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对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造就了区域物流一体化,而经济互补、社会分工、先进制造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外部重要动力,同时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系统因为追求物流资源优化、区域物流费用最小化以及区域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等目标也极大地促进了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在该过程中,“政府驱动 市场化整合”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是推进广西"双核"区域协调发展、整合广西"双核"区域产业和提升广西"双核"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具有沿海港口建设快速推进、沿江航运条件逐步优化和"双核"区域交通网络初步建成等良好条件。推进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要坚持统一规划,特色发展、统筹协调,互动发展和政府主导,市场化发展原则,重点推进区域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产业,构建六大物流通道,打造十大物流园区,组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建立一个区域物流协调机制,拓展多式联运业务,提供物流政策、融资渠道、技术创新支撑和专业人才培育等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契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讨论了物流系统的4种治理模式,即多边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和单边治理.分析了每种治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并分析了中国物流治理模式现状.认为各种不同的物流治理模式共存是中国物流市场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第三方物流和一体化物流都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上海华联超市自办配送而不是依赖于第三方配送,海尔作为制造企业也开展第三方物流等现象正是对这一结论的阐释,也是符合中国物流市场发展规律的,建议中国各级政府对物流的推动和导向应该尊重现实.  相似文献   

4.
跨区域治理是伴随区域一体化或同城化的、一直困扰政界学界的重要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政府,这与其在跨区域治理中担任的主导角色相关。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往往易于忽视活跃于区域一体化中的民间组织,事实上在跨区域治理之中,它的作用不可或缺。基于此,本文辨析民间组织在跨区域治理以及在广佛肇一体化中应扮演的角色,并在推进国家和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导入民间组织推动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之一是从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城市竞争到区域合作转向的同城化模式的逐步形成。在资源分配、治理对象、治理功能等领域,行政区行政、法律支持孱弱、公民参与不足、区域协调弹性过大,凸显了其碎片化效应。本文运用协同理论,基于整体性治理逻辑,提出了建立跨区域治理的合作组织、形成区域政府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协同治理的政府信任机制、拓宽有序的公民参与机制、完善复合型监管机制等同城化语境下区域政府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物流资源整合是物流产业集群化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资源的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物流资源整合是实现合肥经济圈产业整合的关键。通过分析整理合肥经济圈内物流资源现状,以及物流资源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了物流资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政策、信息、人力资源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崭露头角,原有的区域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协同治理成为区域一体化的创新方向。文章基于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在内涵上具有契合性,在其论据支撑下探索了从原有区域治理模式跨度到区域协同治理模式的路径要求,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交流、权威的来源、职能的界定和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厦漳泉(厦门、漳州和泉州)大都市物流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并揭示厦漳泉大都市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厦漳泉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推动我国区域法制的顺利实施是完善我国区域法制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议题.就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程而言,应当通过对欧盟一体化法制实施的研究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法制实施模式,即以区域利益协调为中国区域法制实施的构建基础,以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自治组织为实施主体,以公法模式和软硬法共同治理为规范机制,通过完善我国区域法制执行机制和区域法制冲突协调机制来促进我国区域法制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提供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越来越重要的职能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和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需求。目前新疆乌昌一体化的发展,强调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中心角色,从新公共服务理念的角度来看,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有一定难度。为进一步提升乌昌一体化的质量,该区域应适时改进已有的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政府合作开始成为经济区发展中重要问题。区域政府合作在完善区域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应对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区域政府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合作方式渐趋多样,合作成效逐渐显现。但是存在着行政区域分割、利益协调困难;合作时间晚;合作领域相对单一;合作体系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稳定性较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区域政府合作意识、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创新区域合作方式以实现区域合作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新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化和社会经济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技术革命加速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多元经济空间拓展,数字治理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智治性是数字治理驱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可以从规划编制、城市大脑、城市群安全防控、中心城市决策体系、中小城市场景开发等方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数据驱动创新、打造高品质数字社会等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跨界公共物品的数量激增而且供给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目的在于解决此问题。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打破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瓶颈,促进地方政府合作的扩展和深入,还可以有效地回应跨界公共需求。按照产生根源将跨界公共物品划分为行政边界性公共物品、跨界再分配性公共物品与跨界规制性公共物品,理清3种类型跨界公共物品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进而比较行政边界性公共物品、跨界再分配性公共物品与跨界规制性公共物品产生的治理目标、治理主体间关系及治理工具。由此总结归纳出跨界公共物品分类治理模式的内在规律,即治理目标为应对区域市场的内在缺陷,治理主体为中央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中心,治理工具为中央绩效考核政策引导下的创新性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4.
物流活动网络系统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趋势,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化的体现。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整合、协调和优化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亟需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城市物流枢纽中心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区域物流网络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推进"海西先行"政策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大规模行政区划改革的评估,这一改革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并未破解区域整合的迷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区域公共管理,而从区域公共管理的内涵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治理经验来看,必须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因此,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野来看,行政区划改革只是多元化治理机制中的一种,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适应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该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五点一线”战略下的区域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私人之间、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协调和管理问题。但多元主体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参与公共管理有待深入研究。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的视角,提出在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区域政治协调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以此达到“区域治理”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雾霾灾害日益严重,给社会公众的生活、工作与健康带来危害,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雾霾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现阶段政府治理雾霾的现状与困境,应运用协同理论,从建立区域政府间协调机制、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政府协调组织、建立普通民众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督机制、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之间决策参谋机制四个方面构建雾霾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人文社会和区块链5个维度考察金融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政府治理与人文社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轻微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金融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并占有部分本应属于实体经济的资源;我国各省域金融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发展,但不同省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