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  相似文献   

2.
张晓风 《女性天地》2005,(12):48-48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  相似文献   

3.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huangxiaoshan@163.com  相似文献   

4.
新月 《女性天地》2006,(5):48-48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huangxiaoshan@163.com  相似文献   

5.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huangxiaoshan@163.com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010,(10):5-8
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曾让多少为人父母者热泪盈眶。朴实真挚的歌词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遗憾的是,最近一些“80后”非但没有为父母“刷刷筷子”“揉揉肩”,反而在网上成立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  相似文献   

7.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8.
阿蓉 《女性天地》2005,(9):46-47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去年儿子过10周岁生日那天,请了好几位班上的同学来聚会,气氛很热闹。我注意到了一个叫赵涛的孩子,他的个子比儿子略高一点。理平头,挺能闹的,但静静坐着时,那双大眼睛里有着一种与年纪不大相称的抑郁。看我注意赵涛,儿子悄悄告诉我,赵涛的父母离婚了,他现在跟着父亲、“阿姨“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9.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打到编辑部“父母学堂”的电话,几乎都是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但这一次例外。我接听电话的时候,听筒那边传来的是一个稚嫩的声音:“阿姨,你可以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吗?我非常害怕,我想让你帮助我妈妈,也帮  相似文献   

10.
纯粹的玩     
杨有 《女性天地》2006,(3):44-44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12月的一天,应朋友之邀,我去南京东方中英文学校上了一节习作课。没想到,听课的师生中竟然有几位十二三岁的韩国女孩;更没想到的是,她们的举动,竟然为我上了一课,使我受到极大的震动。我的课安排在下午两点。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地上有许多上节手工课留下的纸屑和橡皮泥,多数学生都在忙着收拾桌上的东西准备上课,几位韩国小女孩却弯着腰把桌…  相似文献   

11.
读过了成堆的教育书籍,吸收了如海般的育儿理念,为人父母,难免困惑丛生: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到底什么品质和能力才是孩子人生中最闪亮的星光?身为父母,又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养料?  相似文献   

12.
膝下儿女在眼前笑语欢声,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欣慰。然而噩梦经常不期而至,打碎了许多家庭原本幸福的生活——孩子丢了。杳无音信的宝贝何时才能回家?这些父母漫无目的地踏上不知终点的寻子之路。幸运的是,走失儿童的家长们发现了彼此的存在,同为父母者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并参与到传递寻子接力棒的事业中,“宝贝回家”就是在这样一片爱心的海洋中悄悄诞生了。  相似文献   

13.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14.
王鹏 《老人世界》2014,(5):12-14
年幼儿子被拐,“红毛衣”成了最后的记忆 1999年春天,辽宁省建昌县的农民钱胜国、李芳夫妇,跟同乡一起去省城打工,他们3岁的儿子钱士强也随父母来到了沈阳。钱胜国头脑活络,加上为人豪爽,很快在沈阳一处建筑工地做了包工头,租住在东陵区桃仙镇。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社会问题。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国人对子女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等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拒绝长大。这对青年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笔者以为要解决“啃老族”这一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奏效并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石太明 《老年世界》2010,(12):25-25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多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营在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七年来,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我儿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作为我对父亲表示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18.
重视“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计划生育年鉴数据,1979年全国第一批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总计约650万,此后每年按类似的比例递增,直到2003年总量达到8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3%。由此可以预计,未来十年,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新家庭将很快超过千万。为此,2003年我们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进行了“独生父母现象”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父母”的婚恋生活为:恋爱更早、观念更开放、经济上依赖性更强、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本调查中的独生父母群体中,核心家庭远未取代传统家庭。“独生父母”的生育观念为:养育孩子的价值取向上,个人取向胜过传统功利取向;生育意愿上,两人孩  相似文献   

19.
谈到性教育,与早些年的一片反对不同,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接纳和支持,但疑惑也随之而来:性教育的“度”该如何把握呢?没有性教育吧,孩子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出门充话费送的”;全部和盘托出吧,又容易过于直白露骨;欲说还休吧,孩子的问题就一个接一个……有时,比说与不说更重要的,是父母知道该如何说。  相似文献   

20.
七嘴八舌     
《老年人》2003,(3):10-11
“爷娘在世不孝养,爷娘丧事讲排场”。这种情况眼下并不少见,在农村就更多一些。孝敬父母,生养与死葬都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两者比较,对父母理当尽孝生前,不待死后。父母健在不孝养,殁后祀厚已枉然。然而,有的人却偏偏前后倒置,父母健在时百般刻薄,父母去世后又舍得花钱操办丧事。这其中搞的什么名堂呢?一言以蔽之:沽名钓誉,赚一顶“孝子”的帽子,遮掩以往的龌龊。孝子要人做,但要做得真心实意,做得名副其实。只做给别人看,而自己的父母感受不了,享受不到,这充其量是个假“孝子”。世上的假东西多,真诚、真实就愈加难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