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丰厚沃土,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影响深远。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通过课程教学、媒体传播等形式,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在提升全民的素质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服饰云肩的形成与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其形成与演化过程融合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解析云肩服饰的“样”“纹”“色”“艺”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提出“文化+趋势+主体+创意”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结果表明,将云肩文化运用于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创造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现代女包产品,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3.
羽翼未丰的中国工业设计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工业设计业以中国为市场的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把握机遇,是中国工业设计界面临的一个待解答的问题.对国外设计公司的进入中国市场要冷静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应当看到,这对于充分满足国内市场对工业设计的要求、促进我国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普及工业设计知识,从而强化国民的工业设计意识以及改进我们工业设计教育和造就现代设计人才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可能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只要我们处变不惊,采取主动,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善于学习他人经验,充分利用自己熟悉中国国情、熟悉中国市场的长处,大力促进工业设计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总之,面对国际竞争,中国设计业一定要有正确的对策,这样,中国设计业不仅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还可能以此为契机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给中国荚学研究带来了两方面的挑战:西方消费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入侵。中国美学要应对挑战、实现发展,就应该:重塑中国美学的精英意识;承续古代美学资源,在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实际中发展美学理论;积极参与全球共同的美学发展。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创立了新的快捷通道。  相似文献   

5.
茶是中国传统饮品的经典代表,印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丰厚积淀的印文化艺术融入茶叶包装设计中,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造就更高的附加值;弘扬人文精神,成就设计时尚;增强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实现视觉传达特征的寓意性,提升视觉传达特征的竞争性;提升茶叶包装品牌形象,塑造独具中国韵味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与国外品牌手机相比,国产手机在外形设计上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设计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要有战略意识,注意品牌形象的构建。为此,设计中应注重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国元素”引入设计中,巧用新材料与新工艺,努力打造“中国风格”的手机产品。  相似文献   

7.
元符号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过程中具有文化原型的功能,生成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但同时元符号的表意机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面临着现代性语境转换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文化根基,我们一方面要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域”的意义内核,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机制,站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立场上,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型内涵,并且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国家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提供持久的意义资源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设计在国际上有着良好口碑,这其中禅宗对日本设计的影响是深厚和长远的。在众多领域日本的设计师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而将禅意融入到了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这些极具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国在提升自身设计实力的同时可以得到些参考和借鉴,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设计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图案为主体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代表了感性的东方审美理念,而以三大构成为主的现代西方设计理念强调了概念化的美学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中国的设计教育必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要结合西方理性、科学的现代设计观念.因此,图案教学的内涵与构成教育的理念融合,是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两个层面来讨论与指陈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一是外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世界与人类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引起的需要;一是内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解决现代西方思想内在矛盾的多元性引起的需要.关于前一需要,拟从亨廷顿的观点说起,而后一需要则从当代数种西方思想的根本形态说起.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如要成功应对这两项挑战也需要自身的提升和创造,即实现自我的世界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对于现代的环境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以这种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运用该模式,可加强环境管理中理论观念的普及力度,充分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节约物力,共爱民生"的优秀思想,培养人们鲜明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能源的优良生活习惯;同时在该模式下主动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理性消费和适度开发,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协调好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技术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审美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民族化、本土化的设计理念日益重视,传统符号的优点也更加充分的显露,并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怎样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符号结合,形成独特的商业空间环境风格,积极创造既能够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也要同时注重文化传承的商业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中国和匈牙利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同,但二者存在共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即土地细碎和规模不经济,两国一样重视土地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匈牙利土地利用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设计,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资中国在土地管理制度的选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土地整理推进等方面借鉴,促进土地利用中经济有效性、生态合理性和社会承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张全明 《南都学坛》2009,29(2):16-24
"环保"意识,不是现代人才有的专利;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古人已有"环保"的理念与措施;宋代已初步形成传统的"环保"理论与措施体系。中国传统的"环保"意识与现代的"环保"观念虽然没有根本的不同,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宋代一些君主、朝臣与许多士人以及大量的普通百姓包括僧侣等多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曾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环保"主张,有些言论客观上甚至包含有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并且采取了一些至今值得肯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益措施。宋人"环保"言行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环境相适应的。因地广人稀,宋代的气候、水文与生物环境在大部分地区仍停留在相对原始的阶段,与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要素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5.
浅议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有效的调适方法,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宣泄、增进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治疗效应、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为此,通过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构建有效的体育课程模式,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注重体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强化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将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特征,构成我国重要的科技政策环境因素,深刻影响我国的科技政策。面对这样的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科技创新、科技外事、科技发展途径、科技经济的结合与科技人才方面对我国科技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7.
对三江源区生态环保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湿地最多,水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目前,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恢复和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的当务之急,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女子院校大学生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主导性需求。经过大一的磨合和成长,大二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更加适应,更重视学业,专业思想基本树立。更重要的是,她们具备了初步的社会性别意识,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独立性和主体意识更强,成为优秀女性的愿望强烈,但在专业视野和社会体验上存在不足。为此,针对大二学生特点,应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差异,贴近学生,完善人格”的原则,将社会性别视角融入德育教育中,构建促进女子院校大二学生健康成长的分层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预防为主的原则 ,避免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树立环保意识 ,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闭海或半闭海特殊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人类应该更加重视在该区域的环境保护。近年来,全球合作、双边合作保护闭海或半闭海区域海洋环境的弊端日益凸显,闭海或半闭海制度为创新此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提供了理论来源与实践路径。世界各国在闭海或半闭海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中主要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立法模式,这三种立法模式为推动南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发展、促进培育成熟的南海海洋环境科学认知共同体、选择符合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在南海地区发挥区域大国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