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背景下,研究了不同碳限额与交易机制对低碳技术投资决策的影响,以期识别电力供应链企业投资低碳技术的边界。【设计/方法】构建了由发电商和售电商组建的二级电力供应链,采用逆向归纳法,求得不同模型下的均衡解,对均衡解展开敏感性以及比较分析。【结论/发现】当单位碳配额较大时,基准法下的低碳投资水平、批发电价和售电商以及外地发电商的利润均大于祖父法下相应的均衡解;同时,受到地方保护的本地发电商的利润在基准法和祖父法下均大于外地发电商的利润;此外,电力需求量、批发电价和售电商以及外地发电商的利润在基准法和祖父法下都分别随着地方保护力度、单位碳排放量和低碳技术投资成本系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在碳排放权限额与交易政策环境下,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企业选择低碳技术投资时机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实物期权理论评估碳交易价格不确定情况下供应链低碳技术投资具有的期权价值, 建立供应链低碳技术投资时机决策的基本模型, 在此基础上, 构建考虑供应链内部合作的低碳技术投资博弈模型, 重点讨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对投资时机与转移支付比例进行决策的均衡策略。基于上述模型, 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低碳技术投资时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碳减排率水平、碳价波动率、企业间转移支付比例等因素会对低碳投资门槛产生影响, 供应链企业应综合评价碳价波动下低碳技术投资的期权价值, 合理选择投资时机与转移支付比例的最佳平衡点, 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并保障供应链协调与投资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已经给全球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积极推行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与此同时,学者们也采用实证、模型等范式对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且缺乏关于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的文献综述。鉴于此,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展开综述分析,这将丰富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的研究内容,并为碳交易市场的运营提供参考。【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角度包括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微观角度主要是指企业运营层面,并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将其归类、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通过对碳限额与交易机制领域内的107篇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综述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望:一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中碳价格的研究;二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三是对多种碳减排政策的研究;四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中碳减排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建立三级供应链减排微分博弈模型及相应的集中决策模型,得到微分博弈和集中决策下的动态均衡策略、供应商原材料减排量及制造商产品减排量的最优轨迹,给出改进后满足个体理性的三级供应链多目标决策合作博弈利润协调方法。通过数值算例、灵敏度分析发现:与微分博弈情形相比,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总利润、供应商与制造商减排量都更大;供应商、制造商减排效率及零售商促销效率的提高,既有利于增加供应链总利润,也有利于供应商、制造商减排;为了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碳交易价格进行适当管制。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对全要素碳效率(TFCE)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且存在争议,研究碳交易试点对TFCE的影响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2002—2017年26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SBM模型测算了TFCE,并通过PSM-DID模型分析了碳试点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碳试点对TFCE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一线城市和直辖市具有更便捷的条件进行技术创新、产业调整和资源配置,因此,碳试点促进了这些城市的TFCE。然而,碳试点对普通城市的TFCE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对创新的挤出效应导致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碳交易机制,促进企业培训碳市场相关人才,提高碳市场信息透明度与可得性,扩大低碳技术与管理手段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格控制的税收手段和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手段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两个经济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手段的理论依据是资源稀缺性理论和产权交易理论。《京都议定书》的三个灵活减排机制推动了碳排放权交易。欧盟减排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规范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尽管碳排放权交易手段在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运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研究也需拓展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存在需求量不确定的问题,在模糊理论和采购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建筑材料在模糊需求情况下的最优采购.运用模糊理论描述了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建立了模糊需求和订货费均为模糊参数的建筑材料采购决策模型,利用符号距离法和重心法进行解模糊来优化,确定建筑材料采购的最佳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批量.  相似文献   

8.
考虑由制造商和能源管理公司(EMC)组成的碳排放权供应链系统。面对政府关于碳排放量的限制以及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形成,处于下游的制造商需要投资减排以符合规制的要求,但过高的边际减排成本迫使其考虑寻求拥有较低边际减排成本的上游EMC来帮助自身减排。同时制造商需要对产品的价格重新做决策以将减排所取得的利润按一定的分享比例返还给EMC,进而使得EMC获利。本文对两种契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契约条件下的最优定价与减排决策主要依赖于两主体的边际减排成本及碳交易价格;分享比例的逐渐降低使得制造商会考虑其与EMC边际减排成本的差值;不同分享契约条件下所产生的制造商利润的差值存在临界值,而对于EMC来说,利润分享能给其带来更多的利润值。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为此推出的减排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必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减排技术投资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库存决策的影响, 基于Arrow-Carlin模型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动态生产库存模型, 分析减排技术投资可变时制造型企业的最优生产率、库存水平、成本、碳交易量与碳排放量, 并与不存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 制造商倾向于减少碳排放, 出售部分碳排放配额, 生产计划波动性减少, 生产库存成本增加, 总成本下降;增加减排技术投资, 制造商会出售更多的碳排放配额, 生产计划波动性增加, 库存下降, 总成本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碳交易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我国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为市场参与者建立交易的机制和平台,即建立一个有效的碳市场交易机制势在必行。应用PEST分析模型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提取出4个主成分用以反映全部指标信息,以期为企业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系统可分为三部分:国家经济安全警度系统、国家经济安全常规预警指标系统和国家经济安全突发预警指标系统。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在国家经济安全常规预警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得到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两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其各自独特的运作模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典范。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在碳排放交易模式、节能配额制度以及惩罚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通过确定评价因素、因素权重等建立模型来评价高校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为高校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考核、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成本变量,主要分析信息成本加剧CDM机制的失衡的各类市场形态,再提出以"碳权"交易所的信息功能克服由于信息成本问题所加剧的失衡问题,防止我国在参与CDM机制过程中,陷入仅被廉价地掠夺低成本减排能力,却忽视发展高可持续性项目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相似文献   

16.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及模型 ,通过建立电力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对隶属函数 ,并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和指标权重 ,对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优选评价 ,取得了满意结果 ,为公司业绩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理分区视角下的农业碳效应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评估我国七大区域农业碳效应的同时对其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剖析了各地区农业碳效应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七大区域均表现出了农业净碳汇特征,其中以华东地区净碳汇量最大,西北地区最少;所有区域相比2000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且以东北地区增幅最大,西南地区增幅最小.②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居于全国第一位,高达1.680,而华南地区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最高,为1.241;各区域所呈现的演变轨迹集中表现为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先升后降、轻微下降等几类形态;根据各自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贡献能力的数值差异可将七大区域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等四种类型.③经济因素、效率因素以及劳动力因素在影响农业净碳汇量变化方面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且经济因素为驱动因素,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为抑制因素;而结构因素具有两面性特征且作用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焦点之一是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 利用灰色关联系数对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算了1990—2009年山东省的碳排放量;运用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 山东省的碳排放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联程度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是一种以探询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价值体系。围绕政治主体(实体)、社会规范、政治秩序力这三个政治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理,以天命、人性、阴阳这三个基本哲学命题为本体论依据,以君权神授、血缘认同、古远传统、精英崇拜为合法性资源,儒家建构一个精巧的政治秩序样式,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出了精致的安排。在结构安排上,坚持以“三纲八目、内圣外王”为总纲,以“己—家—君(国)”为秩序载体、以三纲五常为秩序规范、以仁政和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在作用机理上,主张“天理—礼法—人情”、“天—君—民”的三角互动和“天—君—臣—民”、“己—家—国”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