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的提起一位大学教授将《格萨尔王传》的《世界公桑》之部译成了汉文,这是对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的一大贡献。对此,表示由衷地高兴。据说,在译文的“前言”里说:“史诗中屡次出现‘噶伦’字样,……而噶伦官职的设置,也自清朝初年开始。因此,我们的初步看法是,这部史诗成为完本的写作时期,当在十八世纪以后。”就我个人来讲,对《格萨尔王传》并没有研究过,《世界公桑》这部书究竟成书于  相似文献   

2.
据目前收集到的近百个《格萨尔》史诗分部本中,除《天岭卜筮》、《英雄降生》、《赛马称王》、《降伏妖魔》、《霍岭大战》、《地狱救妻》、《安置三界》等十余部而外,绝大部分是以“宗”来命名的。如《卡切玉宗》、《达色财宗》、《雪山水晶宗》以及《汉地茶宗》、《朱孤兵器宗》、《月宗》等等。这中间又有十八大宗和若干个小宗之分。这些篇目中的“宗”,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和过去藏区把县级行政区划的名字叫“宗”,如德格县叫德格宗,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么,究竟为了什么这些分部本要以“宗”来命名?对于这些,过去我们是不理解的,或是理解得似是而非,因此有必要进  相似文献   

3.
一藏族人民居住在雪山环绕的青藏高原,冰峰雪岭,高耸入云,既雄伟壮阔,又苍茫荒凉;既富饶美丽,又贫穷落后。这里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藏族人民把这片土地称之为“雪域之邦”。这是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同的特殊的疆域,其面积为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长江、黄河,就发源于此。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用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5.
国内《格萨尔王传》研究 (1941——1989年) 罗马凯撒与关羽在西藏韩(亻入)林成都华西大学杂志 2期 1941年30—37页: “蛮三国”初步介绍任乃强边政公论 4卷4、5、6合刊 1945年关于“藏三国”任乃强康导月刊 6卷9、10期 1945年关于格萨尔到中国之事任乃强康藏研究月刊12期1647年  相似文献   

6.
人类精神文化的产品毫无例外的缘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他们赖于生活的物质条件,果洛神山崇拜观念习俗的产生即如是。 青海果洛藏区(俗称三果洛,即上、中、下果洛)是个雪山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棋布的高原牧区。这里不仅承继着藏民族共有的传统文化,同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史诗《格萨尔王传》以多种形式在果洛广为流布,有抄本、刻本等文本资料,更拥有以口头说唱形式活跃于民间的艺人。调查表明史诗所反映的藏族古代先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断言中国没有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的出现,不仅说明黑格尔的过于自信,更填补了我国史诗的空白.《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对《格萨尔王传》的研究笔触由初期的研究延伸到有关宗教、民俗、军事组织制度,甚至具体到神灵系统、数字等更为广泛而又细致的研究领域.本文所涉禁忌,属于宗教民俗范畴,作者拟就《格萨尔王传》中禁忌民俗事象,略述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于我国广大藏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中间.烩炙人口,久而不衰,这除了史诗爱憎分明的主题、包罗万象的内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外。它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所创造的优美语言,浑朴自然的风格,也是《格萨尔王传》的轻力所在.使得读过这部史诗的人,总有回味无穷之感。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二法,在我国王千年的诗歌史中,诗人们普遍适用,创作了无数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的优秀诗篇,形成了我国诗歌的民族特点。比、兴二法是后人从《诗经》的优秀作品.特别是民歌中总结出来的诗歌艺术手法。这种“写物以附意,…  相似文献   

9.
一、格萨尔的“困惑”《格萨尔王传》的族属问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禁区,许多人讳莫如深。假如将来真有什么“格萨尔学”产生的话,这一问题仍然会成为热点,甚至会障碍这一学科的发展。因为:1、无疑格萨尔是世界史诗的一个高峰,这一高峰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我曾如此预言:“将来——在未来的一个遥远世界,藏语甚至藏人或许会在  相似文献   

