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伸冤》是鲁迅和瞿秋白继《王道诗话》之后,合作的第二篇杂文。这篇杂文也是先由翟秋白执笔写成,然后由鲁迅作文字上的修改,请许广平誊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干”,寄给《申报·自由谈》发表的。翟秋白写作的日期是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发表的日期为三月九日。翟秋白原来的题目是《苦闷的答复》,鲁迅改题为《伸冤》。《苦闷的管复》今收入《瞿秋白文集》第二卷,《伸冤》当对即由鲁迅编入自己的杂文集《伪自由书》。《苦闷的答复》是什么意思?原来,一九三三年二月,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在巴  相似文献   

2.
《伪自由书》是鲁迅先生的第七部杂文集,共收杂文43篇(其中9篇由瞿秋白执笔),系1933年1月至5月间作。这些杂文中绝大多数都在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上发表过。1933年10月由青光书局用北新书局的名义出版。《自由谈》名曰“自由”,实际上鲁迅先生并不能自由地在这个园地上“驰骋”,“自由”“不过是一句反话”。(《伪自由书·前记》)所以当他编集时便以“伪自由”作书名,强烈地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所谓“言论自由”的虚伪性。在当时日益严重的压迫下,这些杂文是怎样写作、发表的?这本集子又是怎样出版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些探索。并钩稽文章中的一些有关史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三年的一月到五月间,鲁迅适应现实的阶级斗争的需求,以他“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的杂文,在《申报》的付刊《自由谈》上,和敌人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斗争。《伪自由书》便是这次光辉的战斗的结集。鲁迅说:“所谓‘自由谈’,其实是不自由的”,“‘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伪自由书·前记》)。这些杂文,在当时“文禁如毛,缇骑遍野”的白色恐怖下,只能是“带了锁链的跳舞”。“伪自由书”的命题,便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辛辣的讽刺。附在《伪自由书》出版时的《后记》,并没有另外发表,但《伪自由书》发行后,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现代杂文,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战斗里程。杂文是中国新文学最早诞生的文学作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同时也开始了现代杂文的历史。在呼唤思想革新的启蒙中,在“打倒孔家店”的战斗中,议论性的散文就呼啸而出,不过当时还没有杂文这个名目。1918年4月,《新青年》四卷四期开辟了“随感录”专栏,成为现代杂文运动的开端。当年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前驱者,几乎都是杂文的作者。其中,鲁迅由于辛勤拓荒,锲而不舍,成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的奠基人和开路先锋。 1924年11月,由鲁迅、周作人等主办的《语丝》月刊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个以登载杂文为主的期刊。到了三十年代,杂文创作蔚为大观。1932年12月,“《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茅盾《多事而活跃的岁月》)杂文逐渐成为一种独创性的文体。杂文这种文体的概念,是由鲁迅最早界定的,并且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夭道”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或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见,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而这些杂文不仅当时没有收集出版,解放后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在《茅盾全集》正在出版,收入的也不多,因此。我把这些杂文收集起来,略加注释和考证,发表出来,供茅盾工作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我的注释和考证如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时代性与战斗性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贯表现在先生伟大的全部文学遗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在杂文这一特殊形式的写作上,那种精神,也更为鲜明突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战斗性。鲁迅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写的“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南腔北调集),曾指出散文小品应在“挣扎和战斗”的基础上生存及发展。所以他本人的写作,即是以“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杂文,给“五四”以来新散文“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关于鲁迅杂文的时代性和战斗性,一九三三年革命文艺的伟大理论家瞿秋白,在所编“鲁迅杂感选集”的“序言”上,有过正确的阐明。瞿秋白就鲁迅杂文产生的时代原因和战斗使命,作出极卓越和全面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对鲁迅先生杂文艺术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给先生取个绰号,叫做“杂感专家”。对此,瞿秋白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专’在‘杂’里,显然含有鄙视的意思。可是,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意义。”(《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的,鲁迅杂文的战斗作用与艺术价值是得到了世界公认的。国际主义战士史沫特莱曾经这样评价先生从事的杂文创作:“他把他的笔只当成一种武器——简直是一枝匕首——用来批评政治。……通过这些政治批评,畅流着中国的和西方的二支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瞿秋白、鲁迅这两位伟人的名字是如此密不可分。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共同革命精神,他们的协同动作,他们的对杂文创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成就,确可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双峰并峙。“瞿秋白同志的杂文是和鲁迅的杂文同一类型而具有自己独立的风格和光芒的创作。这些杂文,可以和鲁迅的杂文比拟,是  相似文献   

