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的意义同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有关。市场化经济促发的中国城市的真正蜕变是20世纪90年代历史境遇的重要表征之一,考查近一个阶段的女性话语,是无法忽略这一具有非常意义的时代征候的。随着现代都市的日趋孕育成熟,身居大都市的女作家们在受都市文化意识浸染的同时,也自然要对都市有所表达,这不仅仅体现在她们对都市、对都市女性的着力书写上,身为都市女性,她们的言说本身即隐含了都市的视角和立场,都市构成了都市女性生存的背景和制约力量,同时也成为对这种生存的一种阐释。 较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社会生活和社…  相似文献   

2.
“都市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现象之一,其出现显然与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考察“都市文学”的概念及其生成语境的前提下,依次探讨其发展脉络、作品主人公的身份、精神面貌,以及运用空间理论、后现代地理学探讨其系列问题,进而延伸至世纪初文学的“进城”与“返乡”等问题,既可以勾勒90年代以来都市文学的基本脉络,同时,也可以拓展文化视野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90年代的文坛,“新”“后”辉映。“新都市小说”的出笼使“一度行走得很是寂寞”①的广州作家张欣近两年声誉日隆。不同于早先写京城的王朔,他似乎与“后”纠缠不清,其“顽主系列”全然一副解构颠覆的架势,而张欣则和“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始终以一种达观自适、不无忧郁的城市“中产阶级”②立场和心态观照她生活的那座南国都市,沉静机敏,不无调侃地书写着当今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讲敕着他们的得失荣枯、悲喜歌哭。她苦心经营的还算丰盈的果实就是近年为人称道的“新都市系列”小说。手头有张欣的两部集子:《真纯依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以降,台湾的都市文学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发展,其主题演绎与形式变化愈发缤纷多元,其间,女作家的创作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聚焦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朱天文解严后的短篇小说创作,集中探讨她对物化都市的感觉主义的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5.
2 0世纪 90年代的女作家把握住自身的性别优势 ,在叙事层面对母性存在做了多个维度的书写。不论是对潜藏的“母性恶”的书写 ,还是从母女场景向同性情谊的转移 ,以及对“母爱”的重新言说 ,都体现了 90年代女性写作的深刻反省和洞察能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华文女作家有着新的写作姿态 ,这便是与城市联姻 ,在都市中写女性 ,以女性视角写都市。其视角之一是女装 ,之二是女色 ,之三是女行。在 2 0世纪末的城市文学中 ,女性文学价值保持着先锋姿态。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都市居民生活的最大变迁 ,事实上是以“家居”为中心展开的。住房条件的改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集中代表了都市居民生活条件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拉动了内需、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从一个方面无言地表达了改革开放给民众带来的具体利益。我们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 ,“购房”、“装修”、“家具”等词汇 ,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使用者兴致盎然的背后 ,隐含着他们对生活的梦想、满足甚至夸耀。事实表明 ,语言是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表意形式和符号 ,它不仅传达着人们对生活关注的兴奋领域 ,同…  相似文献   

