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躁是当今人类文明机体上的一颗“毒瘤”,它根源于现代人欲望的快速膨胀与能力的缓慢提升之间的冲突.生活节奏加快、工作量激增、竞争加剧、风险社会来临等催生浮躁的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现代技术的快速扩张.然而,由于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支持作用,人们不可能通过放弃技术开发及其推广应用的方式根治浮躁.现代人应当通过技术的人性化、分工协作、构建休闲文化、重建精神家园等途径,从根本上逐步消除浮躁之风,进而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EQ”热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心理科学的强烈需求,在此“热”过程中较充分反映出学术界的“浮躁”之气,论文集中针砭这种学术浮躁之风,指出在引进国外先进成果过程中绝不可人云亦云,应结合中国国情予以科学引进和创造性地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只有走本土化之路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浮躁”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躁心理是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常见的社会病态心理,在研究生群体中也有一定表现,如见异思迁、急功近利、焦躁不安、悲观失落等。研究生浮躁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研究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生“浮躁”心理的克服和调适需要通过研究生本人及其导师、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4.
水清 《今日南国》2010,(11):42-43
网络时代,“宅”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群中尤其流行。“我很宅.但我并不孤独。”“宅字当道”.固然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然而,人明明是社会动物.为何发展到现代文明。反而个个更乐于“养在深闺”.离群索居?在“宅居”生活背后所凸显的是浮躁的社会生态、不当的教育理念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浮躁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浮躁的心理因素包括人为短缺、社会焦虑、认知偏差、人性复苏和价值的波动与转移等 ,这是探讨社会浮躁的成因及动力机制应当着重考量的。鉴于此 ,应从正确引导价值观念、培育敬业精神和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来预防和遏止浮躁 ,以使社会和个体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善文化”,从儒家的“温良恭俭让”到道家的“上善若水”,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训导,到“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诲,“善良”一直社会普遍遵循和推崇的价值观,中华民族也因此成为仁爱之邦。但在文化多元化和社会普遍浮躁的今  相似文献   

7.
时尚与永恒     
当前 ,在文学艺术界 ,追求时尚已经泛滥成灾 ,成为浮躁社会心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尚所关联的是公众审美心理的表层 ,它不但与媒体和商业炒作紧相伴随 ,而且 ,归根结蒂是与功利及金钱、与拜金主义互为表里的。文学艺术领域中追求时尚的极端表现便是“新奇崇拜” ,这种东西与我们所珍视的“创新”完全不能划等号。文学艺术从本体上来说 ,需要的是对永恒的执着追求。“时代精神”就是一种“永恒”。文艺所要追求的“永恒” ,就是公众的深层心理。追求永恒必然与浮躁无缘 ,倒是与“沉潜”有关。它要求不去迎合时尚 ,只有这样才更能贴近生活 ,更能与自己“时代中不断发酵着的”时代精神“有着许多暗合”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在中国古代制造、教育等行业中备受推崇,也是千百年来中医药学术薪火传承的延续动因,其内涵集中体现在“上工治未病”“大医精诚”等方面。然而,由于受到西学东渐以及浮躁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式微。新时代,传承并创新发展中医药必须以价值理性为引领,重塑、培育、坚守中医药工匠精神,并在中西医交融和国际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释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社会浮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遏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化冲击、人性趋向、认知偏差、个人主义化与安全方面分析社会浮躁成因。本文认为,应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以未来作为思考基点增强变革能力、抑制人性不良趋向加强舆论监督、矫正偏差等方面预防和遏制浮躁,使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石涛的绘画具有创新精神,认为“笔墨当随时代”发展变化,但他晚期有些作品显得单薄浮躁。  相似文献   

11.
“勇”是伦理学与存在论领域的重要问题,综合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勇”可以分为血气之勇与义理之勇两类。前者是感性意义上的情绪,后者是受理性指导的心境。孟子通过“知言”、“集义”而达到的大勇境界把勇气的生理、心理、社会、宇宙层面合而为一,解决了智慧的勇气如何可能的问题。今日中国,众多追逐欲望的人们沉沦为“大众”、“小人”,充满血气之勇却缺乏义理之勇。重视学习孟子的勇论思想,对于改善当前社会浮躁、贪婪、暴戾的不良风气,提高个人品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帝王的智慧     
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国人也就进入了我自称之的“寻找快乐年代”。作为人,寻找快乐可以说是永远的却又是因人而异的习性。2005年春节晚会总导演郎昆有这么一段“答记者问”。记者:“据说,你特别爱喝茶。”郎昆:“对!而且我品茶的水平很高。茶品如人品,一个懂得在品茶中寻找快乐的人,不会是一个浮躁的人。”  相似文献   

13.
朱朦朦 《成才与就业》2013,(15):108-109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形象”变得越发重要。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面试官对求职者的形象十分看重,更有甚者,只看照片就进行第一轮简历筛选。所以即使你再有“内涵”,形象这关过不了,依旧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何正确地“包装”自己的简历和个人形象,为自己找到第一把开启成功踏入社会的钥匙呢?  相似文献   

14.
学术文献价值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法则的泛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世俗化与功利化,使社会需求变异;迅速膨胀和功能不断被放大的大众传媒,导致社会大众"话语权"的丧失;浮躁的心态,浮躁的学风,形而上学的评价方式,使我国学术评价走入困境.净化社会环境,理顺社会需求,让社会自由评判成为我国学术评价走出困境的根本措施和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本编 《社区》2013,(11):18-19
“古者称师日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 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先生又为百年教育之魂魄,是国之方向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报告文学在繁荣兴盛的背后,潜伏着“题材爆炸”的危机。这种危机是由于一些作者急功近利、浮躁盲从,在选题上一味迎合读者口味所造成的。陈祖芬不媚俗、不趋热,坚持走自己的路。她在一组以“故事”为题的近作中,以普通人的平凡而崇高的心灵世界为描写对象,从中透视真实复杂的社会相,折射出时代的光彩,从而实践了她自己提出的“深刻的保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普遍染上的“浮躁病”让人们担忧:创业能力下降,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弱。中国企业普遍染上了“浮躁病”,企业的“池塘”越来越宽,却又越来越浅。说中国企业的“池塘”越来越宽,一方面是指企业拼抢市场地盘的劲头十足,销售渠道做得很宽,从一二级市场一直做到三级市场。现在中国农村又成了企业角逐的战场,农家墙壁上刷满了五花八门的广告,各种超市、专卖店、连锁店在乡下遍地开花,三步一家零售药店,五步一家移动通信网点,密如蛛网;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倾向多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和谐是否就意味着回避矛盾、放弃斗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社会主义社会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不容抹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各种矛盾;认清解决矛盾的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乱花渐欲迷人眼",现今社会的教育系统,各种急功近利的思潮、各种喧嚣浮躁的信息、各种光怪陆离现象纷至沓来,整个社会的教育都处于躁动状态,浮躁的教育气候就会产生纯功利性教育及功利性教育者。近年,校长违纪、失德和违法行为虽然是少数、个别现象,但是,"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校长的浮躁,特别是违法、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媒体上频频"曝光",损害了校长的形象。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特别是校长,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20.
为初唐四杰“浮躁浅露”辩诬唐春生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最早记载四杰“浮躁浅露”的要算中唐时人刘肃的《大唐新语》了。裴行俭少聪明多艺,立功边陲,屡克凶丑。及为吏部侍郎,赏拔苏味道、王,曰:“二公后当相次掌钧衡之任。”,勃之兄也。时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等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