10.
作为"自由撰稿人"作家,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深受文学生产场域和政治权力场域的制约。但鲁迅并非被动接受这些场域关系的限制,而是积极主动地应对它们,为自己的卖文为生和无畏抗争争取最大的言说空间。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大量杂文,就是他积极应对场域限制的产物。主动适应报纸的风格和版面需要,自觉调整杂文的内容与风格,并在政府当局的文网之下机智言说,让鲁迅的"自由谈"杂文深受读者欢迎,引领一时文风,在为鲁迅赢得了高额稿费的同时,也让其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宣扬。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瞿秋白的杂文创作,其历史的战斗价值也正如他俩在现代革命文学史上的伟大历史功绩一样是不可磨灭的。周扬曾有过十分明确的论述:三十年代初他俩一起“参与和指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率领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促成了革命文学的空前繁荣”。这理当包括鲁迅和瞿秋白杂文创  相似文献   

12.
一切假革命反革命的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往往打着最“革命”的旗号,以极“左”的面目出现,干着破坏革命的罪恶勾当。鲁迅曾对这种人作过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使他们“麒麟皮下露出马脚”。鲁迅杂文《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就是一篇揭露那些貌似革命,实际上极不革命或有害革命的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的战斗檄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思想文化战线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些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文人,疯狂地推行这条“左”倾路线,就连当时“最求和平,最不鼓动革命”的资产阶级报纸《申报》也忽然“急进”起来,发表出“貌似革命”的文章。鲁迅深知这些“拉大旗作为虎皮”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以极为激动的心情,阅读了鲁迅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五月,从未收入文集的战斗杂文《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不仅是因为这篇遗佚近五十年的鲁迅杂文从此重新同广大的读者见面,更重要的是《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表现了鲁迅对当时革命形势和阶级关系无比深刻的洞察力,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将成为我们研究鲁迅思想的发展,鲁迅在这个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态度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离开我们整整五十年了。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他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威信的领导人之一,而且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诗人和杂文作家。瞿秋白象鲁迅一样,是最早举起如椽的大笔,把杂文作为战斗武器进行冲杀的“凶猛的闯将”。他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为杂文“正名”的开创者,为中国杂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答国际文学社问》(收入《且介亭杂文》,以下简称《答问》)是鲁迅后期的一篇重要杂文。在这篇不满五百字的短文中,鲁迅热情地歌颂了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严正宣告:“我确切地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态度鲜明,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不失其强烈的战斗意义和鼓午作用。关于《答问》的写作时间,《且介亭杂文》中并未署明,但历来认为作于1934年3月23日,理由是“据手迹”。①最近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说明茅盾同志1956年4月8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而这  相似文献   

17.
《一种云》作于一九三一年九月三日,发表于当时的《北斗》月刊上。现收于《瞿秋白文集》第二卷的《乱弹》中。《乱弹》是一九三一年秋至一九三二年夏,瞿秋白因病在上海休养时,同鲁迅一起领导“左联”,在文化战线上和敌人战斗的产品。瞿秋白(一八九九——一九三五),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现代著名的作家、批评家和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常州没落的书香之家。一九二○年,参加了李大钊所领导  相似文献   

18.
“王道”、“仁政”是孔孟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他们最高的政治理想。两千多年来,从孔孟到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从蒋介石到林彪,也都把自己装扮成“暴政”的反对派、“王道”的鼓吹者和拥护者。历史上真有超阶级的“王道”“仁政”吗?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这篇杂文中深刻地指出:“在中国,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倘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 ,鲁迅先生在上海时 ,与瞿秋白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瞿秋白曾为鲁迅的杂文选集写过序 ,而鲁迅后来又为瞿秋白编了《乱弹》和《海上述林》来纪念他。一九三三年三月初 ,鲁迅为瞿秋白夫妇安顿了住处 ,并在那简朴的小亭子的墙上 ,挂上了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 :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以上所引 ,见李政民编《古今对联故事》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 986年 1 2月第一版第1 76 - 1 77页 ,可惜“知己”印成“知已” ,上联遂只能读成“人生得一知 ,已足矣” ,“知”可解释为知识或智慧 (知通智 ) ,联意…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文体的产生,首先是基于社会的需要。鲁迅的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①,它是为适应五四运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文艺武器而出现的。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杂文,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700篇,共130多万字,收在16本杂文集中。他的前期杂文包括从1918年至1927年以前的作品,收编为然风火《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个集子、共128篇,另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中还收有这一时期的杂文物余篇。总计前期杂文达170篇左右。关于杂文,鲁迅曾多次论述过,在《且介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