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批评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既是对文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对文化研究的开拓。文化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语境观和彰显文学的人文性和价值等方面。文化批评先驱诺斯洛普.弗莱和F.R.利维斯的批评思想都集中体现了这些主张。在经典文学以及文学教育方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文化语境中观照文学、理解经典文学的作用并在大学教育中发挥文学的人文性等观点,推动了文化批评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诺思洛普.弗莱是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传统的弗莱研究聚焦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则强调《圣经》研究在弗莱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促使弗莱横跨《圣经》研究和西方文学批评两个领域辛勤耕耘的内在动力是弗莱对诗性语言的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世代     
今天,不仅在心理学领域,而且在有关现代人类和社会的广大科学领域里,我们对文化与世代的体验及其概念,往往同时被作为人类理解的重要的关键性的词而提出来。即以文化的概念而论,自从1945年至1955年引进了以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和林登(R.Linton)著作为依据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和以个性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宏大的叙述——弗莱整体性文化批评观的生成与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交相作用,使诺思洛普*弗莱成为一位文化批评家,弗莱批评理论与荣格、弗雷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新批评等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  相似文献   

5.
诺思洛普·弗莱是20世纪加拿大也是西方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一生著作颇丰,而他以其<批评的解剖>(1957)誉满欧美.国外的弗莱研究较为细致,从其生前就已开始;中国对弗莱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笔者就国内外对诺思洛普·弗莱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谢雅卿 《东方论坛》2023,(2):147-156
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深受中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他对中国艺术的介绍与阐释也将其引入了英国现代主义的话语范畴。在弗莱等现代主义文化精英的引领下,20世纪的中国风经历了多维度的话语转型,它从文化物质和视觉艺术转向了精神和审美维度,又被纳入了比较文明的讨论之中。弗莱将中国古典艺术阐释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典范艺术,而注重艺术形式与生命精神相结合的中国古典美学理念也反过来影响了弗莱的现代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7.
徐盈 《东方论坛》2013,(3):128-129
原型理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运用最为成熟、成果也最为丰富的西方文学理论之一,而提及原型理论,就不得不说到三个人:弗雷泽、荣格和弗莱。英国学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在十九世纪末《金枝》一书中借"禁忌"与"交感互渗原则",在人类学层面成功揭示了不同文化的神话、传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不仅构建了原型批评的理论大厦,而且对20世纪莎士比亚喜剧批评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弗莱认为,莎士比亚喜剧是“绿色世界喜剧”,它将新喜剧中的主人公的胜利和旧喜剧的仪式化的死而复生结合起来,同时又加入了不同的“喜剧性解决”,最终使其成为了一种新的喜剧形式。弗莱认为,文学(尤其是喜剧)并不一定是对生活的模仿或评价,也可以是技巧的重复和程式化的写作,喜剧是高度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人物也是高度风格化的。弗莱强调喜剧的程式化和传统,而这种传统在莎剧中是通过结构和角色来体现的。弗莱提出,必须从喜剧结构出发来研究喜剧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角色功能理论”。总之,弗莱的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对文学研究理论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神话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力的语言--"圣经与文学"研究续编》是加拿大的诺斯洛普·弗莱的力作。在此书中弗莱一再重申他坚持毕生的批评理念--即从神话与文学一致性的原理出发,寻找文学与神话共同的形式上的结构规则,从神话入手去把握作为整体的文学之结构规则,并将对神话与文学关系的认识,扩展到了意识形态与文学关系的再认识,弗莱对《圣经》与文学传统内在联系的深度洞察,既体现了其对西方文化的精神源头的格外珍视,也丰富了我们对古老经典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弗莱一直因原型批评而受学界瞩目,但同时,弗莱的《圣经》批评实则也是一种《圣经》诠释,甚至是一种“《圣经》诠释学”。弗莱通过分析语言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发现《圣经》所用之修辞实质是一种基于隐喻的布道。其中,隐喻是关联词语结构与其隐喻意义的单元,布道是进行《圣经》写作与解释所用的修辞;隐喻是诠释的“先在结构”,布道是诠释的“解释”活动。由隐喻到布道的修辞诠释理路,将《圣经》的释义引入字面意义与第二位的社会文化意义双重语境之中,弗莱的“《圣经》诠释学”实则是以修辞为视角、以文本为基点进行的《圣经》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11.
弗莱不仅是20世纪重要批评流派原型批评的扛鼎之人,在加拿大英语文学发生发展研究中也卓有建树:其对加拿大英语文学的传统进行了梳理,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审视文学主题,阐释了后加拿大文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联,从而清晰地勾勒出加拿大英语文学的传承发生学、环境发生学及国际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批评的剖析》与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斯洛普·弗莱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很多人推崇为原型批评的经典著作.然而这并非该书的全部价值所在.弗莱所要阐述的并非某一具体的批评流派,这正如他在书的标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实际上,弗莱是力图以原型批评为中心,建立起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同时又能打破文学批评内部各流派之间围栅的一种综合性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在该书中,他虽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意图,但他的这一宗旨和视角的巨大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诺思洛普.弗莱是英语国家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的理论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誉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圣经》。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将文学的发展视为一个以神话——原型为基础的循环运动过程,对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文学批评从语言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界很多人认为荣格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催生了"神话—原型"批评,弗莱作为该批评派发展的集大成者而备受关注,荣格则在文学界受到冷遇。笔者认同神话批评与原型批评分属两个不同流派的观点,荣格不仅仅是影响了弗莱,他的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荣格的"原型"及"集体潜意识"概念应用于文学批评,成立了原型批评流派;弗莱受到荣格的启发,创立了神话批评流派。两大流派彼此独立,影响甚小,不可以以此代彼。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不能简单地归为文化危机,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可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自工业革命以来,文化的发展一直就表现为重科学而轻人文,随着人文文化的日益边缘化,相伴随的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持续恶化,所以生态危机实质上更应该是人文危机,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由此而言,解决生态危机的文化路径也就是构建新的文化:生态文化,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文化,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后天》和《2012》两部电影是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代表作,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灾难电影,两部影片作为可解读的文本,其中蕴含的大量具有原型的意象也寄托了文本营造者的时代情感。本文通过运用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重释影片中出现的意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下乡隶属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我国中央顶层设计的重要价值面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文化治理的存在形态,亦是文化扬弃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布局昭示了乡村人口离土时代的到来,随着乡村精英与文化断裂的共荣共生,文化脉络的续延面临着秩序危机和公共性消解的窘境。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演变过程来看,存在从人情文化到契约文化、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专制文化到民主文化,个体文化到集体文化四重价值赓续理路。因此,要不断消解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惯性认知,建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