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的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彰武县为研究对象,针对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作物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养分平衡施肥决策模型,利用面向对象、GIS组件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和肥料效力等众多因素,建立了集土壤养分信息管理、土壤模型施肥推荐、GIS图形信息管理于一体的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对作物增产和施肥管理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这里粗略地介绍施肥技术中应注意事项:(一)不宜表施氮肥。旱地表施,易使氮肥分解挥发,特别是碳酸氢铵挥发出的氨气可以灼伤作物苗叶,为此,应开沟深施,施后盖土。水田表施容易引起硝化、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施后应耘田,以防肥分流失。(二)不宜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施用氨水和碳酸氢铵。因温室和塑料大棚较密闭,气温较高,氨水和碳酸氢铵挥发性强,气温高会加速挥发出氨气,易伤作物苗叶。(三)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如水稻、席草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户种植粮食作物时不断增加氮肥施用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氮肥施用过量,不仅造成土壤和水源的面源性污染,还造成氧化亚氮(N2O)这一农业源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以辽西玉米主产区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户为调查对象,经过对样本农户施肥行为的分析得出,该地区玉米种植户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问题,而作为玉米种植农户氮肥减量化意愿程度成为促进农户减少氮肥施用量的主要动因,也间接成为农户农田减排意愿的一部分.计量分析表明,影响农户氮肥减量化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对自家氮肥是否施用过量的认知、是否参加过测土配方施肥培训、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农户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除草松土。新造幼林,容易滋生杂草。在2、6、9月结合松土,除草三次。成年林可在每年6月深翻和11月浅翻松土各l次,结合松土进行施肥。能改善土壤,以利竹鞭生长及孕笋。(二)及时施肥。施肥须以有  相似文献   

5.
《今日南国》2009,(4):64-64,F0003
土肥专家系统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在继续完善土肥工作系统决策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政务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水平的同时,推广运行广西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智能化土壤资源与安全施肥信息系统等电脑施肥专家系统,推进精准施肥、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施肥历史悠久。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施肥可改良土壤 ,可使作物增产。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许多肥料制作方法 ,总结出了丰富的施肥技术和理论。其经验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精确施肥是定量化施肥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确定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提出针对特定作物及环境条件的肥料施用技术体系。在水稻上的示范试验表明,精确施肥确定的施肥技术体系能较好地吻合水稻实际需肥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氨气敏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全氮量,并编制了△E/S变化范围在0.400~0.698的Q值表,根据料车实测值S和电位变化值△E,求出△E/S后,查Q值表即可求出含氮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奈氏试剂半微量技术。我们不仅成功地进行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1)、土壤全钾等的快速分析,而且还在土壤全氮的简快分析方面加以应用,效果也好。由于这个方法的主要试剂是奈氏试剂。且使用的又是半微量技术。所以,我们叫它做奈氏试剂半微量技术。近年来,氮素分析的发展较快。国内外对靛酚兰法、氨气敏电极法等新的技术,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广泛地应用于含氮量的各个方面。但是,靛酚兰法的显色试剂很不稳定(需冷藏或当天配制),完全显色时间很长(2—3小时),显色条件的控制较严(P H10·5—11·7碱性介质中进行)。氨气敏电极则使用的寿命不长,在一般条件下只可使用1—2月。因此,推广应用仍有困难。于是,人们现在大都还仍旧沿用以蒸馏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保持与提高土壤的肥力,培育健康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壤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有机农业的土壤管理与培肥技术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生物是土壤肥沃、健康的主要指标。土壤是活的生命体系,施肥不仅是满足作物的需要,同时也是土壤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需要。这样可建立土壤与作物间的平衡关系,确保两者都保持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低温季节,大棚密闭保温,通风不良,很易造成有害气体的危害,严重时甚至会使棚内的蔬菜一夜之间枯萎。造成这种危害,首先是追肥方法不当,如用尿素、硫酸铵、人畜粪(氨化肥料)等作追肥,氨气很大。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3%时,蔬菜植株就会受害。氨害往往发生在蔬菜植株外侧的叶片上,  相似文献   

12.
该机是继农村土地30年不变政策,面向农民研制出的全国独家新产品。它克服了过去测土施肥只能关在实验室里,并且要花钱很多,技术繁杂、农民不易掌握,障碍了农村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随身带一土壤速测仪。只有电话大小,交直流两用,自动充电。随机带药品只需加几滴自来水即可使用。无需培训、识字就行,分析一个样品只需20分钟。土壤不必风干,在田间地头即可工作,极大地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稻田土壤培肥方式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种稻历史久远,传统稻区地力旺而不衰,原因是措施得力。我国古代培肥稻田土壤的措施主要有耕作、施肥、灌溉诸项。耕作包括晒垡、冻垡及深耕热犁;施肥方面特别强调“因土施肥”;灌溉则要求注意水温的调节。这些基本措施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葡萄园施肥可分为根部施肥和根外追肥(即叶面追肥),前者一般一年需追4次。1、催芽促长肥:一般在发芽前15—20天,追施以氮为主,少量磷的化肥,亩施尿素10—15kg 或碳铵20—30kg,过磷酸钙15—30kg,有春旱的地方结合施肥灌足一次水,或者用成功1号有机液肥土壤灌注8—10升/亩。2、果实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林地土壤肥力低下是制约其林分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对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级别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肥力分为Ⅰ、Ⅱ、Ⅲ类,全K、全N,微量元素Zn、Fe,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肥力级别土壤中均存在显著差异,Ca、Mg、全P在各类土壤中的含量相差不大,全P在土壤中的含量极低,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越好,土壤肥力水平就越高,这为马尾松飞播林林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质炭在土壤中能存在很长时间,其掩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促进真菌、固氮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固定或吸附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减少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肥措施对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豆生育期根部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氯仿熏蒸培养法测定微生物碳含量、开氏法测定氮含量。结果: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能使得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碳、氮量显著增加,且促进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茵数目的增加。结论: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更有利于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拟水田基肥施用NH4 HCO3 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施肥—耕作方法对水田水层和土层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肥—耕作方法对水层和土壤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有显著的影响。 3种施肥—耕作方法中 ,水层NH 4—N浓度及分配量为方法Ⅰ (灌水—施肥—耕作—沉清 ) <Ⅱ (灌水—耕作—施肥—沉清 ) <Ⅲ (灌水—耕作—沉清—施肥 ) ,土壤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为Ⅰ >Ⅱ >Ⅲ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3种耕作法的水层、土层滤液中的NH 4—N浓度均有增加 ,水层中的增加量为方法Ⅰ <Ⅱ <Ⅲ ,土层滤液中增加量为Ⅰ >Ⅱ >Ⅲ。综合比较 ,方法Ⅰ对于减少水田中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控制氮素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在,各地大棚面积不断扩大,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道路,但由于施肥和气体调节不当,大棚内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甚至在棚内发生昏迷窒息,对此应引起重视。大棚内的温度、气体调节,应结合温度管理进行,连阴天时,要根据棚内温度,进行通风或揭开草苫,让植株见光;棚内温度低,可早盖苫,连续雨雪天或连阴天后的降温,棚内温度下降,可及时采用火炉等临时加温。更应引起重视的是棚内气体状况,由  相似文献   

20.
李继光 《小康生活》2003,(12):17-17
(一)优选良种及栽培。(1)药理功效及环境要求。板兰根别名大靛,为十字花科植物,以根、叶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等药用功效。板兰根适应性强,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春、秋季节适宜,叶片生长肥大,喜疏松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在低洼积水的土壤中种植易烂根),若配方施肥充足可以连作。2、良种选育及栽培。用种子繁殖的板兰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