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主要伦理学著作<论至善与至恶>进行了解析.作者指出:西塞罗抓住希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紧紧围绕至善问题批判晚期希腊三大主要伦理体系,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和外在实际困境展示在人们面前.西塞罗的政治、法律著作中已经包含着"公民伦理"的思想,通过<论至善与至恶>的写作,西塞罗基本上完成了对希腊伦理学遗产的清理.这种批判性的扬弃使他不但能够兼收并蓄,为发展适合罗马共和国的伦理思想改铸出一整套拉丁伦理学术语,而且以他那个时代和民众的共同道德意识为裁决标准,重整了适应主流文化发展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2.
康德在1784—1785年秋季学期的《伦理学讲义——科林斯》中对古希腊伦理学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他指出古希腊伦理学关注的问题是至善的问题,并且对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做出批判性解读。犬儒学派夸大了人的自然本性与至善的联系,忽视了至善的艺术性。康德赞同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学派把至善看作艺术性的,但是不赞同它们把幸福和德性看作是同质的,从而片面地理解至善。康德对斯多亚学派有诸多论述,称赞它保持德性的纯粹性,但由于其缺乏意志自由的概念,导致德性缺乏现实性。这些解读有利于理解康德同时期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结合其他文本,可以看出,康德的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尤其德性概念继承了斯多亚学派。但是康德把自由意志的概念加入进来,摆脱了斯多亚学派德性概念的现世性,使得伦理学具有了超越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塞涅卡作为晚期斯多亚三杰之一,他的伦理学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特点,是一种带有宗教倾向的伦理学。本文通过对塞涅卡伦理学中表现出来宗教倾向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其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人生需要顺应命运,提倡“克欲求善”以至善为目的的道德学说,并且主张“两个国家”论说。这些思想稳定了当时罗马社会统治,推动了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罗马史学与柏拉图学派的发展与传播,挖掘了人们内心的平静,提倡人们追求“按照自然生活”,能慰藉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目的论和道义论作为两种不同的道德理论先后或交替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文章在对目的论与道义论进行简单界说的基础上,探讨目的论与道义论两者之辩,试图超越目的论与道义论的分野,探索新型“义利并举”统一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中的大问题。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义利论之于天人论,是其价值导向和根本精神;之于人我论,具有内核或精神的地位与功能,之于修养论,则是其目的和指向。由于天人论、人我论、修养论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居于关键地位,是建起伦理学大厦的基本构架,因而可以说,义利论是先秦诸子伦理学的核心或精神,也是其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在希腊哲学中.早期哲学家由于尚未找到一个准确的哲学范畴来概括地表述“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发展”的涵意,就借用了拟人化的命运范畴。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灭而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赫拉克利特说:“命运就是必然性。”他们讲的命运.实质上就是客观世界的因果必然规律。当斯多亚学派用命运这个范畴既表述世界的客观必然联系和发展.又表述人类生活中深不可测的必然趋向.并加以神学预定论的保证时,后来的哲学家就不免对该学派的命运观作出神秘主义和宿命主义的判断了。国内多数欧洲哲学史教科书都认为斯多亚学派的思想是没落奴隶主阶级颓废意识的反映。它的命运观,就是奴隶主哲学家对于本阶级所处的江河日下的消亡趋向的无可奈何的心理表现。人们还举出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三个代表作为证明。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出于欺骗人民和维护统治的需要.顺理成章地主张  相似文献   

7.
