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古代藏族妇女的光辉典范──论《格萨尔王传》中的珠牡马学仁在著名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塑造了一位典型的藏族妇女形象,她就是《史诗》中的第二号人物,格萨尔王的爱妃珠牡。作品通过她对格萨尔忠贞不渝的爱情、军事上的杰出指挥,以及对岭国山河的热爱,和尊老...  相似文献   

2.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迄今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在藏族群众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在藏族史料中,有关《格萨尔王传》的记载竟没有留下多少墨迹。尤其是这部巨著的产生,由于史料不足,便成为一个历史的谜。近几年来,随着《格萨尔王传》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它的产生时代,自然也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试通过《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①中的有关婚姻现象,探析它的产生时代。一婚姻习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王传》的分析,对在这部著名史诗中反映的藏族和纳西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释和研究;并结合历史古籍的记载及民族志的资料,对史诗《格萨尔·姜岭大战》所反映的因争夺盐池而引发战争的内容进行了考证,论证了史诗所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格萨尔》中的姜国国王“萨丹”(三多)与藏语“三赕”(丽江)和纳西族民族保护神“三多”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在《格萨尔》及纳西族宗教经典和绘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介绍了流传在纳西族中的《格萨尔王传》的变异文本。  相似文献   

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断言中国没有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的出现,不仅说明黑格尔的过于自信,更填补了我国史诗的空白.《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对《格萨尔王传》的研究笔触由初期的研究延伸到有关宗教、民俗、军事组织制度,甚至具体到神灵系统、数字等更为广泛而又细致的研究领域.本文所涉禁忌,属于宗教民俗范畴,作者拟就《格萨尔王传》中禁忌民俗事象,略述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传》)是一部包罗三界、总揽神佛的英雄史诗。史诗的主人翁格萨尔既“征服有形的敌人”,又“调伏无形的鬼怪”因此,史诗的内容虚实并存,‘亦真亦幻、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把《格萨尔王传》这部英雄史诗比作藏族文学群峰中的珠穆朗玛峰,而把它的创造者、继承者、传播者——民间艺人比作具有超凡的文学天才和记忆力的神奇般的匠人。几年来我在从事《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工作过程中,碰到很多人瞪大眼睛,十分神秘地问我:“听说你们那里有个十几岁的年轻姑娘,在山上放羊的时候梦见《格萨尔》大王手持钢刀,剖开她的腹部,把五脏取出来,然后塞进去一些经书。当她梦醒时就会说唱《格萨尔》故事了。真有其人其事吗?”也有人问:“据说你们《格萨尔》的许多艺  相似文献   

7.
随着《格萨尔王传》在藏族地区的传播,作为《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已为藏族人民家喻户晓。那么作为藏文史书中的格萨尔又是怎样呢?历史的格萨尔与艺术的格萨尔有什么关系呢?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发表一点管见,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据笔者所见,涉及格萨尔其人的藏文史书中,大约记载了十二种格萨尔,这十二种格  相似文献   

8.
周爱明 《民族学刊》2019,10(1):47-56, 112-113
《格萨尔》这部世界著名的至今传唱于青藏高原上的口传史诗,究竟产生于何时?为何人所创?又是如何日渐丰盈成为世界最长史诗的?至今讨论仍在进行,亦无定论。本文从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零星记载入手,分析最早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军王的有限描述及形象,进而考“格萨尔传”与“说格萨尔传”之具体丰盈、发展及《霍岭大战》等记录整理本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指出“藏三国”之讹及“谢村版”和“拉达克版”的内容、特点与价值,试图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考证,厘清《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传》又名《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集体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藏族文艺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多少年来,在藏、蒙等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近世逐渐传播到国外,极受重视。这不仅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骄傲。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藏族地区传说为“岭”国的格萨尔王,中心思想是为民除害,主要内容是战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理、翻译、出版《格萨尔王传》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有关省区出版社已出版发行《格萨尔王传》分部本达60余部。(其中含汉译本20余部)。可见,其数量之多,是十分可观的。 然而,《格萨尔王传》搜集、整理,尤其是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某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仅就《格萨尔王传》有关名词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朗吉 《西藏研究》2002,(4):5-10
去年 1 1月 2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 ,正式将中国著名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 2 0 0 2~ 2 0 0 3年的周年纪念名单。《格萨尔》史诗进一步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这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件盛事 ,是值得纪念的喜庆节日。今天 ,我们在格萨尔的故乡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由西藏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格萨尔王传》千年纪念学术研讨会”) ,作为史诗的爱好者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在这样隆重的纪念会上 ,我认为应该感谢以下两种人 :首先 ,感谢《格萨尔》史诗的演唱艺人 ,感谢他们把千年的《格萨尔》薪火传递到我们手中。历代…  相似文献   

