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围绕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因素,基于集群内部知识溢出视角,系统考察集聚度、市场化程度、开放度、社会信任度、产业多样性、科研投入、基础设施等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设立7大假说,采用中国16省市5大高技术产业2013—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FGLS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度、市场化程度、开放度、社会信任度、产业多样性、科研投入都促进集群创新绩效提升,基础设施对集群创新绩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航空产业已成为我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国家产业升级起着极为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而航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产业集群绩效的提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归纳现有文献中涉及的航空产业集群以及其他高技术高资本产业集群绩效影响因素,结合调查问卷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探寻影响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绩效的关键因素,即集群内外部环境、集群投融资体系、集群发展后劲、集群科技产出、集群科技创新和集群投入水平,并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对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借鉴生态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人类经济系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将对推进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指导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相关影响因素,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高新园区、原始创新即发明专利、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等因素关联度较大,而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因素的关联度较小。为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1)推进高新产业向园区集聚,壮大高新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创新发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4)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5)继续抓好高技术产品创新,着力推进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自组织理论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图用自组织理论来透视高技术产业的成长过程,认为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动态系统,由科技、生产和流通三要素组成,它的形成是一个涨落和风险的实现过程,又是三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是与产业环境高度开放融合的产物。高技术产业系统必须具备此种自组织的特性,才能不仅在总量规模方面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自主开发能力、国际竞争力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论产业集群生成机制中的人力资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形式的日益更新,原有的产业集群生成理论已经很难解释当今出现的一些产业集群的新现象。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可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人力资本存量和流量水平是城市产业集群生成的关键因素,它们在产业集群的不同转化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生成过程中应有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以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影响研发人员非正式创新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杭州、上海、深圳三地的高技术园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访谈,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支持和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频率和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此外研发人员的外向性格特征和跳槽经历等内部因素也会对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集群创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塑造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因为地理上的接近使集群内部的企业能够更方便地交流,难以编码化和以经验技能形式存在的隐含知识能被更方便地学习。因此,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陕西省相关资料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装备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大中型企业占所有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的比重等因素对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竞争、机遇和政府等六个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政府等因素对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较大,企业因素的影响效应较小.因此要借丝绸之路经济带让定西马铃薯“走出去”,借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深入挖掘国内市场,保障初级生产要素的供给,积极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快马铃薯产业集群服务配套的建设,以培育强大的龙头企业为重点提升集群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集群双重视角入手,强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不断向高端迈进;其本质涵义是从生产加工型产业集群向集生产、研发、流通为一体并以研发为驱动力和创新为目标追求的创新集群演化.从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实现过程升级和产品升级,沿全球价值链攀升以实现功能升级,打造创新集群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驱动型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理论在初步形态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形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从创新环境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从知识扩散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现象,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产业集聚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工具,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为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以产业集群为途径,提高我国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研究中国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成长;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创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简述了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其次,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演进过程和阶段划分,并分析了各阶段的特征,着重分析各发展阶段的成长动力差异,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然后,基于特定网络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最后,构建了由生成动力、区位指向力、集聚经济和创新力决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的动漫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动漫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形势。各地在动漫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圈地化"和"运动化"倾向。以动漫产业特征及产业运行规律为出发点,借助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成果,探索动漫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恰当地定位政府角色,有助于实现通过园区建设打造动漫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集中体现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培育并促进创新网络成长,将为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界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的概念,揭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内涵及形成机理,构建了孵化器与科技企业的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这种中间组织兼有市场和企业的一些优点和长处,能避免或减少市场和企业的一些缺陷和局限性。产业集群可以看成是一条或数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局部集中。从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来看,应该利用供应链思想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群,进而增加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理论作为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其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背景、政府政策等。最后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集群化视角的陕西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但是文化产业体制滞后,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战略雷同,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在系统分析了陕西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基础上,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资源创新性整合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文化企业集团和培育民间文化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了陕西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