关于道德问题,伦理学史上形成了义务论或道义论和目的论或效果论两大派别之争,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都有其各自合理方面的存在,但总体而言都陷入了理论的纯粹化研究怪圈,在道德问题上最终陷入了动机和效果谁更具有优先性的思维困境。因而悬置这种动机与效果的二元纷争,另辟蹊径——以正义的概念为切入点对道德问题的探索,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勇敢是古希腊传统“四主德”之一,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概念。笔者运用道德发生学的溯源法,揭示勇敢观念的起源和生成,展现勇敢论的理论建构过程。第一部分,首先考察汉语“勇敢”一词的词汇意义,然后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希腊文词汇,考察其具体含义。第二部分,指出荷马时代的勇敢是观念形态的,而非概念形态的。早期希腊哲学家谈论过勇敢,对勇敢进行现象描述,但尚未对之进行理性的界定。希腊哲学古典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用定义的方法揭示勇敢的外延和内涵,从而把勇敢观念提炼为理性的概念。柏拉图的对话《拉凯斯篇》对勇敢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以勇敢为核心概念的勇敢理论初步呈现。第三部分,亚里士多德认识到把勇敢当作知识会带来矛盾和解释上的困难,因此他把勇敢与正义、智慧、节制一道纳入德性论的体系。他在界定和解释勇敢的过程中,一方面把勇敢区分为行为和品德,指出勇敢是某种行为,而刚毅是勇敢的品德;另一方面引入实践(伦理修行)的内容,把作为行为和品德的勇敢统一起来。勇敢理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三卷中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晚期斯多亚学派三杰: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伦理哲学的讨论,指出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哲学表现出直面人生而疏于作形而上的玄思的特征,并将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原则更进一步趋近宗教的神的观念,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上亦呈现出宗教气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直觉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是自明的,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以摩尔为代表的价值论直觉主义与以普里查德和罗斯为代表的义务论直觉主义在"直觉"的基础上构建了20世纪直觉主义伦理学的大厦。但由于其"直觉"概念的本身的神秘性,直觉主义者无法合理地说明这个概念,同时也无法合理地说明与之密切相关的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的自明性、道德冲突的解决等问题。最终,直觉主义伦理学作为一个学派,结束了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国家正义和社会正义是犯罪事实调查制度的合法性标志。国家正义要求在犯罪事实调查制度中保障公民的平等和自由,并通过程序正义的立法确认、制度化的司法独立和伦理善的意识形态的文化观念得以实现。社会正义是犯罪事实调查制度中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同等程度保护的社会原则。社会正义的个体权利观念和人权观念已经成为社会正义的实质内核。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预警是"求真"、"求善"的统一,有着内在的伦理意蕴: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协调利益,宏扬正义;调解矛盾,维护公平。政府的使命及公共危机预警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旨归,承担起公共危机预警的伦理责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政府公共危机预警难免陷入伦理困境。培育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的伦理精神,走出伦理困境,将有利于政府更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预警,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石黑一雄小说引而不发的文化印记。义利之辩是解开石黑一雄小说人性迷思的理性线索,也是其文学演绎中含而不露的创作旨归。小说《我辈孤雏》《长日将尽》《浮世画家》的共通主题渗透着作家对利益与道德间逻辑交互的理性观察与立场阐发。孤儿班克斯的身世之谜、管家史蒂文斯的职业之困、画家小野的择婿之忧背后,不仅是对重利盘剥、奉主忘己、射利沽名等道德危殆、伦理错位的修辞投射,也是石黑一雄对殖民语境下人类社会正义赤字、情义失衡、道义博弈的道德警示。总之,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义利观始于恻隐之心,敬于契约之道,终于家国大义,书写路径呈现出跨文化的动态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追求和谐正义的社会伦理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当下,中国社会的伦理焦点正从单纯不平等问题转向对社会不正义的关注。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伦理严重失序、个体道德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的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本土性与全球性结合的原则,建构基于正义的现代制度伦理和现代生态伦理秩序。深化市场化改革,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对公共决策及其目标设定进行了制度伦理、伦理评价、伦理选择模式等探索。以此为启发,设定公共决策目标应坚持伦理关怀、兼顾效益与公正的伦理原则,其伦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六大环节:设定决策目标的综合公共利益;对决策主体的伦理要求和制度约束;进行公共决策环境的伦理评估;发动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对公共决策过程进行控制与矫正;注重公共决策目标的道德满足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相关的环境伦理理论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对弱化了伦理之于实践的现实意义。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正义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正义是人们面临有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现实情景下的必然道德选择,是主体对环境权利诉求与资源分配中的基本伦理原则。环境正义的观点带动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转向,使得环境伦理学从对抽象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社会中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关注。环境正义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是对正义理论的延伸,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融入了伦理的考量,提供了新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7.
穆勒作为功利论者的代表,其功利基本原理——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是普遍的指导原则。功利是正义的基础,权利从属于功利原理。通过对道德权利与功利和道德权利与正义关系的梳理,旨在倡导人们重视道德权利,肯定功利,在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中突破个人利益的限制,去服从社会整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及伦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公共决策的功利性、公正性和责任性等方面。公共决策在注重决策科学性和决策效率的同时,必然面临社会的种种公共价值选择。公共决策必须维护社会的公正原则,彰显社会的正义性,才能充分体现决策的伦理道德关怀。同时,公共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作为公共决策的责任主体,也必然承担公共决策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9.
注意义务是指导致损害赔偿责任的不是过错,而是指在具体情况下被告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已成为确定损害赔偿责任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注意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衡量结果而非行为的工具。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有: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关系的紧密性;被告对损害的发生的合理预见性;在具体案例中,为保护一方之利益,而对他方课以注意义务,还要考虑是否合理公平且符合正义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正义的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公共行政正义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将正义、公正作为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2)将正义、公正作为政府行政的伦理目标和价值导向;(3)将正义、公正作为公共行政主体的道德原则和重要德性.正义是公共行政的基础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行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