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干部监督,是关心爱护干部、确保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工作透明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是规范干部言行、确保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坚定不移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的新部署,是对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权力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增强干部监督实效寄予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2.
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是习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干部权力在运行中缺乏监督,尤其是特权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清除,反而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机进一步发展起来,以至于形成了令人十分担心的制度化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用人、用财、用编是领导干部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保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用人权、用财权、用编权,历来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用人、用财、用编是领导干部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保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用人权、用财权、用编权,历来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近年来,我市围绕规范地方和部门一把手用人权、用财权、用编权,创新监督手段,整合监督力量,探索开展"三联审"工作,即联动实施用人责任审查、经济责任审计、编制责任审核,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张素芝 《决策探索》2010,(22):27-28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对权力的范围、实施对象和运行规则等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约束的一种体制。建立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就是要以法制化的规则和程序制约权力,使权力限定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近几年来,尽管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消极腐败、违法违纪仍时有披露,居高不下,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不力。当前,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已刻不容缓。为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改革权力配置,强化监督的制约性;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的法制性;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实效性;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提高监督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干部的监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使领导干部少犯错误;领导干部自觉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可以使自己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预防和杜绝权力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干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综合经济监督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干部监督,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保护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积极预防、事前监督为主,巧施教育、制度、监督"三剂良药",把强化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各个环节,促进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合川区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加大干部监督力度,坚持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对象下延,积极推行科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抓牢重点,确保科级干部全覆盖。结合副处级以上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将全区正科级领导干部纳入报告人员范围,要求各单位优秀科级干部必须报告,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一、弄清权力的来源,是严以用权的根本前提。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源自人民,是人民赋予、组织授予的,不属于任何个人,领导干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要  相似文献   

12.
一、从领导工作透明化视角审视网络监督 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首先是工作透明化的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领导干部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工作开展、运行完全是围绕着人民利益进行的,从这一层面来说,透明地开展工作不但是其执政智慧的表现,而且也是对网络监督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3.
方国平 《领导科学》2007,(16):43-44
加强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在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增大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干部监督的领域,使干部监督从"工作圈"扩大到"社交圈"、"生活圈",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拍板决策权、人财物支配权,处于权力的风口浪尖,能否正确运用这些权力,对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因为经不起这种考验,纷纷坠崖落马.领导干部要经受住这些考验,除了要靠组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修炼.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干部队伍情况的变化,以及干部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与标准也在不断改变,2014年1月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干部选拔原则上新增加了"五湖四海、以德为先"的原则。这说明干部选拔任用越来越重视德的考核,而如何科学、正确、有效地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进行考核,是值得探讨的。其中,社会监督是领导干部道德考核的重要保障,有了社会监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决  相似文献   

16.
<正>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权力的透明化,加强党内监督,使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限权背景下确保领导干部积极干事创业的有效保障。在限制政府权力与领导特权的条件下履行行政职责、完成行政目标,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建立一支为民、廉洁、高效、务实的领导干部队伍,就必须注重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的激励。合理而有效的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其执政能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而监督领导干部的制度重在完善、贵在执行。健立完善制度,形成监督领导干部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干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伟 《领导科学》2005,(16):48-49
目前,我国在干部监督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失职渎职、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丑恶现象不断出现,严重地损害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干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问题分析从理论和制度上分析,领导干部的工作和活动受到上级党政机关、同级领导班子、下级干部群众、外部权力机关、司法检察部门、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似乎处于重重监督之中,然而,监督的实践活动并非如此。具体而…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政府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量化干部政绩、促进领导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考核的重要切入点,是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的一项新业务,是新时期审计机关一项新的职责,是审计监督工作的新形  相似文献   

20.
党员领导干部是执行党内法规的重要主体,是影响党内法规执行力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领导干部的职务级别,特别是在领导班子中的地位的影响,发现干部职务级别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干部在特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对其执行党内法规的行为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党内法规的监督检查环节,反映出党内对于正职领导干部即一把手所掌握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反过来也会成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有效执行党内法规的制约因素。解决此问题要注重从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角度提升其执行力和加强党内外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