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朔的著名散文《泰山极顶》一文中,运用了“齐烟九点”一词。这是很生僻的词。杨朔文集没有注释,历年的中学语文课本也没有注释。查德高望重的《辞源》、《辞海》,以及其它词典都没有收录,那么究竟作何解释呢?为了说明问题,现在把原文抄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着杨朔同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是立意高远、曲折动人、深受读者喜爱的《泰山极顶》。二十年前,当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激情,欢欣鼓舞地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的时候,杨朔同志用他那支饱含着浓烈感情的多彩的笔,通过对泰山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特别是社会主义时代最新景象的生动描绘,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如日之升”的社会主义祖国,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3.
写诗要有诗眼,做戏要有戏眼。所谓“眼”,指艺术意境的焦点,艺术意境的脉胳。诗有了“眼”,就有了意境,戏有了“眼”,就有了戏味。散文有了“眼”就有了“神”!杨朔一向致力于诗眼的创造,努力加强散文的美感。杨朔散文中的“眼”点,有的置在篇首,象明灯高悬,一灯指路,有的居其中间,似佩玉在身,忽隐忽现;有的嵌在结尾,象群山之巅,须仰视才见。《雪浪花》的“眼”点在篇首。《海市》的“眼”点就在中间。《海市》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 杨朔作为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美学思想是值得重视的。剖析一下杨朔的散文美学思想,可以加深对他的散文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了解。杨朔在他的散文名作《茶花赋》中,对灿烂若火焰的云南茶花给以传神的描绘和热情的赞颂,同时作了深刻的美学思考和概括,说:“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不妨看作他长期审美经验的总结,是他整个散文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他曾对友人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亦是诗意的源泉。我们时代的生活本身是美的,所以作品就只该给人美的享受。”①他明确宣称美存在于生活,诗意来源于生活,而我  相似文献   

5.
《雪浪花》中有个“咬”字用得不同凡响。一个“咬”字就把雪浪花写、“活”了,把老泰山写“神”了,把这篇散文诗化了。文章开始,作者写海景,赞浪花。写景状物,千恣百态。可以说,杨朔同志把浪花的性格、脾  相似文献   

6.
优秀小说家孙犁,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从一九三九年以来,他陆续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可是很有风格的散文,分别收进《白洋淀纪事》、《津门小集》、《晚华集》等书。孙犁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总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常常以构思的精巧、立意的深邃,博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无论是记叙故乡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抒发解放了的天津人民对新生的革命政权的无限热爱,还是追忆往事,悼念死于“四人帮”魔爪下的老战友们,都具有清新、明快、朴素、深沉的特色。如果说,刘白羽的散文豪放壮丽,杨朔的散文明媚隽永,魏巍的散文浑厚淳朴,秦牧的散文宏博精微,那么孙犁的散文则以亲切自然取胜,读之如同知友谈心,倾诉肺腑。这就是为人所称道的“孙犁风格”。  相似文献   

7.
陈绪清 《云梦学刊》2009,30(6):77-80,140
杨朔散文作为“十七年”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散文研究领域的典型个案。人们对“杨朔散文模式”存在认识上的不一,持肯定与否定态度者皆有。“杨朔散文模式”是特定时期时代与读者的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她以写“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又以开启“小诗”风潮而声威大振。然而她成就最高的还是散文,冰心自己也说“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本文试就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略陈管见。真:注重写实与感情真挚20世纪20年代冰心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这些作品主要包括《笑》、《往事(一)》、《往事(二)》和《寄小读者》等,这些散文“意在言外,言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郁达夫语),风格独特,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有诸多方面,“求真”则是“冰心体…  相似文献   

