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外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虽然通过借入资金可以达到增加投资的目的,但是如果借债规模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确定外债适度规模,加强外债管理,是当前宏观调控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_一、影响新疆外债规模的制约因素1.是否连续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利用外资吸收能力的大小与受资国是否具备连续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借用外债而言,稳定且相对连续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减少投资风险和稳定外资投资收益,从而也是有效吸收外资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  相似文献   

2.
论外债规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研究外债规模:1、外债的必要规模。即考察一个国家在不考虑外债能否偿还时的外资需求数额; 2、外债的安全规模。即考察一个国家借用外债在超过了一个什么额度时就会出现偿债困难;3、外债的适度规模。即考察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在保持一个什么水平时,就会既满足国内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又不会导致偿债危机。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安全偿债率的对应及实证陶为群对外借款即外债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借债是以偿债为前提的,如果偿债负担超出偿债能力,就发生债务危机。把外债规模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内,是防止债务危机的重要保证。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有多种指标,但...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社会的结合外债的经济增长进程能否稳定进行下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适度外债规模的确定。对发展中国家政府来讲,虽然具体量化这一规模是非常困难的,但它却是国家债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有关适度债务规模确定的几个理论问题。适度外债规模的确定目前有两类办法,一类以外债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原则来确定,一类以某些纯现金流量指标来确定。前者认为外债用于何处无关宏旨,只要其作用于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只要这一增加的资本存量之边际收益高于外债  相似文献   

5.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6,(7):50-51,58
在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末,盛宣怀作为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官僚实业家,力主采取借洋债的办法解决开办实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致富”、“抵洋”、“保权”的思想支配下,盛宣怀主持并参与了多次借债活动,创办并经营了多个近代企业,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因借外债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以来,我省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外资的引进弥补了省内资金的短缺,促进了经济建设,效果是显著的。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近年来我省外债渠道日益增多,外债数量迅速增加,而外债统计监测与管理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目前我省外债余额究竟有多少?外债规模是否已超过了承受能力?对这些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  相似文献   

7.
宋菊翠  张铁石 《理论界》2006,(8):259-260
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承担着巨额的中长期外债。借用中长期外债的企业,由于债务剩余期限长,面临的风险更大,一旦企业出现偿债困难,将不可避免地转嫁给银行和财政,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因此,企业外债安全是国家外债安全的重要基础,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国家外债安全,加强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首笔航空外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伟 《天府新论》2005,(4):111-114
近代中国首笔航空外债诞生于北洋军阀时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残破,国家财政空虚,政府运行和实业发展长期仰赖外债恶性积累的结果。首笔航空外债以建立空军为主要动机,兼及民用航空的兴办,符合中国近代化的需要。本次借款所购飞机及设备,为飞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为民航运输航线的开辟准备了物质基础。但是,不顾实力的滥借外债,债务难以清偿,增加了财政负担,货物价款虚高,余款用途不明,飞机多次被军阀瓜分,主要用于军阀内战。因此,首笔航空外债成为近代外债史上之又一“恶”债,它再次揭示了只有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才能真正“利用外资”强国富民。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利用外资具有两重性:合理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能够加速本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利用不好,就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阻碍或破坏本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深刻地分析了波兰债务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波兰债务危机加深的原因及其阻碍波兰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我国应从波兰外债的教训中得到启示:防止外债失控,确定外债规模要适度,理顺外债结构,长、中、短期贷款结构要合理,利用外资要讲求效益,合理确定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①这就是我国法律关于债的定义。 我国历来有“欠债还钱”之说。这个“债”一般仅指财物的借贷或借用。而现代民法中的“债”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主要有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其他单方法律行为之债。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发展中外资适度规模的涵义及特点在经济发展中,一国可通过利用外资来缓解国内资本短缺的约束程度,填补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及要素缺口,从而加速其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外资规模的过大与过小均不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外资规模的过大要么制约于国内实际资本吸收能力而形成外资部分闲置或低效率使用的局面,要么制约于国内偿债能力而发生外债偿还困难,甚至会陷入相应的债务危机和困境;相反,外资规模的过小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中缺口的有效填补,也不利于国内既有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盛宣怀集官僚、买办、资本家于一身,是一个“亦官亦商”,联络“中外”的复杂人物.过去,经济史学界对盛宣怀的评价,大多是否定的,尤其他大借外债的行径更是被斥责为“卖国”和“投降”.其实,盛宣怀是一个矛盾性格的人物,他在借用外债方面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因此,对他在这方面的言行应当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陵合 《江汉论坛》2003,3(11):91-96
晚清最后几年,收回利权运动趋于式微。而从经济学理角度就债论债,肯定借款筑路的积极作用,逐渐为人注意。只是它的声音是微弱的,难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它只能是一股潜流。但是,它的出现一方面从反面印证了收回利权运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排拒外债中所体现出来的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当时一部人对铁路外债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国际间资金融通的认同。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部分认同,应是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利用外资之间难以取舍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政府战前十年时期公债适度规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公债适度规模理论 ,从中央财政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就国民政府战前十年时期公债规模大小相关指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公债负担率等进行了考察分析后 ,认为 ,无论从财政承受能力角度看、还是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角度看、亦或与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情况相比较 ,国民政府的公债规模都明显偏大。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对公债的一贯依赖性 ,这不仅使财政背上了沉重负担 ,也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 ,保证公债发行的专款专用 ,对国家债信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对改进国债工作的几点思考兰敏,黄英,徐先明国债,是国家依据自身的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的形式举措的各种债务,即国家所欠的内外债务。我国在1959一1980年经过20多年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债空白时期后,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为国家筹集了...  相似文献   

