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迄今为止,印俄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介入,情况日益复杂。本文从俄罗斯历经10年改装向印方交付无偿赠送"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事件开始,回顾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历程、合作方式及合作标志性事件,探究俄印军事合作的特点、两国合作内在驱动力及外部环境对合作的影响,并最终得出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冷战后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传统基金会通过发表文章、为行政部门和国会提供背景材料和研究报告、举办学术讨论会等多种方式,系统地、多方面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传统基金会近十年来在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如何输出其“中国威胁论”之“思想”并如何寻求影响美国政府对华决策。  相似文献   

3.
埃及从萨达特时期起就一直是美国除以色列之外的第二大受援国。到穆巴拉克时期,埃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继续扩大,且具有数额巨大、军事援助逐渐占主导地位、与以色列和中东和平进程密切相关、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等特点。这些援助对埃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布什时期美国思想库遗产基金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积极研究非洲问题,在论证非洲石油潜力,建议美国政府推进军事援助、加强反恐工作、注意中国影响、建立非洲司令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为美国制定对非政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东帝汶1974年到2002年走向民族国家进程的历史发现,东帝汶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大的国际环境和大国力量所塑造的。非殖民化浪潮、葡萄牙新政府的上台、印尼的入侵、美国等国对东帝汶的漠视、冷战的终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先后成为塑造东帝汶命运的因素。甚至东帝汶人的团结反抗也是被印尼的高压所催生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 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之间存在的"陆空战略"之争,实质上是中美间关于对华军事援助重心的争论。由于后勤条件的限制,如何使用有限的军事援助,成为中国战区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这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优先改善中国战区的后勤,还是尽快以中国为基地发动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移。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中美军事同盟关系,开罗会议后中美关系一度极为紧张,美国的空中战略是极为重要的原因。1945年中美军事合作进入最佳时期,美国放弃空中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的政策与杜鲁门政府相比 ,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就二者的共性而言 ,都是在“遏制战略”的框架内规划对朝鲜政策的 ;都坚持“在韩国主导下的统一”和加强韩国的实力地位。就二者的区别而言 ,杜鲁门政府的朝鲜政策从属于“遏制苏联集团”的战略目标 ,加强韩国实力地位的主要手段是提供军事援助 ;在亚洲军事战略部署中 ,日本占据核心地位。韩国的安全保障主要依靠美国的保护。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的政策从属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对韩国的援助既有军事援助也有经济援助 ,军事援助优先 ,经济援助为提高军事实力服务。美国不仅要保障韩国的安全 ,而且要推动韩国加入西太平洋地区集体防卫体系。韩国在美国的亚洲军事战略部署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这种转变 ,与同时期美国政府对日本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危机管理实质是对一国社会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民众在危机事件中,可能既是受害者,也可能是救援者,如何在危机事件的第一时间让民众自救或互救。则是减少损失的重要因素。美国“9·11”事件中美国社会整体表现出的内在有序和恢复能力。不仅仅来源于法治化程度,也取决于美国政府对全民危机教育的重视,因此培养民众在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干涉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从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决定将军事千预的目标确定为使朝鲜半岛恢复到6月25日以前的状态,后在军事胜利的影响下于9月底决定用武力统一朝鲜,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三次战役后,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讨论、权衡,终于下决心推行"战争局部化"的政策,并最终决定与中朝军队进行停战谈判.通过分析,揭示了从中国参战到1951年6月美国提出举行停战谈判这一时期的美国战争决策过程和影响美国决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中东和平进程的停滞与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已经置美以军事援助关系于一种两难境地。在这种军事援助关系之下 ,以色列对有明显的将自身安全托付于美国的“不安全感”和制定内外政策时的约束感。而美国则为此难以在阿以间寻求一种均衡 ,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既助长了以政府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又更加激发了穆斯林世界的不满 ,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愈演愈烈。尽管在美国内对这一关系的舆论支持呈下降趋势 ,但由于美国在全球和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改变 ,以色列企图“安全自助”的致命伤难以消除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美以军事援助关系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北约持续东扩和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这两大事件引起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激烈反应,这促使它被动地陷入与美国进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目前最重要的是俄罗斯在“非对称性”原则下掌握好应对美国军事威胁的“度”。  相似文献   

13.
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是美以关系的晴雨表。以色列建国伊始,美国就通过援助拯救了这个新生国家,从而奠定了美以关系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主要以经济援助为主,军事援助所占比重很小。进入60年代,美国对以援助总量和援助结构均发生明显转变,美以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是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战略的调整,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外军事干涉政策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美国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奉行一种不受国家主权限制和联合国约束的新干涉主义,美国对海地政变的军事干预就是一例。海地危机引发大规模难民潮涌入美国,威胁到美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安全,美国政府为海地政变开出一剂民主处方,不惜动用武力恢复海地的民主政权。然而,美国对海地军事干预的人道主义初衷和民主目标均遭遇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6.
张杨 《国际论坛》2011,(5):19-25,79
利比亚因其石油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一直是美苏冷战争夺的焦点。1969年卡扎菲夺取政权后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在北非、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形成挑战。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利用军事挑衅、公开制裁、隐蔽行动等多种手段力图颠覆卡扎菲政权,并在经济制裁无果、隐蔽行动流产的情况下,借反恐之名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这一行动是美国综合考虑军力对比、政治宣传、冷战博弈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因素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美国在西亚、北非推行冷战安全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来,美国对中东政策历经冷战、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三个分水岭。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除了基本的战略、政治和经济利益外,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政党外交理念、国内利益集团以及美国与大国的关系、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都有着紧密联系,是一个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光厚 《国际论坛》2011,(6):29-33,78
2011年美国成为东亚峰会的正式成员。对于东亚峰会,美国政府的态度经历了巨大转变。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东亚峰会持漠视和观望态度。然而,为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开拓亚太市场、提升美国的国际形象、密切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奥巴马政府积极寻求加入东亚峰会。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后,不但会影响东亚峰会本身的演进,而且将对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国际关系的走势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伍德认为,"美国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个资本主义帝国",它与传统帝国不同,属于新的帝国。传统帝国的统治模式是殖民主义,超经济手段(军事征服、政治统治)成为帝国统治的主导力量。新的帝国的统治模式是资本主义,纯经济手段(资本原则、市场机制)剥离于超经济手段,成为美帝国主义统治的主导力量。伍德还认为,由于资本的特性,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比以往更加需要民族国家,因此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都加强了对民族国家的控制,形成了一个等级制的全球国家体系。她特别提到了美国目前出现的"无限战争"战略,认为这也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