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一家企业经理查尔斯有一天中午去他的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就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字样。可以想象,查尔斯有权怒气冲冲地指着牌子吼叫:“你们不认识字吗?那里写的是什么?”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朝那些人走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并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这些雪茄。我真是感激不尽。”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故事这样讲道: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家园”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  相似文献   

3.
激发潜能     
<正>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但他属下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完不成定额。换了好几任厂长,也没有效果,施瓦布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 他问厂长:“你是这么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也不能把工厂搞出个样子?” “我不知道”,厂长答道,“我劝说过工人们,骂过他们,还以开除他们相威胁,但全然与事无补。他们仍然完不成自己的定额。”  相似文献   

4.
英国某空调公司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一天.总经理查尔新.史考勃走进工厂.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空调?”“6部。”工人答道。总经理没再说话,只是拿了一支粉笔在地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  相似文献   

5.
观察室闹剧     
杨世运 《领导文萃》2010,(3):146-147
医院,观察室的雪白墙壁上写着醒目的“安静”两个大字.但此刻却静不下来。一位方脸大耳气势压人的特殊病号正在对医护人员大发雷霆。他的两个陪护人员,一男一女,狐假虎威,不停地为他敲边鼓。“你们怎么搞的,把我们崔总弄到这么个差劲的大众观察室,连空调都没有!”女陪护指手画脚。“就是嘛,怕我们这么大个单位花不起特护费吗?告诉你们。不差钱!”男陪护财大气粗。崔总自己则对小护士嚷道:“把你们的第一把手金院长给我叫来!”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6,(2):46-46
遗嘱一名德国工人向公证员口述遗嘱。“我死后,尸体要火化。”“骨灰怎么办?”“您把它们送到税务局,在标签上写:现在他全归你们了!”麻烦乔治一大早打电话给科长:“科长,今天我要晚点才能来上班,我家里有点小麻烦。”“是什么麻烦啊?”“我妻子丢了100块钱,她正在找呢。”“那你为什么必须要呆在那儿呢?”“因为我正踩在这钱上呢。”多子女家庭火车包厢里进来一位太太和六个孩子。孩子又叫又闹,又推又打。坐同一个包厢的一名旅客挺不高兴地说:“出门旅行的时候,起码要把一半子女留在家里……”“我正是这样做的。”太太叹了口气说。人才难…  相似文献   

8.
1933年,谢觉哉来到苏区,为毛泽东做秘书工作。有一次,毛泽东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毛泽东看后,把他写的都删改掉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他很纳闷。毛泽东和蔼地望了他一阵,只说了三个字:“你学吧。”谢老从这句话里得到启示:过去虽然写了不少,但都是给知识分子看的,现在要给工人农民看,对象变了,文风也得变。工人农民中不少人还不识字,给他们写的通知,一定要念起来听得懂。从此,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风,终于写出了许多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杨澜 《领导文萃》2006,(10):82-86
“道—琼斯”到底是一个人,一个公司,还是一个平均指数?虽然它是一个代号,广泛地渗入到美国金融文化中,而且遍布了世界每一个金融中心。事实上,道—琼斯指两个人——查尔斯·亨利·道和爱德华·戴维斯·琼斯,他们共同创立了道—琼斯公司。而在道—琼斯指数以及“道氏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却不仅仅是这两位起到开创作用的奠基者,还有着许许多多直接或间接地丰富和发展道—琼斯指数与“道氏理论”的人们。查尔斯·亨利·道的成长查尔斯·亨利·道,1851年11月6日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斯特灵的一个农场里。在他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此…  相似文献   

10.
选择生活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  相似文献   

11.
李敖  林正茂 《领导文萃》2006,(2):114-118
我写的书有九十六本被查禁了,我是人类有史以来,不论是古今中外,我写的书是被查禁最多的一个人,直到写呀写呀写,把国民党写垮了为止,他们对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当年查禁我书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宋楚瑜,那次参加所谓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他作为“副总统”落选了。他查禁我的书的时候是新闻局的局长。查禁我的单位不只新闻局,还有很多单位,不过,新闻局是个重要的单位。他有一次来看我,我跟他笑,我说:楚瑜兄啊,你们打不过我们。虽然你是国民党的文公会主任,虽然你是新闻局的局长,可是,搞宣传你们打不过我们。怎么样打不过我们?我说:我李敖可以把…  相似文献   

12.
你们的进取精神令人感奋 “五一”劳动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给青岛港劳动模范许振超亲笔回信写道:“振超同志:来信收读,看到你们不断进步,心里十分高兴。你们争创世界一流的远大目标令人鼓舞,你们顽强拚搏的进取精神令人感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努力奋斗,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值此‘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我谨向青岛港全体工人致以节日的问候。”  相似文献   

13.
“6”的奥秘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企业家。他名下一家工厂的工人总是达不到预定的工作目标,为此施瓦布换了好几任厂长,然而都不奏效,于是他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当他来到工厂时,正值日班工人要下班,夜班工人要接班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田梦 《领导文萃》2007,(12):145-145
问题165: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小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让他们每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提出要有个美女相伴;而犹太人则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塞满了雪茄。大喊要火,原来他当初忘了要打火机。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另一手牵着一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感谢监狱长。  相似文献   

15.
孟德强 《领导文萃》2013,(17):51-55
"胡耀邦是个好同志""文革"期间,习仲勋被扣西北大学一个月左右,一天上午,从北京来的两名红卫兵通过学校"文革筹委会"找到我和习仲勋的住处,要他写一份"揭发"胡耀邦的材料。习仲勋一听勃然大怒:"你们这两个娃娃,真是没事找事!胡耀邦能有什么问题?我啥也不能给你们写!"两人一听,发了红卫兵的脾气。我怕他们动粗,赶紧上去调停:"你们俩先出去一下,等他平静下来再说。"两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 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7.
发挥     
《管理科学文摘》2014,(17):140-140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4,(8):97-98
雪茄纵火案 哲理的故事:有位律师买了一盒极为稀有且昂贵的雪茄,还为雪茄买了火险。他在一个月内把这些顶级雪茄抽完了,接着却提出要保险公司赔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春季,孟彼德先生作为德国大众公司质量检验专家被派到广东顺德工作。他一到广州白云机场就急着向接他的人询问工厂里的生产准备情况、工人素质和工厂环境。他说:“都市高尔夫轿车是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前我们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请你们配合我共同把好质量关,不得有丝毫疏忽!”接着他提出一个要求:“到顺德后,请立即安排我同厂领导和质管部门经理见面。”途中他还不时地从皮包里掏出资料看,似乎对车窗外珠江三角洲的美丽景色视而不见。他直接来到厂里。当见到厂领导和有关人员时,他不说客套话也不应酬,开门见山直捣质量主…  相似文献   

20.
向后转     
《经营与管理》2003,(12):40
早上上班后,我习惯性地全厂走了一圈。在车间,看到两个刚到班的工人正蹲在地上,用小铲刀将地上的一滩胶水往胶桶里铲。看着湿了一大块的地面,我心里明白了许多。“将你们的主管找来!”我的声音大得像炸雷。主管见到眼前的一切,愣在那儿一言不发。“你们连关好阀门都不会吗?……”我的声音引来了一些员工。大家紧绷着脸,相对无言。“我们的巡检制度哪里去了?‘三定’的日清日高哪里去了?责任啊……”面对站着的一群员工,我并没有立即拉断说话的闸门。班后,我脑海里像拉洋片似的,不断地检点着白天上班时自己点燃的“炸药包”。我的那股“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