社会作用特别是政治作用的普遍重视,既为文学改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环境,也为文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来自社会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诸位教授合撰的<晚唐政治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书以政局变迁为切入点,围绕政治、文人、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政治与文学互动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晚唐政治格局的嬗变对文士政治命运、生存境遇、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唐文学风尚的形成及内涵等诸多问题.全书资料翔实,论证精密,披阅之间新意叠出,时惬心目,下文述而论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同时也重视按照文学的特征和规律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没有把两者的关系庸俗化、简单化 ,他们既坚持唯物史观 ,又坚持辨证思维 ,没有丝毫的唯心观念和机械论。而我国现当代文学在长时期里 ,在文学和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却常常存在机械狭隘的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直到新时期 ,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正确处理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于是迎来了本世纪我国文艺最繁荣的时期。文章破天荒地对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的论断的确切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贵  徐生忠 《学术论坛》2003,55(6):158-161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价值分为定位价值、联系价值、转化价值、增效价值和折射价值等五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逐渐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循此思路,建立文学学校不仅仅是文学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围绕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建立、发展与最后停办,文学界领导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文学纠葛",这些"文学纠葛"是1950年代文学政治生态的生动表现。文研所走向式微及其最后的停办有个人恩怨的因素影响,但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决定这所学校命运的,是时代的语境和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本质阐释固守认识论思维模式,无论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对文学实践的指导,都面临着难以将问题向纵深处进一步推进的尴尬.从实践存在论视域观照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则文艺审美活动既非对现实的单纯模仿,也非抽象的语符功能显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基础重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将文学从服膺于政治的“从属论”或去政治化的“审美自治论”中解放出来,而且也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本体论的人文关怀向度出发,赋予文学以必然与应然的政治审美想象和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社区政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性空间,以社区政治与国家政治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新视角。在吸收社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社区政治的含义和构成,并剖析了社区政治与国家政治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治与经济的有机互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辉 《学术探索》2003,3(11):18-21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力度的强化,深深地影响到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有机互动,使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规律呈现出"强经济—强政治"的关联模式,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特征在70年代以来愈益鲜明。  相似文献   

13.
蒋红 《学术探索》2004,1(4):4-8
探讨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是哲学理性以自我批判求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就是理性和人性的关系。真正的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哲学力图成为"属人"的哲学,但却与生活世界中"现实的人"相背离,实现哲学与文学的重新结合,是当代哲学证明自身生存合法性和继续发展的需要。哲学应当汲取文学对人和人生的真诚体验、想象力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闵虹 《殷都学刊》2002,(3):75-77,107
汉魏之际 ,文学与政治的亲和 ,自然而然地成了建安作家的共同选择 ,成了一个时代的倾向。”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 ,为走向自觉和独立时期的文学争得了荣誉 ,也为文学得到社会及当权者的认可赢得了更多的支持。”雅好慷慨”成为建安大多数作家所追求的时代精神 ,也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表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作为其具体表现 ,就是建安作家群体对功名事业的追求。曹操的政治引领和文学实践正是这一群体追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中西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宏观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可比性。中国文学的发展特征具有明显文体上的单线突破 ,而西方文学的发展则以思潮的推进、流派的更生为主线。本文从宏观上梳理了中西文学的发展脉络 ,探讨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 ,同时论述了这种宏观上的比较于今所具有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政治:可以“想象”与超越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破从属论、独立论和多元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理应是一种相互缘起的想象关系,它们因想象一种好的生活而有所关联。这种想象具有否定性、超越性和不可能性。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生活和文学创作时,两者也应以一种想象的关系而存在,一方面政治须从文学文本中汲取制度策划的资源,同时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对政治的实际运作也有所影响。另一方面文学也须对现实政治的种种存在可能性进行积极的想象,将之作为自己不可缺失的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资本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从资本政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东亚与西欧资本政治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逻辑的差异、资本政治文化的分歧和资本政治制度化程度的高低三个方面。西欧型资本政治形态与东亚型资本政治形态的差异直接导致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歌剧艺术中,音乐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吞并着文学.在文学母本向歌剧剧本的转变过程中,文学母本变得支离破碎,故事情节变得零散而不完整,情感场景成了表现的中心,但也正是在这种同化和异变过程中,文学与音乐的言说优势实现了整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素质.歌剧由此被称为是一种最激动人心、最壮观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薛伟江 《兰州学刊》2005,1(6):14-17
当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即由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既重视微观个体行为相互作用形成宏观政治活动方式的过程,又重视制度结构和组织模式对和个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过程.就其积极意义来看,新方法具有较明显的唯物辩证倾向,并且从不同侧面间接承认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生态与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生态学的发展、生态问题的出现、政治对环境和生态事件的反应,推动了生态思想的形成。生态思想不可能取代社会政治经济中的许多原理、原则,但能丰富发展一些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