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是伴随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而出现的新兴社会现象.现阶段社区物业纠纷和业主维权事件日益增多,矛盾和冲突呈升级态势,所涉及的公共问题亦日趋复杂.住房产权体制变革、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房地产开发商的侵权、物业公司服务水平低下、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以及一些行政人员的腐败行为、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欠缺、业主委员会运作不规范,是导致社区业主维权事件频发的系统因素,这迫切需要对基层党和政府进行角色定位,加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安康市X社区为例,从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建设主体以及社区建设主体自身之间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对移民社区冲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经济利益、社区资源、权益维护五个维度分析灾害移民社区冲突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冲突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后期移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禹青  彭定萍 《理论界》2014,(12):90-97
本文从组织规模与类型、组织结构、组织行动等方面对北京市社区治理中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情况进行剖析,并结合北京实际,揭示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总结当前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能力。通过研究发现,社区民间组织既能有效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为公众提供参与交流、活动的公共空间和平台,同时社区民间组织在预防社区矛盾和善治社区等管理方面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家琦 《理论界》2011,(1):41-42
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题中之意和重要内容。当前,社区民间组织类型多样,组织活动丰富方式灵活,具备服务居民的基础条件,它们还配合居委会进行社区舆情疏导工作。同时,社区民间组织面临着缺乏经费支持、维权功能较弱等问题。今后,需要增加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培育组织的诉求表达功能,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推动社区民间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广街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严峻的"城市病"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社会分层与冲突、社区空间开放与居民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实现从传统的封闭社区向开放街区的转变是未来城市社区建设的方向。当然,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保障居民的基本物权和公民权;在政府的引领下,推动多方的参与;通过强化社区组织成员的沟通交流,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以防止社会分层与冲突;平衡社区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之间的关系,应对社区组织内外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6.
于显洋  彭定萍 《兰州学刊》2012,(12):150-154
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化、均等化和人性化的便民便利服务,重塑社会秩序,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社区化和商业矛盾社会化是引发社区居民的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路径的双重约束下,加强社区商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以服务疏导和化解社区居民矛盾,建构居民参与、交流和沟通的服务空间和物理平台,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理念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北社会剧烈变迁引发的社区矛盾冲突问题可划分为七种类型,即:政府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问题;房主与房管部门及物业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方面的矛盾冲突问题;失业下岗人员社区就业和家庭矛盾冲突问题;社区内组织间及社区与居民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进社区引发的矛盾冲突问题。社会变迁是引发这些社区矛盾冲突产生的重要根源,应以社区冲突为突破口加强东北城市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是伴随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而出现的新兴社会现象.现阶段.社区业主维权动机日渐多元,经济权益性维权、自治权利性维权、政治权利性维权相互渗透、依次递进;维权方式方法日益多样和专业,主要有行政式维权、司法式维权、技术式维权、商业式维权、职业式维权、政治参与式维权等;维权主体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个体自发式维权、群体自觉式维权及团体组织化维权层级递进,维权活动政治化趋势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9.
