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专业年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志鉴事业的发展,志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志鉴成果,进一步繁荣了志鉴市场。当然,我国的年鉴事业还处于成长期,尚未成熟,所以需要开拓创新。《中原油田年鉴》作为一种专业年鉴创刊于1992年,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全面、客观、及时地记载了中原油田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机械制造、社会文化生活、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发挥了年鉴作为资料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的指示,犹如一股春风,催生了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伴随着这股春风,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这块沃土上的《济南年鉴》,于1988年开始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江阴年鉴》编辑部近几年来在积极开展读鉴用鉴工作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强调要努力提高对读鉴用鉴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研究解决读鉴用鉴工作需要注意处理好的一些问题,并就做好读鉴用鉴的宣传、组织和引导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年鉴》近年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正确的办鉴方向,努力打造精品年鉴,为实现年鉴工作新目标努力探索,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办年鉴,是企业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后的新生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编纂志书的基础上编纂企业年鉴。宝物。许多大企业为了记载历史发展轨迹,为了让社会了解企业,钢同样也是在编纂《宝钢志》的基础上于2001年开始正式编纂年鉴的。下面结合宝钢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常州严谨办鉴、科学用鉴是年鉴事业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严谨办鉴要求我们地方年鉴工作者办好年鉴、打造精品。科学用鉴要求我们不仅要办好鉴,而且要将用鉴作为职责与任务,这是发挥年鉴作用,也是体现年鉴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一条有效途径。围绕严谨办鉴、科学用鉴,近年来我们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求真务实,严谨办鉴常州市综合性地方年鉴编辑工作是从1988年开始的。当年10月,首部《武进年鉴》印成,为本市解放后第一部地方综合年鉴。1991年底,首部《常州年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这是继南京、苏州后…  相似文献   

7.
历史已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文化多元的语境下,年鉴必须基于传统鉴文化,必须面对时代的现实,必须回应西方的鉴文化。这是因为:(1)基于传统鉴文化,继承发扬传统的鉴文化厚德载物的风格,才能保持年鉴的民族特色;而具有民族特色,才是世界的。(2)面对时代的现实,展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和现实紧密结合,体现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时代特点,忠实记载历史和时代之最需,才是今鉴的意义之所在。(3)回应西方鉴文化,和西方鉴文化交流、对话、借鉴其之灵动、实用,适应读者之长处,充实民族鉴文化的内涵,是年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亦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  相似文献   

8.
纲鉴史书兴起于隆庆年间,盛行于万历年间.适应科举需要而产生的纲鉴史书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和明确的为科举服务的主旨.它在明中叶以后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其影响上至帝王大臣,下至百工村妇,甚至还流传至国外.同时,纲鉴史书的内容还被其他书籍所引用、论证.纲鉴史书的这种影响力典型地体现出它的史学普及功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合,既是大学生健康教育本质与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升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二者的互鉴与融合,主要的方面在于,教育目标相统合、教育内容相互补、教育方法相互鉴、教育资源相兼容。  相似文献   

10.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5):F0002-F000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鉴》是由中国石化集团主管、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企业年鉴。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志鉴系统已形成修官书的工作格局,即:政府下达任务并负责经费,志鉴部门负责编地方志和年鉴。所编之书是否能卖出去,编者并不太在意。志鉴系统职工待遇虽属一般,多年的修志编鉴工作,造就了一批编辑校对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人员。人数众多的撰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企业需要办年鉴,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年鉴。企业年鉴虽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明显,良好的社会效益令人注目。企业办年鉴是企业的基础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精神文明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邓小平发表关于“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讲话之后,全国掀起了“年鉴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高等学校也相继加入年鉴编辑出版队伍。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年鉴在体例、内容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框架,质量上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正如登山一样,到达了一座山峰并非抵达了终点,而应该把目光转向另一座高峰。高校年鉴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笔者认为,这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另一面则是公式化、僵化无生机,高校年鉴应该向创新研究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4.
关注国内外年鉴,“附录”是大多数年鉴所采用的一个篇目(翻阅56种年鉴,有“附录”篇目的约50部,约占90%)。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主管部门所管辖的范围越来越窄;相反,边缘性的、社会性的、独立性的事物越来越多。因此,有一些内容事实上放不进年鉴的一些常规篇目中,只能塞到“附录”里,使“附录”“肚子”越撑越大,当然,“附录”的重要性也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办好年鉴的主角,没有高素质的编辑,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年鉴。近年来,企业大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体制的转换,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为编辑年鉴是只投入而不直接创效益的工作,而对其重视度越加降低。年鉴机构被撤并,年鉴编辑人员被精简,企业年鉴面临的考验和挑战空前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办出精品年鉴,对年鉴的编辑素质也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武汉年鉴》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管、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地方综合年鉴。1985年创刊,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列入期刊系列,至今己连续出版25卷,累计刊载资料性文献近3500万字。  相似文献   

17.
方志大事记,一般20年左右,首轮修志长达几百年、几千年,一年最多10多条;年鉴大事记一般一年一鉴,少的150多条,多的600多条。拙作主要探索年鉴大事记的编写,与年鉴同仁们商讨。  相似文献   

18.
李玉洁 《中州学刊》2023,(4):171-176
从文明与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对非传播,其面临着文化隔阂、传播效能受限等多重挑战。因而以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新文明观为价值基石重构中国对非传播就尤为必要,其真正回归了国际传播分享交流对话的本质,不但有助于发掘中非文化共性与差异,超越西方以对立冲突竞争为主的对非传播范式,更暗含了中国对非传播的文化自觉。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对非传播新探索,不仅需要实现理论升级,建构能支撑文明多样性、平等性、对话性的对非传播理论体系,还需在实践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以实现中非日常生活的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19.
国庆前夕,由《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年鉴》(2005)正式出版发行,与之相应配套的光盘版也同时发行。《苏州年鉴》(2005)是1983年创刊后的第22本年鉴,也是《苏州年鉴》编纂出版史上当年编辑、当年出版发行时间最早的一版年鉴。它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04年度全市人民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情况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  相似文献   

20.
作者 李金春 王千永 俞富江 黄长银 铎铎 孙孙 编号题目 1初编年鉴之我见 2浅析企业年鉴信息与企业档案信息的相互关系 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年鉴编纂工作 4探寻企业年鉴可持续发展之路 5关于《高邮年鉴》设立《趣闻逸事》特色篇目浅述 6浅谈地方综合年鉴条目之特点 7关于年鉴品牌生成的三大问题 8谈谈年鉴的营销策略 9年鉴创新初探 10年鉴创新琐谈 11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年鉴利用率 12年鉴条目撰写概述 13浅议年鉴编纂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14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打造精品良鉴 巧年鉴的采编与创新 16年鉴编纂与利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