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陈纪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5):102-108
在历史学和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出现了很多弊端,对各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历史社会学作为试图结合两个学科优点而诞生的一门学问备受学者关注。然而,这门学问的学科归属问题也随着该学科的发展而提上日程。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有着复杂的原因,历史社会学目前的任务并不是忙着抢地盘、占山头,确定自己的学科定位,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优势、运用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更具实质性的问题,确立自己的方法论,以便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以此为自己以后的学科定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49—2017年的统计数据,以时空社会学作为分析视角,对宝鸡市的城镇化过程进行探析,探索宝鸡市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实现城镇化时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孟庆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01-109
社会学作为一门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引介到中国的学问系统,从最初引入之时便面对着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乃是普遍的社会学理论同具体的中国社会历史情境之间的张力问题。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种张力,又如何真正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建立面对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成了社会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社会学的中国化,究竟是理论概念上的中国化还是研究对象上的中国化?抑或是研究方法上的中国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发现,潘光旦、费孝通和瞿同祖等老一辈社会学研究者构成了国内社会学研究的古典时代,开启了一系列经典的本土研究范式,并被后来的学者继承下来。当下的国内历史社会学研究,凸显出问题意识的整全性、研究视野的开阔性以及经验研究的总体性三重特征,既是历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上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19世纪的社会学关注长时期社会进程的动态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研究却转向了非历史研究的静态社会现象分析,此种转向造成当时主流社会学研究中的历史维度缺失。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学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并加以重新定位,社会学家们越来越重视比较性的历史研究。社会学的历史转向直接促使了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为社会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新的视角,这种迈向历时性的叙述方式将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是如何发生及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的发展注定脱离不了历史特质的面对与运用.这种历史特质的面对与运用,可以从学科关联中弥补社会学的内在要求.社会学的发展不仅要面对历史特质下的理论传统,还需要面对现实社会问题阐释的历史特质以及历史特质下方法关联中想象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李红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32-36
作为一个交叉领域,媒介社会学似乎时刻都需要界定自身。“同心圆”意象有助于把握媒介社会学的知识和学术状况,激发理论、方法与议题层面的对话。传播学百科和社会学手册中对媒介社会学的概括,构成了有趣的对照,也揭示出媒介研究视角和社会学视角下“媒介社会学”的内在差异和张力。在媒介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中,既有“思想”也有“学术”,但重要的并非所谓“思想与学术之争”,或者在二者之间选边站,而是如何从“思想”中找回活生生的“学术”,持续不断地叩问思想或经典及其背后的假设,进而探讨媒介的社会逻辑与社会的媒介逻辑的交错。 相似文献
7.
王跃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4-129
汉语预设研究,对于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以及言语交际学、篇章语言学诸学科的建设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提高汉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汉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优化词典的编写,使之更准确、精微、实用;可以服务于汉语的计算机处理、汉语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景天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7
从实现中国社会学的崛起出发,探讨实现崛起所依赖的历史基础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认识、对待和探索这一历史基础.通过对学科标准及其前提性假设的辨析,论证了群学之为中国社会学的事实根据;通过梳理群学概念体系,证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存在性和绵延性,从而回答了为什么实现中国社会学崛起,必须探寻其历史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匡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14
只有拥有丰富、延续、系统文献的时间和空间的国家,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区域文化文学的研究。注重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上弥补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缺失,做到时间先后与空间离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孟雪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45-147
俄罗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Падучева(巴杜切娃)把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本文对两种预设的内涵和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两种预设在内涵、地位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并且与言语行为成功条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再论法社会学的民间立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平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民间是个主体性概念.民间立场就是学者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倾向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相对于传统法学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官方立场而言的.法社会学采取民间立场,意味着研究者应该关注、尊重并尽量满足民间的需求、意愿、情感和态度;意味着法社会学思维走向的转变和法律接受问题的凸显;意味着法是多元的,要重视和研究多元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意味着纠纷解决和法律秩序的生成与重组应该成为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国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12-17
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历史。人对自身历史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哲学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点,是介于哲学与史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中介学科。历史哲学的两个分支--思辩历史哲学与批判历史哲学--在理论形态方面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在问题域方面则是作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而互补的。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这两个分支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朱大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6)
我国著名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朱大渭先生为本刊撰文,以深切体验评析当代史学研究学风,兼及治史方法,鞭辟入里,发人深思,对学界特别是广大青年学子当是难得诤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两个领域讨论了学术职业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脉络,指出学术职业研究跨越学科专业的边界,在教育学领域兴起、发展迅速.其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的要求以及学术职业重要地位的显现.但今后还需进一步去学科边界,融合两个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团队,推动学术职业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法学研究立足于官方立场,拘泥于“国家法”的研究范畴和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法社会学的兴起使民间立场进入法学研究当中,它通过对法律制度、社会结构和芸芸众生生存状态的充分关注和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以图避免法律与社会的脱节。民间立场是对传统法学官方立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谢本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21-23
云南籍文化名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近代云南以至近代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亮点。《大众哲学》成书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毛泽东极其欣赏和充分肯定了《大众哲学》;蒋介石则无可奈何地承认该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一代热血青年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国外学者也给予极高评价。这些多元的不同角度的评论凸显了《大众哲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蒋润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3):90-91
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信息获取能力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作用,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枭鹰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35-39
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应然关系为何,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中世纪欧洲,大学基本上都是教会的侍女和附庸;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大学控制权从教会向世俗政府转移;民族国家兴起至二战结束,大学逐渐演变成国家政府的工具:二战结束到全球化时代,大学由政府的附属机构逐渐转变为政府的服务机构。大学主体地位演化发展的脉络、机制与规律,对当前我国大学与政府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20.
吉彦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奋斗目标.对于这一命题,我们只有把它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才能认识其作为新起点、新境界、新开拓、新长征的历史地位,也才能全方位地感受其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