8.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一种突出现象,它不以记述身边琐事为中心,也不突出女性传统意义上被压抑的灵肉冲突,反而以童年记忆、成长期性意识以及同性之恋和自恋作为文本的主要结构。这种个人化写作无疑受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尤其是“躯体写作”对女性欲望的深掘这一理论的影响。女作家们超越女性的一般历史情境和现实处境,深入女性生命的本体,书写她们的身体与欲望,这是对女性文学的新突破。然而,拘泥于男性文化批评视阈的人,往往只见身体而不见灵魂,只注意物质而不关注思想。使得这些优秀的女作家们陷入深深的忧郁和孤独,她们的文本创作隐含了创作主体的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都市,作为现代化成果的集中体现,开始成为众多文学样式表现的对象。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话剧,也将都市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话剧舞台上出现了大量以都市为视角,展示都市生活和都市人生存状态的都市话剧。本文将从都市话剧的界定入手,分析其在90年代产生的原因,总结其创作内容上所采取的策略和艺术上的审美追求并对都市话剧在90年代的生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1.
数以百万计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之余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一种低级的农场偷菜网络游戏,表面上反映的是都市白领积极追寻的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激励心理,而本质上却是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所引发的心理焦虑的衍射.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阶级正在迅速的成长壮大.但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都市白领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开心农场"的出现和都市白领对"农场偷菜"的热衷追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求情感释放和渲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左怀建 《社会科学》2002,(11):77-80
施济美是近几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所开始关注的 4 0年代海派著名青年女作家。但其人生姿态与创作姿态均与当时典型海派作家如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不同。对于 4 0年代人性普遍异化、精神普遍退场、世俗普遍泛化的都市市民人生 ,施济美表示出深长的绝望与忧伤。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坚持“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守望 ,成为对于现代人类生存的另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时尚》杂志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繁华 《河北学刊》2004,24(4):107-112
中产阶级在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显赫的称谓。这个阶级的具体界定虽然尚不明确 ,但它的身份、地位和趣味却日见凸显。人们对优裕物质生活的向往本无可非议 ,但这个阶级在享受制度化、格式化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却也付出了精神独立和被物质欲望支配的代价。另一方面 ,表达这个阶级趣味和意识形态的陈情者与代言者也应运而生。《时尚》杂志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它表达的所有内容和倾向 ,集中地体现了中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中国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文化趣味已经有了标准的中国版 ,这个标准就是《时尚》提供的标准 ;而“中产阶级”的身份向往 ,可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未被道出的最大“时尚”。  相似文献   

14.
关键  李泽淳 《理论界》2005,(4):203-204,141
上世纪90年代一批作家创作了一批都市小说。这批都市小说自出现到渐成气候,评论界的反映一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本文试图从这批都市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文本体现的人文思考、叙事技巧以及小说的局限等方面对其进行整体的评价。一、文学史价值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在鲁迅、老舍、茅盾、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等作家笔下,出现了一大批色彩斑斓的“都市文学”佳作。但是,建国后,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文学观念和文学队伍的构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的小说占据了文坛很大…  相似文献   

15.
刚好是今年5月上旬,突然接到加拿大一位华裔女作家的来信,她自小生长在上海,上世纪90年代才去留学而后定居加国。几年没联系了,她的第一句话竟然劈头就是:“中国人都变坏了,只认识钱,不讲道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台湾短篇小说呈现出一片蓬勃景象,涌现出一大批文坛新秀。他们敢于尝试、借鉴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借助“黑夜”这一特殊意象,大胆探索现代都市,尤其是台北人的内心世界,灵魂在都市黑夜中赤裸着,自省、放逐、甚至膨胀着无穷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郭亚明 《学术研究》2006,(7):125-129
张欣敏锐地捕捉并真实地描写了90年代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来的都市的新特质,她的小说抓住了都市语境下各种具有戏剧色彩的人生片段和生活场景,感受着社会转型中都市传统价值式微和都市人在社会剧变中产生的虚无、恐慌。同时,张欣十分关注都市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她的作品承载了她本人作为女性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她对生活的观照和考察。  相似文献   

18.
余颖 《家庭科技》2002,(12):4-5
“春天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等什么?”今年,这样一条俏皮的短信息在手机间“热烈”传播。 这样的短信息对都市里的“丁克”家庭来讲,无疑成了“瞌睡时碰到的枕头”。“丁克”是英文缩写,双收入无子女的意思。在都市青年人尤其是白领夫妇中,选择“丁克”家庭生活的人正有逐渐增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新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对欧美政党政治造成了深刻影响.新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社会民主党围绕着新中产阶级的改革使得他们在90年代后半期重新获得了执政地位.与此同时,欧美政治议程开始发生转变:从关注经济问题的"一元政治"转向关注经济、环境、教育、道德、同性恋、女权主义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多元政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小小说女作家群概观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崛起的小小说领域里一批女作家通过创作实绩呈现着独立姿态,充实和提高了小小说这一发展迅速的文体,并极大丰富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某些本质精神,“她们”的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