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邓亦武 《南都学坛》2002,22(3):32-35
帝制初起时 ,一战方酣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 ,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 ,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 ,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其侵略之目的 ,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 ,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 ,煽动中国内部叛乱 ,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古写卷子本《文选集注》发现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文选》传本中文献价值极高的一种。本文对此书是中国唐人所编之说提出六项质疑,论证其当为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当中国北宋及南北宋之际)日本某《文选》专家汇聚日本所藏诸唐钞《文选》单注本之编;对此书的编纂体例作了较详细的揭示;揭示了书中有关《文选钞》的作者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3.
当中国已渡过漫长的奴隶社会,步入早期封建社会的时候,日本却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绝,仍在原始社会缓慢地演进。绳纹时代(约公元前8000-200年)末期,中国文化冲破地理的隔绝,传入日本列岛,此后的整个弥生时代(约公元前200-公元300年),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作极热烈之钦慕”①,如饥似渴地摄取中国的先进文化,使日本列岛一改原始的滞后状态,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世界文化步入中国的历史阶段。这里,中国留学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其中留日学生的贡献最为卓著,而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之贡献则尤为卓著。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的期刊达78种之多。最早者当推郑贯公、冯自由  相似文献   

5.
试论三国时期的邸阁与关邸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由于政权鼎立、战乱频仍,魏、蜀、吴多在其关隘、要邑、边县、屯营之地设置规模不一的邸阁作为军储之所以备军事之需,这种性质特殊的军需仓库的设置迅速传播到当时与中国有文化交往的日本.对于走马楼吴简所见的"关邸阁"的性质,一般认为它是与仓、库功能类似的机构.笔者认为,"关邸阁"即"管邸阁",意即仓中之"管邸阁者",故当为职衔之谓.  相似文献   

6.
日本媒体9月8日报道称,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黄尾屿以北约164公里进行“未经同意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指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钓鱼岛海域活动根本无需向日本通告.日本借赖斯访华之机炒作中日海洋争端,目的是希望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向日本提供终极安全承诺.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石原”现象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冷战后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新趋势以科学定位,乃准确把握日本当代政化代表的"石原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日本内外的广泛关注.冷战后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方为"石原现象"的本质.时下新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日本社会的共识,且在石原等广大右翼政治家的努力下,正通过国家机器逐步成为日本的正式法律与民族行为.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五年,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中国的附属国琉球.此后的琉球汉诗,多抒写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日本学者所提出的<道具论>,重新认识中国固有之"道器"论,试用中华古老之"道",诠释与丰富日本现代之"道具论",并强调引进"道具论"充实现代工业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汉诗是中国古诗流播海外衍生出来的一大支脉.日本汉诗诞生于天智天皇时代,其后一千多年的日本汉诗史被分为王朝、五山及战国、江户、明治后四个时期.天智天皇时代起,及整个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这五百余年被称为日本汉诗的王朝时期.<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汉诗总集,多临摹之作.平安之初,相继出现了三部汉诗总集,即<凌云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