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地方虽然已开始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实践,但是,如何正确认识规模经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怎样解决规模经营中的相关矛盾,以及规模经营应当坚持哪些条件等,仍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一、土地规模经营的客观必然性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农村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井非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即农村由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迈进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可归结为三个方面:1.农村改革深化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适合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当长期保持稳定.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存在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臻 《学术研究》2003,3(10):76-79
针对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配置土地发展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和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法律思考 ,旨在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十年以来,家庭经营在农村的地位已经确立。如何使分散的家庭经营与现代商品经济的要求,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耦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当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在农村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户有条件以现代化技术来改造农业。我以为,这种观点不符合中国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出路,是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出发点、探索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路子。下面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了我国农业“两个飞跃”的观点,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高度来看待。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结合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常是指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土地规模经营问题正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一些地区也为之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土地规模经营在现时的中国农村经济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其发展前景如何?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种种的问题值得人们冷静三思,深入分析。本本拟对此作一番透视与剖析,以求更全面、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完全解决经常困扰人们的粮食问题,现在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注视着耕地的适渡规模经营,希望通过它带来农业的新飞跃。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在四川农村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随着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改变目前经营规模过小而又十分分散的状况,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乃至较长时期内要普遍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不可能的。比较而言,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将在农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并形成较好的土地连片经营之后才能实现。因此,要想在较长时期内取得农业的较快发展,较好地解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省农村合作经济研讨会于1987年2月17日至21日在枣庄市薛城区召开。会议主要就土地规模经营、农村社会化服务、股份式合作及衣付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土地规模经营问题与会同志认为,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工副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根据条件和可能,积极引导、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以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从近几年的实践就可以看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造成我国"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其技术成因是农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而农地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的制度根源则是现行的土地制度。解决"三农"问题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二是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路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通过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完成市民化,才能在减少农村农业人口的同时使农村户均土地逐步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从而最终走出"三农"困境。  相似文献   

9.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农业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课题,也是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的农业政策之一。规模经营的实质,在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间数量上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目的是促进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近几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它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权来改变劳动力和土地组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既维持了农村双层经营形式,又达到了土地集中的目的,不仅能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而且能使土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它对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的发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烟台市几年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情况,我们认为实行这一经营方式,并不是把分户经营的土地,机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简单地相加,而是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在干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小规模分散经营固有的缺陷和劣势逐渐暴露了出来,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由于具有克服小规模分散经营弊端的优点,向我们提供了一条促进农业未来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途径,它在我国推行的重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已为人们所共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失时机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积极地构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机制无疑是决定性因素。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意义来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机制的。 我们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机制包括紧密联系,彼此继启,互为一体的三大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中观发育机制、宏观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权细分、分工深化与农业服务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关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基本沿袭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思路,忽视了规模经营的分工本质。产权权利的不断细分及交易,有助于深化分工,提高效率,但与此同时,随之提高的交易成本也会逐渐耗散分工的经济收益,阻碍分工深化。根据产权细分——分工深化——规模经营的分析框架,以经营权流转为基础的农地规模经营,内生高昂的交易成本,而通过经营权细分及交易所实现的农业服务规模经营,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的规模经济收益和分工效率。在农户存在对土地的身份财产权和在位控制权诉求的刚性约束条件下,推进农业服务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的实践与启示》一书,以我国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对土地规模经营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迄今为止,这是我所读到的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研究对象,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内容充实,系统性较强的一部研究性专著。(一)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沿海地区土地规模经营先行发展起来。经济发达国家多数土地经营规模都比较大,其农业产出一般能获得规模报酬,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也具有规模报酬的特点。我们知道,无论是就农业企业个…  相似文献   

14.
试析土地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 ,其严重滞后既影响到农村和全社会的稳定 ,又制约着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经济效率。在农村目前条件下 ,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较好解决以上矛盾 ,即 :在长期坚持农户土地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 ,将土地集中进行规模经营 ;产品则在承包者和使用者之间分配 ;农民依据承包权得到一定收益以保障基本生活 ,使用者则根据其要素投入得到相应收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商品生产的逐步发展,农业经营规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规模经营的含义,一般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单位劳力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能经营的土地面积。它是针对“人人有耕地,户户都种田”小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主要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把农业劳力转向非农产业来实现的。但在经济和乡镇企业都不发达的新疆,土地的规模经营除了发展乡镇企业这一条路以外,还有没有别的途径呢?今年初,我们对塔城地区29个专业大户进行剖析以后,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大力发展开发农业,通过发展开发性的专业大户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外出务工、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型农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豫南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务农人员中生产能手数量和其所在集体内可用于规模耕种的土地数量决定了适度规模可操作的规模上限,同时,当地经济水平和土地亩均受益决定了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下限。农业规模经营的大小与土地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无关,狭小的土地面积并不能阻碍土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机械化的推进。劳动力机会成本的大小是影响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影响土地的流转速度和集中程度,适度农业经营规模的实现取决于非农收入或者说种植业以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继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3年又推行了土地承包制,从而在分配经营上打破了以往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管理体制。农村第一步改革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缩小了土地经营规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想把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作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论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这离不开土地规模经营。在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依靠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建立为土地经营大户提供融资的机制,发展农协组织和现代农业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有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农业规模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的产物。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农业规模经营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通过由家庭联产承包制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扬弃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统一经营、极端平均主义分配僵化模式的基础上,农户家庭成了土地经营的基层单位。在“均田承包”土地的基础上,随着农户的分化,地块面积也在缩小。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朱文强 《河北学刊》2006,26(5):148-152
本文以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为例,说明农业土地经营小型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人民公社对土地曾实行了大规模经营,由于诸多弊端,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重新回到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在无锡、保定地区,随着农民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村集体或工商企业,从而出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喜人现象。但是,这种较高成本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是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才能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