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认清坚持“两个必然”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自身发展阶段搞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就是超越自身发展阶段造成的结果.以史为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经济和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比较发达阶段迈进,我们在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上仍需延续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但与初级阶段又有较大差别,我们的社会主义因素会逐步增多.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缓慢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及时制定出未来发展方略,有计划、分阶段、依层次逐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评述了蒋学模的经济思想以及他严谨的治学作风。文章着重分析评价了蒋学模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思想:1.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探索与创新;2.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存关系的阐发;3.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探索;4.对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分析;5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商品关系的探索;6.对计划和市场结合的调节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无论社会主义的那个阶段都必须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然而,公有制采取何种形式则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个阶段生产力水平作相应的选择,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公有制也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长期以来,由于“一大二公”的思想影响,不顾社会生产力水平,盲目发展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题和关键是既要坚持公有制又要改革公有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面,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必须对旧体制束缚的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这是一项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最深刻最全面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市场取向与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这是我们考虑一切有关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商品经济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取向的改革。所谓改革的市场取向是指,以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建立能发展市场调节激励作用的机制,建立与市场规律、市场运行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为目标的改革。以市场为取向,意味着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基础上。重新塑造经济活动的主体。重新调整社会各部门、企业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主体首先必须是市场主体,这里的关系亦首先必须是市场关系。可能出现的责难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是否意味着放弃计划?是否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一) 计划与市场作为一对范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被人为地夸大,以至于视作如冰炭不可同炉。实际上,在经济、社会乃至自然界,具有矛盾性而安然并存、相互作用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什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此为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展开,正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大力发展商品经营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人“同一些违法分子、不法外商互相勾结、互相利用。钻改革的空子,买空卖空、倒买倒卖、  相似文献   

8.
(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对社会主义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作用。为了做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保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必须坚持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当前的深化改革,正朝着完善国家调控机制、发育市场机制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三线并进”的方向发展。从理论上说,三者并行不悖,目标一致。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涉及中央、地方、企业的利益上的磨擦,还难以做到稳定、协调发展。因此,通过治理整顿、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立法,保证国家(政府)调控手段、市场机制和经济主体经营行为的法律化、制度化,促使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何干强 《西部论坛》2019,29(3):1-13
科学地研究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它们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时代的先进生产方式体系,包含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消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固有弊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不但要遵循社会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还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反作用的规律,巩固和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在现实经济中,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降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上升,为此,建议把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整体上振兴国有经济,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11.
张美君  魏胤亭 《广西社会科学》2007,(12):I0001-I0003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系,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党的文件中,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的提法是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其改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所有权的社会化董德刚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公有制占主体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活公有制经济,然而,从实践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使经济和政治统一起来,是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只有坚持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才能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经济责任制,是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制度。但是,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由思想政治工作来作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说: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有了公有制也就保证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责任制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只要有经济上的措施就够了。这个说法,从基本点上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十五大报告所阐述的党的基本纲领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和完善”,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充分表明,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还根据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认为这两者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对于我国各地区如何进一步渊整好生产关系,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后十几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这一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宣扬什么中国的“出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可以统一兼容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不可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的一面,但这些矛盾可以通过优化公有制和商品经济运行环境来解决。提出从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商品生产者的区别、商品的等价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得失的区别、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商品所有权的区别来认识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统一性。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兼顾商品生产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坚持国家调控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争论已经不多了。但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要不要实行指令性计划,看法还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官僚主义和瞎指挥。因此,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不一定要实行指令性计划,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这种看法值得商榷。一、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具有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因而它必须由一个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社会中心来掌握和支配,并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用权统一起来。当国家还存在的时候,这个社会中心就只能是国家机关,即由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并  相似文献   

19.
粮食流通如何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二者结合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能否保持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发展。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搞好粮食流通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然同时受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20年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我国的改革事业,整整走过了20年光辉而艰难曲折的历程。20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取向,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从最初的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朝着市场化这个方向前进。改革过程中困难、矛盾、问题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