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的教育基本理论.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重践道等,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是如何做人,这也是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探讨孔子教育方法的合理性,以便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做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教育到公民教育-政治文明与人的发展刍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文明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文明界面,必然要在政治主、客体的互动过程中,在政治主体--人的精神、行为中体现出来.为此,在对促进人的政治文明程度的传统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方法在当代中国遇到了挑战.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实现公民教育的根基是做人教育.通过这些探讨,希冀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是如何做人,这也是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探讨孔子教育方法的合理性,以便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鲍新山 《船山学刊》2004,(1):103-107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 ,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也是为了受教育者的幸福与未来。孔子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循循善诱 ,同时还有批评和“鸣鼓而攻之”。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做人 ,怎样做君子 ,怎样创新  相似文献   

7.
陈晓英 《理论界》2006,(6):159-159
传统道德重视性格的修养和自身的完善以及精神境界的提高,我们要用这些优秀的历史传统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他们达到一种做人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中国古代孔子的门人集录整理的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行的集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集之一。《论语》虽不全是精华,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做人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也对今日“做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要理性地做事,二要智慧地做人;做人做在自强不息上,做事做在尚象制器--创新与发明创造上;做人与做事都应该讲究一个"序"字,合日往月来的昼夜之序,合寒来暑往的春夏秋冬之序,总之做人做事应该合和自然之序,这是中华民族祖先为子孙留下的基本道理.这些基本道理浓缩为三个字道、器、序,并记载在了古老经典--<周易>之中.早期的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优秀民族,优秀的祖先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又孕育出了优秀的下一代以及下几代.失传一个"器"字,变质一个"道"字,混乱了一个"序"字,造成了中华文化的残缺与腐朽.优秀文化的失传与变质才是中华民族落后与挨打的主要原因.让古老的哲理复活并且焕发出新的活力,继承祖先做人做事的原则,变革与革新祖先做人做事的方法,是对祖先的合理继承.文化批判,一不应该"数典忘祖",二不应该"忘祖"又不"数典",三不应该见洋人而忘先人.民族文化可以交流,但民族文化具有不可代替性,否则,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只有合理地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这是中华民族子孙应该明白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修养、境界各不相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讲究做事先做人。本文将做人分为五种境界进行论析,为提升人的修养境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的德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紧密交融,道德既是其哲学思想的主旨,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本体。在冯友兰那里,“做人”、“教人”与“化人”是一种超出学校教育的以社会为师、以力行为范的大教育、大德育理念;其事在道德境界,其志在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理想的道德目标,道德境界是现实的道德目标;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在道德继承上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在需要进行道德重建的当下社会更为可贵。  相似文献   

12.
“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两个基本支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建立在了“做某种人”的单一支点上,“做人”的教育被抽离或消释于“做某种人”的教育之中,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根据人的生命的二重性牢固确定教育的两个支点,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重人”传统,让科学与人文成为教育的两翼,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承略 《文史哲》2002,(6):71-78
《世纪学人 ,百年影像》共收录当代对社会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2 62人 ,分析他们的研究领域和籍贯 ,能够发现 2 0世纪学术发展的领头羊以及学术中心之所在。而他们对各自学科的精辟认识和表述 ,尤其在做人、治学方面的真知灼见 ,则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 ,认为真诚是沟通做人与治学的桥梁 ,是实现做人与治学两位一体的契合点。甘于寂寞、处心一志、好学深思、勤于耕耘、谦虚向上 ,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同时又是做人治学的重要体现。他们在耄耋之年 ,不辞辛劳 ,勤奋工作 ,甘为人梯 ,不知老之将至 ,表现了作为优秀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此文是高清海教授作为第二课堂活动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作报告的内容整理搞。该文的核心是谈如何学会做人,如何使做学问与做人相统一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尚没有作为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它却关涉到人之为人、人之做人的现实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问题的提出十分切近现实、切近每一个人。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理论修养,提出了做人与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和路径,读来引人入胜且深受启发,是一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精品之作。哲学不能缺少基础理论的研究,但更需要切近现实生活的理论探索。开辟理论通往现实之路,是当前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哲学走出贫困、走入生活实践的选择。高清海教授的此篇新作为这种选择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5.
知荣知耻是人类道德的底线,也是评判人的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本文从立身做人的视角,分析了知耻知荣的重要性,指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6.
许丙泉 《天府新论》2011,(5):143-146
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仁"是其思想的精髓。孔子的美学思想与其"仁"学密切联系。"仁"是关于人性的理论,如何"做人"、"成人",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孔子的"仁"学出发,对其美学理论应有新的理解,不是"以善为美",而是发挥人类的精神活动特性,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他对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的论述上.这些思想体现了特定的教育民主意识,但它最终指向的是教育的专制.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民主和专制是历史的必然,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与做人成才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与做人成才是一个非常现实又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学会做人 ,首先必须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即深刻了解社会对他们的迫切需要 ,又真切感受市场经济对他们的实际压力。认识自我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适合于个性发展的成才发展方向 ,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 ,包括自己的学校、专业、学习及在学习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认识自我 ,还要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与社会责任要求 ,成才立业之路必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则要加强个人人文修养 ,履行高尚的人格修炼  相似文献   

19.
人生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语言、文字最说不清、道不明的是人,而最生动的故事却又是人的悲欢离合;最深奥、令人费解的,当属人的行为科学。怎样做人?本文作者从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即生存当发展,莫悯归山丘,肯定好传统,否定坏作风。  相似文献   

20.
在孔子思想中,教育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以教育为核心,涉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和宗教的关系,由此构成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孔子教育思想贡献良多,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教育走向民间;二是建构中国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三是开创中国式的以教育代宗教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