12.
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我们曾把它分为分章本与分部本两种,就到现在各地广为搜集的情况来看,这种分法,可以成立。现在分部本最多,已可达200部左右,分章本却依然没有新的发现。据我们所知,有藏文的贵德分章本、拉达克本、达维德·尼尔的十三章本、藏文北京本、苏联收藏的稿本л 6,木里地区的《吕格萨尔》;蒙文的有《岭格萨尔》、北京本蒙文格萨尔、土族的《格萨尔传》、裕固族的《格萨尔传》、祝夏文本的《格萨尔王传等等。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起一位大学教授将《格萨尔王传》的《世界公桑》之部译成了汉文,这是对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的一大贡献。对此,表示由衷地高兴。据说,在译文的“前言”里说:“史诗中屡次出现‘噶伦’字样,……而噶伦官职的设置,也自清朝初年开始。因此,我们的初步看法是,这部史诗成为完本的写作时期,当在十八世纪以后。”就我个人来讲,对《格萨尔王传》并没有研究过,《世界公桑》这部书究竟成书于  相似文献   

14.
有关我国西藏的六十种外文图书简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基本上以出版、重印或增订的时间为序,简介六十种有关我国西藏地方的外文图籍如下。《格萨尔王传》 (Schmidt,I.J.: 《Die Thaten Bogda Gesser Chan's; des Vertilgers der Wurzel der zehn Ubel in den zehn Gegenden.》st. Peterburg and Leipzig. Der Kaiserl Akademie der Wissen schaften. 1839. 287 PP.) 藏族民间文学名著《格萨尔王传》的最早德文译本。按德译书名直译为:《在十地区根除十恶的英雄格萨尔汗的事迹》。  相似文献   

15.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她浩繁的卷帙、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宏伟壮丽的场面 ,跻身于史诗之林 ,堪称“史诗之最”。然而 ,对史诗中主人公格萨尔的诞生地 ,学术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看到同仁们各说其是 ,作为一名格萨尔研究工作者 ,有责任澄清这个问题。因此 ,去年仲夏季节到《格萨尔》遗物遗迹较多的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阿坝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考察 ,此记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格萨尔》版本研究首先应该区别早期版本和现代艺人的说唱本,论述如何辨别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的六道工序及其六大特征。即辨别《格萨尔》早期版本中“同一类题材”之间的“变异本”,从而确立其中的“善本”,也即“传统本”;再通过母题研究,按整体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生卒安排等内容,排列出《格萨尔》早期版本里“非同类题材”的各个“善本”之间的次序,从而揭示一整套《格萨尔》版本的源流及其完整体系。这个“完整的体系”也就是“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可分五大类:即《格萨尔》前三部、中五部、降伏四魔、十八大宗、后三部,共计35个部本。  相似文献   

17.
一、故事的比较探讨《格萨尔地狱救妻》篇是藏族名著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终结篇章。故事概要是说: 格萨尔王赴汉地之际,爱姬阿史那·佗女(出身子突厥族某部、能征善战并一直伴随萨格尔王冲阵摧敌的一位女性首领)体衰身亡。临终前,她忆起狮王唯独对她说过的  相似文献   

18.
一、格萨尔的“困惑”《格萨尔王传》的族属问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禁区,许多人讳莫如深。假如将来真有什么“格萨尔学”产生的话,这一问题仍然会成为热点,甚至会障碍这一学科的发展。因为:1、无疑格萨尔是世界史诗的一个高峰,这一高峰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我曾如此预言:“将来——在未来的一个遥远世界,藏语甚至藏人或许会在  相似文献   

19.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于我国广大藏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中间.烩炙人口,久而不衰,这除了史诗爱憎分明的主题、包罗万象的内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外。它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所创造的优美语言,浑朴自然的风格,也是《格萨尔王传》的轻力所在.使得读过这部史诗的人,总有回味无穷之感。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二法,在我国王千年的诗歌史中,诗人们普遍适用,创作了无数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的优秀诗篇,形成了我国诗歌的民族特点。比、兴二法是后人从《诗经》的优秀作品.特别是民歌中总结出来的诗歌艺术手法。这种“写物以附意,…  相似文献   

20.
《西藏研究》2001,(2):132-132
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堪称世界之最的《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研究和了解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人类早期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化石,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格萨尔王传》的创造者、保存者和传播者是藏族民间艺人,是由艺人用大脑保存并用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