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重申了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并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哲学,而是从经济、哲学与历史的统一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的批判,通过革命的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虽然柯尔施没有对马克思哲学进行具体性的解释,但他提出的一些观念,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学说。它作为工人阶级的“革命的哲学”,对构成资产阶级社会整体的经济、政治、法律的社会结构以及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意识形态进行总体批判。 这种总体革命观要求把哲学当作具体的现实来对待,它的目的在于把消灭哲学作为消灭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一个部分。柯尔施的这种“反哲学”为我们从本质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更为宽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之一柯尔施由于其理论经历的曲折,引起了多方面的兴趣,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关系的角度,探讨柯尔施在哲学转折时期的思想特点,认为柯尔施后期逐步转向了他早期所批判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立场。这种转变和他早期的理论特点、经历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这给我们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柯尔施问题从表面上来说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更为深刻和更为广阔地说,却是聚焦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国内对柯尔施问题的研究偏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问题,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对此的解答又分为以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为代表和以拉吕埃勒的统一理论为代表的两条思路。拉吕埃勒从非哲学出发,对柯尔施问题做出了独特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既包含哲学的维度,又包含科学的维度。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和科学维度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在哲学第一性或者科学第一性的问题,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和平共处,恰恰证明马克思既是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科学家,从而使马克思的理论朝向元一或者实在不断开放,可以有新的要素或环节不断补充进去,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源。从拉吕埃勒的这种非哲学解答入手,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柯尔施问题的讨论恰恰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等级制和理论的封闭。  相似文献   

5.
宋朝普 《兰州学刊》2010,(11):51-54
马克思曾高扬哲学的作用,但也提出要终结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终结并非否定哲学,反倒是要强调哲学。他有关意识形态现实性的主张更是表明哲学的实存。尽管两人在对哲学,包括对"哲学的终结"的这种理解,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是一致的,但马克思把这种理解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上,从而在本质上超出了柯尔施的思想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两部著作,柯尔施清晰地向我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哲学基础及其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这种揭示平实而严整,既有独创性又合乎马克思的本意,但也可能正因如此,柯尔施在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受到的重视明显不够,而且还有诸多误解。重温柯尔施所诠释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有助于恢复柯尔施的本来面目,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放桐 《学术研究》2002,1(1):26-33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根据的 ,但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但它不是一种体系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以柯尔施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解释路向。他们确认:马克思哲学超越了近代哲学而属现代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反对把主客体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反对旧哲学和旧本体论,但其本身又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是一种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这些新的解释路向影响了一大批研究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仍是需要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需要的。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的时候,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概括地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辩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包括革命和保守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到现在有六十多年了。中国人民是为了解放斗争的需要才找到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九二七年以前,共产主义先驱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主要还限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革命论。他们在撰写理论著作和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时虽然实际上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还未能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统一的哲学科学来理解和论述。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表明,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十分特殊的东方大国取得革命的胜利,是没有成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世纪有影响、有争议的思想家.他以毕生精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卢卡奇的主要代表作是《历史与阶级意识》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于1919至1922年间,出版于1923年.该书对1918年西欧革命的失败进行了理论反思,尖锐地指出:第二国际后期的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歪曲为自然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将革命成败完全归结为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与否,构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欧失  相似文献   

12.
文哲 《学术月刊》2023,(6):206-211
<正>2020-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法论维度等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视角。由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这一“传统”的研究领域又生发出了许多崭新的学术生长点。譬如,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强烈的问题意识、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改变世界”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而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内在根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不仅要正确解释文本 ,也要开展广泛的对话 ,但最要紧的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基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运动而提出来的,本质上是要在中国构建一个现代理性社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资源一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二是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三大理论资源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丰富内容,启示我们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焦佩锋 《理论界》2009,(8):25-2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使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构和建构解成为可能,哲学史和共运史业已证明了这一点,不幸的是这种状况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其中也不乏诸多真知灼见,但分享开放性前提的同时必须注意:任何理论的应用都需要澄明和界定其基本前提.我们不仅要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开放性时应秉持的前提在何种意义上提出的?无疑是感性的社会现实问题.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意义所在.任何对此问题的含混回答或避而不谈,只会为各种附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做法大开方便之门.这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是必须省察的,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些批判性的检讨.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代表人物,在关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实践的变革现实的作用,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实践等方面的总体性上,都有比较一致的意见。但对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的阐述则由于他们的理论切入点和理论目的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三人的实践观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也都各有一定的发展和开拓,当然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我们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寻求哲学基本逻辑的另一条道路开始的。虽然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研究的内容上较多地关注无产阶级在西欧的革命道路问题,但在理论深层,他们却是在建构一个新的哲学理论框架。由此形成的新的深层理论总体范式几乎成为后来全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参照系。这个重要的哲学理论前提主要是由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等人奠定的。  相似文献   

18.
韩潮 《人文杂志》2001,(3):31-36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批判提示了一种哲学自身转化的可能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一方面是对哲学思维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对科学性的不断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是批判的科学性.本文考察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对待哲学与科学的异同,认为与一般哲学的普遍性反思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历史合理性为目标的综合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哲学的显著特点就在于,不存在超历史的、囊括所有哲学的统一的哲学定义,哲学的位置是由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及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对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矛盾关系的理论反思.辩证法的批判性与实践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就是否定现存事物、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关联、融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方法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上,实现由体系研究到问题研究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上,实现由传统解释到返本开新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上,实现由革命批判到建设创造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视域上,实现由中国化到世界化的转变。据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内容不断完善,方法不断自觉,形态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