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时弊围绕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和谐度;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和谐平台.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从分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农业院校特点,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科技活动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和模拟创业平台5个平台出发,提出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并积极探索5个平台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以保证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内容,和构建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系统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以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发挥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及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应抓好"六个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民主评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科技创新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构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从而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基本良好,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亟待加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关键在教育,学校要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各种内容体系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民族文化教育与外来文化教育相结合,培育富有时代感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 ,高校必须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 ,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立体网络。坚持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的预防、治疗与发展有机结合 ;教师的教育咨询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尊重、信任与理解、关心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课内与课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指导下,搭建一套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该平台以“改革教育理念,明确平台定位,构建平台应处理的关系”为改革主线,以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改革思路,整合校内、校外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内实验室与创新研究中心、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教育理论非常丰富 ,关于教育质量的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质量思想主要体现在 5个方面 :1.办学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质量 ;2 .“四有”要求是检测教育质量的标准 ;3.发挥教师作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4.深化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 ;5 .“三个面向”是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幸福感与德育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它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德育的生活化开辟了基本路径,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学生精神信仰、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它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层次性、可变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某些规律,能为完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析受教育权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教育权平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入学机会的平等是受教育权平等的基本内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要求"平等对待"的平等。而在目前条件下,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是"标准的平等"和"标准面前的平等"。我国目前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迫切需要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积极作为,并且必须为受教育权平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两年来,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现行高等法学教育与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所作出的承诺不协调,而且现有教育法律制度与WTO规则、规范要求存在明显冲突。我们的法学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形势,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应对WTO挑战,要更新思想,树立全球性法学教育观念,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法学教育新体制。  相似文献   

17.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从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几组矛盾关系入手,探寻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方式、德育环境及德育媒介等因素对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影响,继而从遵循德育过程规律,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实践,注重德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缓解德育矛盾,构建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道德教育文化研究作了总论性的分析和探讨,道德教育文化研究是教育文化研究的一种深入,不仅是对教育文化研究题域的一种拓展,而且是对教育文化研究内在规定性的一种推进。文章具体探讨了如何对待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的既有研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两大前提和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立意等4个基本问题,强调指出,明晰研究的文化立场、深化教育(道德教育)与文化的联结、张扬文化内在的批判精神,是破解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研究中种种理论假象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其学术水准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受到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方法的继承、批判与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提倡自然的教育、注重世俗化、务实性等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现当代,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形成了各种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运动"、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体谅模式等,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梳理西方近现代道德教育方法发展脉络,分析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转向,有利于归纳与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主要有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教育问题的提出,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