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欧美学术界研究欧盟的角度已逐渐从宏观层面的一体化研究转向中观、乃至微观层面关于欧盟日常运作的研究,研究范式也从单一的国际关系方法走向跨学科综合研究。欧盟已成为国际政治中具有准联邦性质的、多层次治理结构下的一个政治实体。它是一种远远超出国际组织,但又不完全符合联邦国家模式的新型政治体制。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国家主权与超国家主义之间的斗争在外交与安全政策这一涉及国家核心主权的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但成员国外交政策的“欧盟化”趋势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内容上,无论在垂直层面还是在水平层面都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2.
欧洲政治合作(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种新型的集团外交体制。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加强了战后西欧国家间的凝聚力,而且对当今多极的国际关系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欧洲政治合作与欧洲共同体是西欧一体化运动中的两种主要法律模式。前者的运作仍停留在政府间水平上,后者则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超国家因素。但是,二者的组成分子自始至终保持一致。这种基本成份的一致性构成彼此在组织上和具体活动中交互关系的基础。现在,欧洲政治合作和欧洲共同体有如一辆“双驾马车”,以越来越协调的步伐驰骋在各种外交疆场。  相似文献   

3.
欧美学术界研究欧盟的角度已逐渐从宏观层面的一体化研究转向中观、乃至微观层面关于欧盟日常运作的研究,研究范式也从单一的国际关系方法走向跨学科综合研究.欧盟已成为国际政治中具有准联邦性质的、多层次治理结构下的一个政治实体.它是一种远远超出国际组织,但又不完全符合联邦国家模式的新型政治体制.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国家主权与超国家主义之间的斗争在外交与安全政策这一涉及国家核心主权的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但成员国外交政策的"欧盟化"趋势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内容上,无论在垂直层面还是在水平层面都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4.
《南开学报》2005年第5期的“当代西方研究”专栏以“欧盟的区域认同与安全防务”为专题,发表两篇文章,探讨了欧盟面临的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发展观念以及安全与防务的问题。冷战结束后,欧洲联盟开始将共同安全与防务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制度框架的具体机制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成为实现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前提条件。由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学派之间在认知和阐释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论和分歧。吴志成、李向阳《制度化安全合作框架下的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珂 《东方论坛》2002,(4):102-106
当前,欧盟在政治联合上的滞后与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1992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欧盟各国正式提出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然而该政策在实践中却一直表现乏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外交领域的合作历程,从制度和国家利益两个层次对共同外交政策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欧洲化: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化"成为当前研究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新视角。本文探讨了欧洲化视角的兴起,介绍了欧洲化视角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的操作化。作者认为,传统理论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看作是国家或社会行为体影响欧洲层面制度建设的过程,而欧洲化视角则突破了这一局限,转而聚焦于欧洲层面的制度建设对成员国的影响,因此是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明确了各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动目标,并在机制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旨在加强欧盟对外行动能力。欧盟在CFSP对外行为能力目标上雄心勃勃,但机制改革后,CFSP在实践上存在机构权限重叠、行动资源和工具匮乏、决策机制效率不高、对成员国约束力有限等问题,使宏大目标与政策效力间"期待—能力的差距"加剧。《里约》反映了政治精英推动宪政机制向超国家发展的同时却客观上强调了政府间主义的现实。而CFSP在政府间主义主导下的"布鲁塞尔化"成为该政策向超国家方向发展的主要形式,说明机制化进程不是产生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压力和动力,推动CFSP向超国家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核心内容 ,从法律性质上说 ,它是成员国政府间的合作 ,具有必然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运行机制的缺陷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从法律性质上说,它是成员国政府间的合作,具有必然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运行机制的缺陷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各成员国的政府间行为,其决策机制突出体现了政府间主义性质。成员国间的共同国家利益是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的动力和限度。尽管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在范围和深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在决策机制方面引入了超国家主义因素,从而在该领域形成了以政府间模式为主、超国家模式为辅的混合决策体制,但由于涉及各成员国敏感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仍将继续采取政府间合作模式,不会突破目前政府间性质的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11.
《单一欧洲法令》是一个首次对《罗马条约》进行重大修改的文件,它把欧共体为推动单一市场的形成而在外交、制度和程序改革中进行的合作内容,集中写在一个“单一”法令中。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德法在《单一欧洲法令》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中则再次扮演了领导者角色,起到了欧共体的轴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欧洲空间政策包括欧洲国家的空间政策、ESA框架下的政府间空间政策及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下的空间政策三个层次。随着欧盟与ESA的协调,欧洲空间政策的主导者正逐步从ESA向欧盟发展,多层次的欧洲空间政策正逐步向统一的欧洲空间政策发展。但是,由于欧盟、ESA和成员国之间空间政策的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且现行欧洲空间政策对于空间国际合作也缺乏有序的协调机制,因此,统一欧洲空间政策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是欧洲一体化事业的基石,对欧洲共同外交政策而言承担着重要的支柱功能,在优势组合、机制核查与效能均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益认识角度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类型的成员国家针对共同外交政策所采取的态度差异。各类国家以及功能力量之间的对比,决定了当前共同外交政策的发展步伐与影响幅度。推进共同外交的继续发展,还必须解决共同外交性质认识差异、多速欧洲和公民基础等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欧洲联盟的治理具有区别于传统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一般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运作的明显特征,即欧盟在不具备主权国家政治体系完全特征的同时体现了一种全方位的制度合作。欧盟的治理结构体现为权威来源的多样性、超国家性和多层性特征。欧盟政策过程明显体现为欧盟层次、国家层次和次国家层次三个层面的权威分配与互动。欧盟多层治理是由区域内发达国家群体构成的主权国家联合体在高度一体化背景下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对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以及区域合作及一体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快速一体化的前提下,出于移民控制、边境安全、应对新安全形势及保障人权的需要,欧盟确立了在司法与内务合作领域的政策目标。但欧盟在司法与内务合作领域的改革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某些国家在该领域享有的特殊地位构成了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为实现成员国与欧盟超国家机制间利益的协调,建立并促进更紧密合作机制的有效实施成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巴以冲突是欧洲国家多年来极为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欧洲国家长期以来缺乏共同和持续性的外交政策,因而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总是一种处于外围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也有限。随着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确立,尤其是21世纪初欧盟—地中海伙伴战略的建立,欧盟加强了对巴以问题的关注,并试图通过政治参与和经济合作的方式,在未来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既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也适应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且拥有彼此间睦邻友好等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签订的协议框架下,采取了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成立大学联盟、共建“上合大学”等举措,提升了中国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水平。展望未来,中国应坚持“适应性”“引进来”“走出去”“信息化”等战略,做好双边合作政策规划,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鼓励对外合作办学,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8.
交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宏伟工程,是京津冀三地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依旧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所强调的“整合”“协调”“网络简化”和“信任与责任”等主张,提出在统筹规划、府际关系、投资融资、交通布局等方面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交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产业扶贫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外包制”的方式动员企业主动承包产业扶贫项目。“行政外包制”的强激励—弱监控机制,驱动政府按照关系型合约治理、嵌入性分工协作、差异化政策激励、程式化监督控制等与企业形成外包关系,助推产业扶贫。但理性交织下的“行政外包制”容易形成分利共谋的治理逻辑,导致产业扶贫出现目标替代、选择性应付和考核虚化等形式主义问题。改善“行政外包制”运作效果,关键还在于突破行政外包制的机制性缺陷,形成一种良性可持续的政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