9.
八二年八、九月间,读了张明吉同志的《谈杨朔散文的不足之处》和刘淮同志的《成就与局限》。此文想谈谈对杨朔散文的一些想法。 那是六十年代初期,曾读过杨朔的散文集《东风第一枝》。读后,印象颇深。他的散文,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又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确实,他的散文的意境、构思、语言、人物,都浑然融为一体,像一首首优美的诗,很有独特的风格。这在当时的散文里是独树一帜的,也颇为读者喜爱。一幌,若干年过去,偶尔再看杨朔的散文,自然觉得清新、隽永、可喜,也就倍觉他的散文成就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散文,尤爱读杨朔的散文。读杨朔同志的散文,如坐春风,如沐秋阳,浑身舒坦极了。是艺术的享受,也是思想的熏陶,感情的升华。杨朔同志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的散文就是诗。这些作品,是他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然后经过苦心孤诣、刻意砥砺创作出来的“动心”的诗章。我们也只有用心去感受、体会,才能渐入佳境,触摸到这些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一、“泰山《西游记》文化”的提出这里提出的“泰山《两游记》文化”是指泰山作为百回本《西游记》人物、故事背景所形成的文学——人文内涵。这在泰山文化是一个大而新的增量,在《西游记》文化是一个深而广的开拓,二者结合并依托于泰山,是名著与名山结合的文化典范。泰山为天下名山,近又有号称中国“国山”,亿万年发展的历史使泰山多层类地积聚了无比富厚的传统文化;而《西游记》为古典小说名著,从某一方面说,堪称中国文学上的“泰山”。但是,泰山亿万年,西游故事一千余年,《西游记》成书四百年,这两大文化长期形成的内在联系,历史上并没…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前后,我国文坛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盛期,散文作家群星灿烂,杨朔、秦牧便是其中的姣姣者。他们不但创作甚丰,质量尤高,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杨朔的《香山红叶》、《荔枝密》、《茶花赋》、《雪浪花》,秦牧的《花城》、《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几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散文思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4,(5):109-112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小说、诗歌与戏剧的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们眼中,只有散文相对沉寂。事实上,散文内部也经历了“形散神不散”、真实与虚构、“新潮散文”、“大散文”与“文体净化”、“文化散文”、“杨朔模式”与“重写文学史”、“学者散文”等一系列探讨及论争。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永远不会得出结论。但是,在探讨中,散文的文体特色、创作空间等都在进一步明晰,一向比较缺席的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建设。在对资料的梳理与综述中,我们发现,散文创作及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它亟需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中国当代散文大家的名单上,"杨朔"是一个赫然闪光的名字.他曾经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和令人羡慕的读者群.然而,在以开放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审视文学史的今天,对于杨朔,许多人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质疑.笔者赞同这种可贵的怀疑精神和求实态度,也认同这样的见解:杨朔散文的确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但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风靡一时的对杨朔及"杨朔散文模式"的推崇,蕴含着时代环境的因素;杨朔的"散文大家"地位属于历史.  相似文献   

15.
<正> 孔孚写山水诗是1979年以后的事,他从东部沿海的崂山写起,一直往西走,写泰山,写黄山,写庐山,写峨眉,写到帕米尔高原,到了顶,就不写了,那已到了1992年。这十来年的时间,他爬的山,海拔越来越高;他写的诗也越来越凌空蹈虚、超拔尘世。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孔孚山水》正是他艰步奋上、临近极顶时写的,留下了一行简隐空灵的足迹,“香到顶”。  相似文献   

16.
《海市》的作者杨朔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他写散文,总是要努力“寻求诗的意境”。所谓诗的意境,过去有人把它讲得很神秘,“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灵感倏起,飘然而至。其实这不过是故弄玄虚。“意境”,不过就是意与境的统一,说得具体点,就是文章的主题,通过饱含着感情的典型化的画面,场景和形象表现出来,从而构成的一种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六一年,杨朔从锡兰回国后,曾对其弟杨玉玮说:“我要写一篇‘怪’文章。”在写作期间,他与友人通电话时,也曾说过:“我正在写‘怪’文章。”而后,一篇值得称赞的“怪”文章——《野茫茫》与读者见面了。(引文见杨玉玮同志与笔者的通信)。我认为,这篇散文首先“怪”在它与常见游记体散文的写法迥然不同。游记这种文体在  相似文献   

18.
读过《愚公移山》的人都知道,水北叫做阳,水南叫做阴。所以“汉阴”,就是指汉水南岸。读过姚鼐《登泰山记》的人又知道,山南叫做阳,山北叫做阴。所以“泰山之阳”“泰山之阴”,就是指泰山的南北两面。引申开去,水北、山南都叫做阳,水南、山北都叫做阴。如阳木,是指长在山南的树木;阴木,是指长在山北的树木。(见《周礼·山虞》。)陕西省有个山阳县,地处商山以南;又有个华阴县,地处华山以北。另外,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淮阴,位于淮河之南。……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新文体的语言,极具特色。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论新文体语言:“酣放自恣,务为纵横轶荡,时时杂以俚语、韵语、排比语、及外国语法,皆所不禁,更无论桐城家所禁约之语录语、魏晋六朝藻丽俳语、诗歌中隽语、及南北史佻巧语焉。”这种语言,是梁氏在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结果。我们知道,作为文学语言的散文用语,与散文的发展进步有同样久远的历史。中国先秦散文,例如甲骨文的语句,是极为简略的,且多不成篇。《尚书》便有些文采,不过复句之表达,还只能依靠“意合法”。到了《易经》和《论语》,虽然是语录体,句子却复杂多了,复句有时用上了关联词。战国以后,百家争鸣,散文蓬勃发展,特别是以“文气颇盛”见称的《孟子》和《庄子》,文采斐  相似文献   

20.
从思潮的角度来看,当代散文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是20世纪60年代,一是20世纪90年代。60年代的"诗化"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显在象征和营造意境,其代表作家是杨朔。"诗化"散文思潮皈依传统的散文艺术美,对纠正当时直露粗糙的散文倾向有积极作用。90年代散文思潮也呈现多元倾向,分为通俗散文思潮、"文化散文"和"新艺术散文"。当代的散文思潮虽然规模不及小说诗歌,但仍然为散文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