10.
11.
一、山崇拜和灵魂崇拜在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是特别突出的,甚至可以说它是藏族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础。先民们认为在雪域藏地的任何一座山峰,不论其大小都有神灵,并且这些神祇和精灵,都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为什么山崇拜在藏族原始自然崇拜中,会如此地突出?这完全是因为青藏高原特定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高原多山,崇山峻岭比比皆是。我们知道,原始自然崇拜的对象,是把直接可以为人们感官所觉察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用来作为崇拜对象的。千百年来,我国的藏民族,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有着崇山峻岭的环境之中,不管是生活、生产劳动,第一个与之打交道的就是山,近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和研究中,涉及到宗教问题,常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心有余悸,采取回避绕道办法,尽量不予涉及,即使偶有涉及,也是模棱两可,十分暧昧;一种是深恶其为思想鸦片,采取强行删除和尽量淡化。其实这两种办法都是过去那种极“左”思潮后遗症的反映。它们都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理、翻译、出版《格萨尔王传》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有关省区出版社已出版发行《格萨尔王传》分部本达60余部。(其中含汉译本20余部)。可见,其数量之多,是十分可观的。 然而,《格萨尔王传》搜集、整理,尤其是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某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仅就《格萨尔王传》有关名词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藏族先民丰富的生态伦理传统,并以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史诗所蕴涵的生态伦理传统,有助于提高现代人的生态意识,这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我们曾把它分为分章本与分部本两种,就到现在各地广为搜集的情况来看,这种分法,可以成立。现在分部本最多,已可达200部左右,分章本却依然没有新的发现。据我们所知,有藏文的贵德分章本、拉达克本、达维德·尼尔的十三章本、藏文北京本、苏联收藏的稿本л 6,木里地区的《吕格萨尔》;蒙文的有《岭格萨尔》、北京本蒙文格萨尔、土族的《格萨尔传》、裕固族的《格萨尔传》、祝夏文本的《格萨尔王传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在反映降伏妖魔,扶助弱小,打击强梁,反对侵略,保卫祖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好时光的伟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岭国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岭国的英雄和人民,在雄狮大王格萨尔的率领下,曾先后与来犯的闷、孙波、羊同、勃律、泥婆罗、阿豺弭药、粟特、突厥、回纥、白兰、南诏、迦湿弥罗和大食等几十个部落、部族或国家交战。岭国王臣、将领、英雄和人民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及其胜利,是当时青康藏高原时局发展的总趋  相似文献   

17.
国外部分 1.十九世纪(1801一1900年) 从1820一1咫1年在中国蒙古地区旅行(圣彼得壁1824年) 亚洲论集(巴黎182这年该文竹页) 从古画中的摘录(l喀21尤公报219页,z凌1页1829年) 东方古历史与他们的王室(施密特圣彼得堡1829年) 根绝十方十恶的业绩,大有功勋的英雄格斯尔汗(圣彼得堡1836年) 蒙文文选(第2卷1936一19盯年347页) 功勋卓绝的圣者格斯尔王(施密特圣彼得堡1839年) 格斯尔汗的论文(爱尔施与格鲁伯的科学与艺术的通俗百科全书第I卷,64部分t856年米比锡340一344页) 小靴鞍的英雄史诗(圣彼得堡1959年20页) 亚洲文集(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通报…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藏族英雄史诗 ,在藏区影响十分广泛。然而 ,外界对其缺乏了解。因此 ,在进行必要的加工、再创作的基础上改编成评书 ,使其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传播和交流 ,不仅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藏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独特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进而产生了独特的自然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深心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通过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可窥探古代藏族先民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大自然的朦胧认识、崇拜到竭力保护这一过程,本文阐述了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均衡互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与朴素观念。  相似文献   

20.
李天道 《民族学刊》2011,2(6):78-84,104
古罗马杰出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朗吉弩斯认为,作为文学作品,崇高的意旨应是第一位的,隽永、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产生于“崇高”的意旨与最佳的语言及文体形式的完美融合。应该说,我国西部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就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朗吉弩斯所标举的崇高审美域,其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设置及战争场面的描绘等都突显了崇高审美域所具有的“不可抵抗的征服力”,给予受者以“狂喜惊异”和“高兴、娱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