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主持人对受众的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众媒介的“代言人”和节目的最终操持者,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播出效果。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要想吸引受众,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与受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以带动受众情感共呜,增强信息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移情,又称“感情移入”、“移感”等。它是指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换位思考,指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即将心比心。主持人对受众移情是主持人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需要等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播理论中的受众研究已经由浅入深,受众模式也逐渐由“传者本位”发展到“受众本位”。在其影响下,我国的受众研究正体现出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趋势。在实务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正被媒体大力倡导,但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中,受众所真正享有的中心地位却有待质疑。笔者将从“受众参与式”节目入手,对受众在节目中所处的尴尬地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很重要的交际传播功能,是一个典型的交际传播语体。作为一种动态的交际传播语体,电视新闻节目的语体特征体现在视听兼备的语体结构,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方式,“播”“说”结合的大众口语和共性之中求个性的体态语体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大众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维度做出努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种价值观念体系的大众化,就是对这种价值观念以文本为载体的传播过程。传播是理论走向实践、走向群众的必经之路,而主流媒体是在广大受众当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媒介。以河北日报的社论为例,在主流媒体的语言文本层面,探讨了报刊如何运用媒体的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效果,与受众进行良性互动,塑造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接受空间,同时也增大了传媒业的竞争态势,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开发与争夺成为传媒业竞争的焦点。应该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需求出发,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确立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以取得最佳信息传播效果的具体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的风格在节目形态上已经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转变。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以讲故事说新闻的节目形态出现,节目中故事内容的独特性和主持人语言上的风趣幽默让广大受众眼前一亮。将说新闻这个节目形态变得更加生活化、亲切化。本文将以江西卫视社会新闻类节目《传奇故事》为例,探讨电视新闻节目在主持风格、语言表达、内容选题及节目出现原因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节目特色,浅析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的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电视栏目在本世纪初风靡中国内地,带来一场电视新闻的变革.但其取材的相似和手法的单调重复却显出该类栏目的前景堪忧,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强烈争议的“公共新闻”理念此时不失时机的引入中国,高度互动的节目,使观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共话题的探讨和公共事物的管理,市民的公共平台正在打造,社会的公共领域正在形成,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中国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不断变化,表现方式不断更新,传播功能不断完善,它的出现,体现了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嬗变和新闻发展的方向,在赢得更多观众的同时,也与时下的新闻改革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麦苗 《南方论刊》2015,(1):89-90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从采访、拍摄、制作到播出,编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对电视编辑如何改进新闻节目编排方法并科学合理运用编排技巧,从而提高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向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可以传播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少数民族进入公共领域.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负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挤占了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和法律约束,就会被分裂分子作为策划分裂活动的武器,其传播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造成冲击.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培养人们看新闻的习惯,通过多种节目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加大地方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等方面来提高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电视以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成为主流媒体中最为重要的法治宣传阵地之一,并形成了法治类的专业电视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电视法治节目,不仅能够宏观再现法治建设的进程,还能够通过鲜活的“故事”使之与具体生活相勾连。文章从规则体系、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传播诉求入手,考察电视传媒如何成为法律运作于当下社会生活和通达普通受众的重要渠道,以说明其在法治环境下的功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电视文化中弱势群体的界定、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精神和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的人文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与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必然联系,二者人文诉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必然获得双赢:即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电视新闻节目资源的补充。在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之下,电视新闻聚焦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有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卜宇 《江海学刊》2012,(5):203-208
办好区域性主流媒体,首先要搞清楚媒体的源点是什么?媒体的源点,也就是媒体运作的出发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性主流媒体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新闻场结构及其行动者惯习的形成和变迁,而新闻场结构和行动者惯习是影响媒体源点确立的重要因素。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特定新闻场结构和行动者惯习的影响,我国区域性主流媒体在媒体运作出发点上发生偏差,这样的偏差造成一些区域性主流媒体的媒体特性大为弱化。因此,对我国区域性主流媒体来说,就有一个源点逐渐调整和重新确立的问题。区域性主流媒体要强化"受众意识",考虑如何让受众接受,满足受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增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履行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传播媒介不断变革,受众对春晚的心理认同已发生变化。对江西省安福县老百姓的问卷调查发现:受众心理中文化认同情结和集体无意识纠结在一起;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受到广泛欢迎:春晚的问题主要在于偏地域性和节目模式化等;受众心目中理想春晚的节目应该做到贴近生活;春晚的魅力和创新在于贯彻落实“三贴近”;春晚传播应该进一步契合顺应新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6.
直播访谈节目是直播节目中,一种最容易做,然而也最不容易做好的节目形式。说它容易做,是因为它可以在几十分钟的节目时间当中,找一位嘉宾海阔天空地漫谈。说它最不容易做好,是因为,直播访谈节目要做得内容充实、可听性强、有光彩,需要节目主持人有高度的把握话题和访谈内容、驾驭场面的能力;要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把访谈的核心内容、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访谈对象最为受众所关心的方面,传播给受众。同时,达到别的稿件经过一天或者几天的采写制作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引导效果。由此可见,成功的直播访谈节目,实质上就应该是一篇…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作为当代社会三大新闻传播媒介中的主力军,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播功能。有人曾形象地把它称为电视传播媒体的“脊梁”和“眼睛”。的确,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电视新闻与广播、报纸比较而言,就在于它声画并茂、视听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是地方电视台所有自办节目中的主体,是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性栏目。电视新闻的特征是短、新、快,因此,衡量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就要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大不大、消息内容新不新、传播速度快不快。提高电视新闻质量,还要注意抵制采访中粗、长、假的弊端。要采用大编辑部的指导思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度,同时倡导新闻内容的地方化。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形象、增强国际竞争“软实力”、输出国家价值观的“舆论重器”。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下,中国主流媒体长期形成的舆论宣传体系,已很难适应当前对外传播的实际需要。如何在顶层设计、内容创新、传播手段上探索新路径,向国际社会更好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对此,主流媒体应从积极谋取国际话语主动权、加强对外传播顶层设计、优化传播策略、创新传播话语表达等方面入手,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杜燕文  麦健 《南方论刊》2006,(5):40-41,37
直播室人物访谈是目前很多电台、电视台乐于采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带给受众的是最本色、最自然的东西,一直都很受受众的欢迎。如何做好直播室人物访谈,使直播也能出精品呢?对此,本文结合实际作一些探索和小结。直播室人物访谈是指把有关人物请进直播室,由节目主持人在直播室对其进行现场采访,不经任何剪辑整理,直接将采访对象的谈话原汁原味地播出的一种传播形式。整期节目不带任何加工痕迹,带给受众的是最本色的、最自然、最真实的东西,被视为一种“最具本色魅力”的传播形式。目前,直播室人物访谈节目在国内外都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