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代的乐器     
张炜 《殷都学刊》2002,(2):29-33
从卜辞与出土实物资料来看 ,商代的乐器包含了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三大类二十余种 ,可谓“八音”齐全 ,并有专职乐师在用场地举行演奏及专业的学校进行教学 ,而其乐器的制作也犹为精良 ,特别是音高标准器的出现 ,标志着古乐律体系的初步确立 ,可见当时的音乐发展已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錞于与铜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群,在生产劳动和月常生活中,逐渐创造发明了一系列乐器,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打击乐器中的鼓。根据民族学者的调查材料,鼓到如今还是大部份狩猎民族的唯一乐器,许多部落,除鼓而外,就不知道还有别的乐器。至于吹奏的乐器,一般用口,还有用鼻子的,最初用一空管器物,后来陆续在管上作孔,或用兽皮作成喇叭状乐器,似乎较打击乐器稍晚一点。现在常见的弦乐器,那是远古的人们在实用器具——弓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东西。恩格斯根据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的调查材料,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弓、弦及矢,是一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李群 《学术探索》2012,(3):183-185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群 《学术探索》2012,(4):73-75
民族声乐作为·种子t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民间性是传统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不可能缺少“民间的”这个层面。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作为具有浓重文化意味的民族艺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如同其文化结构会有若干不同层面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层面。这不同层面,往往是随着大的人文背景与文化机制的变化而生成和变化的,一方面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有益于实现丰富的美学价值取向的选择。面对当代新的文化背景.应该积极倡导民族艺术的多重构建。  相似文献   

6.
琵琶是唐宋燕乐功能强大的乐器,也是与宋词演唱结合方式最多的乐器。它吸收中土琵琶进行自身改良,从胡乐进入中原俗乐系统,成为教坊使用率最高的乐器。或独奏,或伴奏,或重奏,或协奏,或迭奏,或起乐,琵琶与宋词的歌舞演唱交相碰撞,完美融合。北宋流行以琵琶为代表的弦乐器,节奏明快、促碎,故小令繁盛,及至南宋,管乐器盛行,曲调悠扬、啴缓,故慢词兴起。考察南北宋词风之变迁与转关,琵琶之用废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一是民族艺术发展,就是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化传播手段与途径优势;二是当代民族艺术的创造须深入到民族文化结构的层面,开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相适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创造,做到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形成有创新的艺术样式,才可能不断焕发生机;三是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得到合乎规律的、有生机的利用与展示,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实现持续发展。则必须依托于民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8.
民族艺术的变化如同其生成一样 ,是多因集合性的 ,过程性的。面对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民族艺术如何生存与发展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指出并分析了当下在实践中出现的放大民族艺术的旅游文化效应与搞大活动、大制作从而追求轰动效应 ,在理论上出现的“接轨”说、“回归”说、“保护”说等值得商讨的地方的基础上 ,依据民族艺术发展的特性与规律 ,同时结合现实背景的实际 ,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优化”说 ,认为这是当代民族艺术实现可增长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9.
大理白族洞经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儒释道三教文化汇融的文化事项,其洞经文本、曲谱、谈演乐器中存在的古代中原文化与白族文化的交融,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交融的理念.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相互促进,在发展与提高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聚集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用"多元一体"来概括其特征,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壮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的族群发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与他族文化上的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共时生态,在横向上深刻影响了壮族民间文艺的形式与风格.壮剧是在汉族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直接影响下而陆续形成、发展的,在剧目、音乐、表演、技法、乐器等方面,壮剧都大量地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艺术滋养,并与本民族传统艺术融为一体,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两支少数民族。两民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以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我们在研究两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借鉴发展他们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中的精髓“太极之圆”为民族艺术提供了可借鉴的辩证美学思想,对民族声乐的理论与实践均有较为深刻的启示意义.民族声乐需要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汲取养料,从而使自身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赋予民族传统艺术生存与传承的动力.旅游业具有民族传统艺术生存与传承的功能,把民族传统艺术与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二者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并以德夯苗寨民俗风景区为例,探讨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现象,强调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达到既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艺术,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来临 ,艺术理论导向的日趋规范化、特定艺术氛围的形成、艺术市场的日趋成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地域封闭的逐渐消失 ,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 ,艺术语言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创新”成为2 1世纪的主题 ,也是新世纪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主题。这一主题也是连接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链条。新世纪的艺术家如何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创造性地继承与发扬民族艺术传统 ,使中华民族的民族艺术傲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是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新世纪的艺术家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 ,是很难有…  相似文献   

15.
宋生贵 《阴山学刊》2006,19(4):58-62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格的艺术超出种种域限而遍及世界,为更多的人所感受与体验,同样也已成为自然而然的现实;同时,全球化则又必然带来新文化挑战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文化重组.因而,包括艺术在内的不同文化如何在此"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良性生存与发展,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笔者以为,有生趣的、理想的取向是,各民族的艺术都应当积极跨入"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和大舞台上,充分实现"自我表演",以彰显其美学资质、张扬其文化精神.因为越来越显示出信息化强势的全球化,可以消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时空障碍,为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的广泛传播、平等交流、相互认知与理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一个民族的艺术,无论其曾经仅存于怎么偏僻闭塞之地,如今都有可能通过这个"舞台"很快展现(或传播)于世界各地,为众多民族(种族)、运用不同语言的众多的人们所感知,成为不同时空内人们可以共同享受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16.
传承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时代范畴.传承主体的代际状态通常处于这个范畴的核心地位.任何有活力有前景的传承,都是发展、变化着的.正是一代代传承者不断注入自己新的认识和新的创造,才可能使一个民族的艺术真正存活于当代人的生活之中,并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无论从群体意义上看,还是就个体而言,民族艺术传承主体的当代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一、民族艺术乃至文化的传承,不能事实上也不可能成为历史博物馆武的封闭的固化的留存,而应该是开放的、发展变化着的,以使其于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二、要在新的机制中保留并张扬民族艺术的特有的文化根性,以期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追求新的民族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7.
必须多元、多维地广泛吸收各国各民族的艺术精髓,使本民族的艺术呈现出更多的世界艺术的共性的同时,再去不遗余力地强化本民族艺术的个性,这是我们的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挖掘传统的文化积淀,并将其不断地时代化,这是保障民族艺术个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民族艺术是由某一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传统。它是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人们所创造、保存和发展的各种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最容易交流和传播的主要形式。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客观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民族心理和民族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产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也带来民族艺术的多姿多彩。从总体上说,民族艺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织绣艺术。少数民族擅长织绣工艺,他们以织、染、刺、挑、缝、绘、绣、印等方法制出千变万化、五色斑斓的图形。款式古朴纯正或…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间舞蹈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无形"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既有纵向的传承与发展,又有横向借鉴与吸收。井陉拉花这种民间歌舞的舞蹈风格别具一格,它与河北其他地方的民间舞种相比,既不同于唐山的秧歌,又不同于沧州落子,与保定、邢台、邯郸的民间舞蹈也相距甚远。无论其表现内容,表演人物和舞蹈风格方面都很独特,在河北其他地方的民间歌舞中是看不到与拉花有关的线索的,更找不出她的渊源。文章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民俗传说中去探寻井陉拉花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赫哲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较小的一员。“她”居住、生活在祖国北疆的三江平原上。这个古老而又弱小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却创造发展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从赫哲妇女用桦树皮剪成的各种图案,到赫哲人的鱼皮裤和图腾“海东青”,都充分体现了赫哲图案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我们在研究创新这种图案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以便更好的借鉴发展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