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历了百年时间洗礼的社会科学化史学,其方法论仍然有生命力,得到学界关注与推崇。本文选择社会科学化史学中的一个分支,即运用社会学研究历史的形态,依据莫兰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论,阐释了什么是社会学运用于历史研究的范式。分别梳理了其主导概念、关键概念与关键原则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涵,分析了社会科学化史学与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案例加以说明。本文对科学地理解社会学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最后30年西方史学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社会科学化史学研究范式虽然都被继续使用着,但重视文化对历史的塑造作用,重视历史书写的主体意义,让史学耳目一新。从对辩证法的新理解并运用于历史研究的视域,本文把这一时期的新史学定义为新历史主义史学。从史学方法论上看,由于新历史主义史学的方法论突出地显示在对辩证法的新理解和运用上,与运用辩证法为方法论的历史主义史学形成否定之否定关系。新历史主义史学是对历史主义史学的回归,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回归,而是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如果仅仅把这一时期的史学概括为新文化史、新社会史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概括只注意到了新史学突出的特征,而忽略了整体性并 有所遗漏。本文以莫兰的科学研究范式理论为立足点,从主导概念、关键概念、关键原则及其逻辑关 系方面,提炼出新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并辅之以案例进行说明,最后进行了学术史评价。新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特点,是对辩证法有新的理解和运用,这是值得注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是社会科学化史学的重要表现。它的方法论是什么?思维逻辑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概念?学术价值体现在哪里?本文围绕这些问题,依据莫兰的科学研究范式理论,从主导概念、关键概念、关键原则及其相互逻辑着手,阐述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范式,并辅之以案例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与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社会学运用于历史研究范式作了适当对比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古代叙事能力在对历史文本的编纂中逐步提高,历史文本为文学叙事提供了文类特征及叙事模式,成为其孕育的母体。从发生学角度探讨历史叙事对文学叙事的影响机理主要在于:神话的特性及其发展流向、历史叙事范型的形成、历史叙事虚构语境的营造以及"史贵于文"价值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历史叙事贯穿毕飞宇整个创作过程,对历史的强烈质疑构成了毕氏小说反复吟唱的主旨之一。"人的贪欲推动历史的轮回"颠覆了传统主流历史观,人类的弱点与缺陷撕裂了理性的光环,"重新启蒙"是毕飞宇历史叙事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写往昔年代的,以家庭颓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与传统的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往往不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为目的,在类似对话的情境中完成对历史的叙说,时时让人感觉是一种现时状态中的观照,一种现在对过去的追忆和探寻。本文重点讨论的即是80年代中末期以来的被学界称为“新历史小说”或“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这一文学现象和文学叙事。本文将这类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纯虚构的作品视为并统称为新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期的一位代表性女作家,走向历史是铁凝在转型时期选择的策略.她在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和《笨花》中,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以世俗化的日常生活情态解构历史,同时还原和建构女性历史.她采用女性的言说姿态,体现出女性历史叙事的主体性,描绘了女性视角下独特的历史风景,率先完成了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的双重主体价值的建构,为思考历史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叙事中存在着间接虚构叙事现象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就这一叙事现象的特征、概念的界定、产生的效果以及对虚构文本叙事的影响作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藏族历史书写传统具有其独特性,受到民间故事的较大影响。以民间故事为核心的藏族民间叙事从文字的创立与广泛运用、史学观的形成、原始苯教、教化功能、宗教意识的宣扬、统治者御民的手段、教史不分的文化传统等方面对藏族历史叙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法。选择何种叙述线索不仅是如何处理具体叙述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文学史家的史观、史识和史才。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编写和出版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叙述线索和叙述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叙述模式概括总结为四种,即以理论观念预设为主线,以文学体裁为主线,以重要作家为主线和综合多种因素为主线的叙述模式。同时举例分析了上述叙述模式各自的特点,并从中挖掘中国学者在构建文学史框架时所体现的史观、撰写标准和本土意识。总之,多角度、多元化的叙述模式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英国文学史写作方面日臻完善的叙述技巧和不断突破与创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这一改编的成功给现今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纪》历史叙事的特点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主流,本为中国史学正宗,这是一笔优秀的史学文化遗产。陈建《通纪》在编年叙事上有五大特征,说明纲目体编年史也可以成为历史叙事的有效载体。仅有叙事也是不够的,《通纪》同时也是一部致用性、学术性相结合的优秀史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历来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地忽略对启蒙主义的实质及其民族差异进行辨析、把欧洲启蒙文学的特征过度总体化、回避乃至贬低启蒙文学中的古典主义遗产,等等。文章提出应当消解法国启蒙文学在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语言革新与新文学史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重现代文化与思想观念的推动下,汉语书面语言的现代化革新,形成了多重纬度的语言观念、文学观念,并最终体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学史观念。因此,通过梳理不同文学史著作对不同时期语言革新的叙述方式,可以推导出语言革新与文学史之构成的紧密关系,继而发现语言革新在现代文学史著述模式中的构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叙事诗不仅详尽地描绘了中国近代的各大历史事件,为我们展示了一部风云变幻的近代史,而且放眼看世界,对近代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也作了记录和反映,充分彰显了中国叙事诗“纪实性”的特征,堪称当之无愧的“诗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探讨思想史研究问题的理论文章。全文主要从“关于学科边界问题”、“关于思想文本解读问题”、“关于学科研究方法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对思想家文本的解读、思想本意与引伸义、思想的渊源与背景、应用的方法及理论创新等问题都进行了全新阐释 ,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文章对其他学科理论的创新性引入 ,有利于思想史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多元思考与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对于解读《春秋》之“义”,它的价值在于,只有通过《左传》的叙事,才能了解《春秋》“事”的始终本末,进而探求“文”的“笔削褒贬”之“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样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有助于廓清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马克思主义化、非社会主义化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