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衡量图书馆精神产品的价值,主要是运用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尺度。用哲学尺度来衡量图书馆精神产品的价值,就是考察图书馆精神产品对读者的有用性、功能性。图书馆精神产品具有复杂的生产类型,这是图书馆精神产品多样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靳义增 《南都学坛》2000,20(2):43-4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分工依然存在 ,精神产品具备商品的二重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而精神产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但精神产品并不仅仅是为了交换才生产的劳动产品 ,其价值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它的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因而又具有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3.
十二大报告赋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概念以科学的规定。很显然,这是与物质、精神概念相对应的:物质生产的成果就是物质文明,精神生产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就是物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交往本质上是人们创造和变革社会的实践 ,即交往实践。社会交往关系不仅仅体现为生产关系 ,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越来越显著的生产力功能。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主要表现在 :促进语言的产生及其传播 ,促进精神文明成果的延续 ,促进人们对精神成果的共同占有 ,促进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促进交往主体自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人的价值问题从主客观双重规定性出发 ,全面探讨了人作为一种主体性价值存在的主要形态。文章指出作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的物质生产活动表现为一种客观性的主体价值 ,而作为人的价值的人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则体现为一种主体性的客体价值。在价值体系中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 ,具有不同的价值特性和规律 ,但作为主客体相统一的人的价值 ,又使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人的价值形态”的全部风貌  相似文献   

6.
文明,这个人类社会应用极为广泛的基本概念,近年来却在人的身上被轻易的忽视了。精神文明与人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对精神文明理论和人学研究的浅尝辄止,使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人的主体性,人的现代化问题。一、人在精神文明中主体地位的提出人类文明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积极成果的集合体,它是社会进步、开化状况的标志.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精神文明就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产积极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 ,必须科学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分工、精神生产 (自由 )时间与物质生产 (劳动 )时间、精神生产与自由自觉活动、精神产品的精神价值与交换价值等若干重要关系问题 ,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产活动。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编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它可以改变精神产品的形态,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二)它可以扩大精神产品的影响,实现精神产品的价值;(三)它可以促进精神产品的生产,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编辑活动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精神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社会中人情交往的主要形态,并对其在新形势下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运用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对这种人情交往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情交往的功能主要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信息交流和维护村庄和谐;而更深层的意义还包括促进社区整合和提供心理归属,并由此对农村社区的存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标志着社会精神财富积累水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物化的精神能力水平。它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在表现形态上有物质的形式、制度形式、精神文化形式几种。人类社会就是伴随着精神文明的进步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