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勃罗留波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现实主义文艺批评大师,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批评原则,是文艺理论批评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一文艺批评究竟是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批评者的主观臆想出发,这是关系到是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的原则问题。作为现实主义批评大师,杜勃罗留波  相似文献   

2.
李健吾的文艺批评思想是我们现代文艺批评史上一宗宝贵财富。他化名刘西渭,开始文艺批评活动于三十年代初,直到八十年代,近五十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批评文字。 仅仅考察李健吾在三、四十年代的文艺批评,我认为他在现代文艺批评史上的成就就有这么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他对文学新人气息的敏感,发掘、彰显了一大批文艺青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人,海涅无疑是十九世纪几个最具有光彩的名字之一,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会提出异议了。但是,他在文艺批评领域的杰出成就,却长久为人忽略或误解了。譬如,勒内·韦勒克的皇皇巨著《近代批评史》中言及海涅虽然不乏公允之见,结论部分,我们却见到这样一段足以使人瞠目的话: 他(海涅)的批评常常是种怪诞幻奇,颇具迷人色彩的装饰性艺术,很快又变成一种俏皮、刻薄,经常是庸俗粗暴的讽刺,往好说,他堪称一位针锋相  相似文献   

4.
李健吾(刘西渭)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批评家,他将西方印象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艺批评,这一批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仿吾以康德美学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本体论上,他以康德哲学认识论解释“客观”、“自我”等概念,指出文艺批评是“自我”的表现;在文艺批评建设论上,他提倡以“反省”的方法,借助“合目的性”概念,从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方法论上,他提出了以“同情”为批评方法和批评态度;在文艺批评对象论上,他从康德哲学关于“美的艺术”理论出发,坚持文学艺术的独立价值在于作品的能引起想象力和知性协调自由运动的“论理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总之,在康德美学背景下进行观照,成仿吾文艺批评观体现出相当的严谨性和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打击一切非无产阶极文艺思想的锐利武器,它为我们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我们当前头等重要的任务.这里,我们来谈一谈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批评学说的体会.在毛泽东同志之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就给我们指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并以他们的批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剧本《弗朗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艺批评家的李健吾,对不少从事文艺批评工作的同志,这个名字恐怕也是陌生的。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批评家。在三十年代,李健吾就以他优美圆熟,恢弘洒脱的独特批评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有人认为他是三十年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称誉他的批评为当时文学批评的典范。①李健吾的文艺批评在当时确实影响了一批青年文人。从三十年代就开始文学批评的唐堤同志写文章回忆说: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文艺批评家。他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艺评论文章。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便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文艺批评的实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学习鲁迅关于文艺批评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开展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批评的宏观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社会历史批评进行了宏观上的梳理,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对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将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置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绝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批评这一种方法,而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手段,它是文艺理论批评的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们学习和贯彻中央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精神的时候,隆重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鲁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前导,他的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和继承。 文艺批评是文艺领域进行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是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鲁迅一生十分重视文艺批评的作用,他认为“文艺必须有批评”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没有批评,文艺就不能健步前进。他提出文艺批评的任务,一方面是“剪除恶草”,另一方面是“灌溉佳花,——佳花的苗”。(《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而要做好锄草育花的工作,文艺批评家“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也就是说,文艺批评一定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对于反动的文艺思潮和作品,对于各种错误的倾向,决不能忍让妥协,听之任之。他说:假使“对于充  相似文献   

11.
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当代文艺批评已经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艰难地崛起。“充分地了解批评本身,即认识自身的使命和本质”已被提到了一定的位置上。人们对批评本体的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探索,使得当代文艺批评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开始了第一次超越。美国人雷·威莱克曾经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文艺批评作过中肯的评价。他说:“人们把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称为‘批评的时代’,不过二十世纪才真正当得起这一称号。不但数量甚为可观的批评遗产已为我们接受,而且文学批评也具有了某种新的自觉意识,并获得了远比  相似文献   

12.
前一时期,文艺批评的非政治倾向相当严重:有人说,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文艺批评就“用政治宣传来代替文艺批评,忽视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他们还说什么,“解放后我们的文艺批评已经离开了自己,背判了自己,变成了非自身”。据此,他们提出一个所谓“文艺批评要回复到自身力的口号。正是在这种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文艺批评文章,只讲审美批评,不讲社会批评(包括政治批评),只讲艺术形式,不讲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不但是伟大的小说家,而且又是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单就茅盾的文艺批评来说,他所涉及的领域是十分宽广的,建树是多方面的。新诗批评就是他文艺批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他的新诗批评,推动了我国新诗的健康发展。我国古典诗歌经过长期的发展,逮及唐代,到达了它的黄金时代。然而,由于到了唐代,诗歌的几种形式均已经完备了,而且格律也日趋整饬,这样,古典诗歌随着艺术上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茅盾就是“很少”中的一个.茅盾早年是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的,后来又以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屹立于现代文学的峰巅.停止创作后,复致力于文艺批评,成为当代一个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既批评别人的作品,又常常接受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他既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又用反批评对别人错误的批评进行抗争.理所当然,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甘苦,是体贴入微的.因此,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的论述,就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文艺批评方法研究中,把恩格斯自己称作“美学—历史”的批评,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的观点,经过一段争论,已经普遍为人认可。然而,遗憾的是,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却很少有人作具体详尽的阐述。诚然,经典作家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详尽的论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他们大量的批评实践中,去认识、去把握那些真正属于“美学—历史”方法自己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我看来“美学—历史”方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美学原则”、“历史原则”和“具体分析原则”。现不揣浅陋,略抒己见,求诸方家。  相似文献   

16.
文艺批评是一种“行动的美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批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文艺批评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把系统论、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引进当前文艺评论之中,出现了研究文艺学方法论及文艺批评方法的热潮。同时,文艺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开始兴盛起来。如何评价新方法论的研究,允许有各自的看法。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以及如何理解他们以这种批评方法为指导,吸收、改造其他批评方法的原则,这对当前新方法论的探讨具有童大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释的角度解读鲁迅,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鲁迅的评论.他从内容与形式糅合的角度解读中国绘画,从而证明了"感情的型"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阐释力和普适性的艺术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奠基者,在他浩如烟海的文学遗产中,文艺论著占了很大一部分。读这些卓见睿智的批评文章,能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文艺批评除了按艺术规律考查、研究文艺作品外,文艺批评本身也是应研究的方面之一。茅盾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初的文艺批评,既体现了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批评家高瞻远瞩、洞幽烛微、敢破善立的战略胆识,又表现了一个文学大师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以“美文”进行批评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文艺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论,另一种是主观论。客观论的批评主要偏重于作品自身的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仅仅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阐发的是否精当、透辟,令人信服;新崛起的主观论的批评,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强调以主体为尺度,在文艺批评中高扬自我,文艺批评成了批评家的主观构想。这两种批评观,从某一方面说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又都失之偏颇。我们认为,应该在审美主客体的同构关系中把握文艺批评,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历史建构,形成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美学-历史"批评、"文化诗学"批评为代表的三种话语系统。这三种批评话语系统的建构,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替,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国化在意义追寻中的价值生成及其流变过程。这一历程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