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作为三社联动的内在变量,三者的关系决定三社联动的模式转换。基于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我国社区三社联动呈现出从"嵌入式"到"内生式"再到"融入式"的发展趋势。"嵌入式"三社联动促成了社区治理从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转变,但造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边缘化的不良局面。"内生式"三社联动开创了社会组织由外引到内生的培育路径,却带来了社区治理主体的排斥与冲突,耗散了社区治理力量。"融入式"三社联动是对"嵌入式"三社联动和"内生式"三社联动的超越与反思,它构建了社会化、专业化、协同化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三社联动模式转换的过程是居民自治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治理、社会调节、社区自治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区能力是社会政策的一个新兴领域,社区能力所蕴含的社区主体能动性及其政策导向为研究居民幸福感提供了分析工具。已有研究探讨了社区能力建设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而忽略了社区效能感及社区社会工作在提高幸福感方面可能具有的影响。利用厦门市和深圳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稳健聚类回归方法,对社区能力、社区效能感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能力与社区外在效能感对居民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引入社区社会工作方法,提高社区效能感和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业小区在城市近郊形成规模化聚集区,城市核心区居民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以"居委会辖区"为基础、脱离业主/居民最大房产利益,将物业小区排斥在外的街居制基层社会组织,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性质。社区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物业小区没有被纳入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处于一种事实上被"弃管"的状态,导致业主维权和社会冲突不断。面对社区类型、地理分布和人口构成的巨大变迁,基层社会组织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应该重新界定社区概念和社区的组织定位,承认居民的私人房产利益,推动以居民诉求为核心的新社区建设运动,重新建构以"居住小区"为基础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盛  罗璟 《人文杂志》2022,(3):21-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人们的心理状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社区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单元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区防疫的非常态情况下,社区组织程度对社区治理和居民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对社区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个体状态、社区特征、社区组织等角度探究了影响社区居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发现,提升社区组织程度能有效改善社区居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处于社区管制下的心理状态。进而指出,应通过加强社区组织意识以提升社区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以补充社区组织后备实力,以及应关注社区整体情况,有针对性投放资源等方式,为疫情常态化时期社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以昆明市S社区居委会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居民广泛的社区参与是西方社区发展实践的经验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动力来自于政府 ,而非社会自身 ,因此 ,城市居民缺乏社区参与的传统和社区参与的意识。居民对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普遍缺乏参与的动机和愿望 ,这一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了一个社区居委会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通过对这一个案中居民社区参与的基本特点的描述 ,力图找到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可能原因 ,并就如何提高居民社区参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社联动”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专业社工介入社区建设和发展。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在社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社区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市场力量介入不够等问题。完善“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需要建构“行政、自治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结构,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大力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加强社区与企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地方社区是受到灾难直接影响的对象,社区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仅凭自己的力量克服灾难重创,需要在更大的社会系统支持下,逐渐恢复秩序和活力.以社区为基础的抗灾和重建理念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出发,尊重社区自身的主体权利和根本需要.在基本手段上则是建立专业化的社区服务网络和争取居民参与;在抗灾和重建的每一阶段,都把各种社区服务网络和社区居民参与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居民参与过程调整社区发展体制,重建物质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校园社区广场舞是井冈山大学校园社区居民共享的一种社区舞蹈文化。校园社区广场舞呈现明显的特点。与广场舞扰民社区相比,校园社区在公共文化的场地、草根需求与文化供给具有优越性。校园社区广场舞为解决广场舞扰民带来新的反思。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利用社区居民的自我组织,组建学术讲座等志愿队伍来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由一杯水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在社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社区工作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但在中国的社区中,政府和居民到底哪个才是社区的主体呢?通过对于社区工作的实务经验与反思来思考关于社区主体性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对于社区主体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区矫正目标的有力保障.围绕社区矫正的目标,要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能力;完善社会工作的政策体系,构建社区矫正的制度条件;实现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夯实社区矫正工作的群众基础;重视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社区冲突的再生产是当前我国基层冲突延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北京市某回迁社区房屋质量冲突从原本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商业利益纠纷问题,最终发展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稳定乃至城市秩序的多起群体性事件。其中,基层政府、开发商、法院、民众等社区冲突主体均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采取符合社会规范的冲突应对策略,却导致了社区冲突的再生产,其中拥有合理诉求的民众成为推动社区冲突再生产的直接主体。这启示我们,在应对社区冲突时首先要在制度建设与改革上着眼于社区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让民众真正参与到附带着较多资源分配的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获得民众对公共政策实实在在的认同,并培养民众自主解决冲突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抑制冲突再生产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的冲突日益凸显.冲突涉及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众多利益相关者,诱因从宏观角度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冲突的主要诱因,居民就业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利益分配不均是核心影响因子,环境污染、淳朴民风破坏、交通压力、居民生活水平没有有效提升是重要影响因子.为实现景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公共投资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