16.
债务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然而不幸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个问题没有一个透辟而正确的认识。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们一直是以“既无外债,也无内债”为荣和自豪,或者是片面地认为借外债是接受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是遭受剥削,这样一来,使我们白白错过了许多利用国外资金的好机会。现在回想起以前的那种“清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人口规律是: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同时也使他们自身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并在由市场调节的过程中总是必然地过滤出一定规模的低质量劳动力作为失业人口。适度规模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是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和恒定现象,而且更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科学理政是新形势下对国家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为民执政、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重在要求从人民利益出发,用好行政权而不要乱用权。而做到科学理政,不仅要强化约束力和增强动力,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一、应把科学理政作为一条工作标准。首先,要根据行政管理的实践,明确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内容。通过集中培训或制度建设等形式,了解并不断强化行政管理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把科学管理作为一项工作制度,细化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内容,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的意识。要善于对行政管理是否科学的问题进行辨识。如果不了解行政管理的…  相似文献   

19.
国债发行规模适度与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是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承购者的应债能力或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从我国近年国债发行的实际情况看,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国债依存度较高,财政的还本付息压力沉重。因此,“十五”期间在确定国债发行规模时,应适当放慢国债数量的增长速度,主要考虑财政功能的发挥,并注意压缩财政赤字。  相似文献   

20.
阳信生 《船山学刊》2003,(1):56-58,91
正立场。当清政府不顾人民的强烈反对 ,大举借外债修路 ,出卖路权时 ,龙璋起而反对。他积极鼓动招股自办以抵制外债 ,先后发起组织“铁路股东共济会事务所”、“股东发起会”(被选举为办事员 )、“湘路协赞会”等 ,并刊行《湘路新志》(任主编 )、《湘路周报》等杂志 ,进行保路斗争。龙璋还以湖南商务总会总理的名义领衔呈文湖南巡抚杨文鼎要求铁路商办 ,为推动集股拒债 ,促成路工 ,维护路权 ,不遗余力。为实现己志 ,龙璋积极投身近代实业 ,如开办实业学校 ,创办汽船公司、开济、利济轮船公司、醴陵湖南瓷业公司、平民工艺厂、军用干粮厂、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