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中国近现代独特的文化现象。20 至40 年代的旧海派标志着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高峰,推出了一大批文化巨人。50 年代以后, 随着各种社会变革的发生, 旧海派逐渐衰微。原先云起霞蒸、八方竞争的文化格局不复存在, 加之文化重心北移, 至80 年代末, 旧海派已经沦亡。同时, 京派文化也因为失去其海派文化的对立面而消亡。海派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重商重迁的海洋化胸襟, 重视人的原始生存力与创造智慧, 并且格外关注时尚文化与市民趣味。旧海派的沦亡实际上正是这种文化氛围、机制与精神的沦亡。新海派的建设是极为艰难的, 新旧海派文化的接轨已不再可能, 随着代表旧海派文化时尚精神的港台流行文化的崛起, 人们对海派文化的企图重建可能仅仅是对旧海派赫然成就的永恒回忆与纪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派电影理论话语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主要有4个动因,4个依托,并显现着4个方面鲜明特色。在旧海派电影文化的积淀中升华、创新的新海派电影文化,既应“海纳百川”,又应“百川归海”,既葆有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又相融相合于中国整体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海派文化不仅彰显了上海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上海市设计创新政策的落地与推进,上海的本土设计逐渐在全球设计界崭露头角,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海派设计特色。本研究从实用主义设计哲学出发,分析了海派文化熏陶下,海派实用主义设计的兴起,进一步探讨了海派实用主义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途径,为海派创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派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都市文化,它主要由吴越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混杂而成.以海派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海派文学的商业性、现代性是研究的热点,其传统性则有待于拓展、深化.从传统文化角度加强海派文学研究.有助于把握海派文学的全貌、本质,也有助于认识海派文学精神的复杂、多元,揭示海派文学的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5.
旗袍的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战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殖民化、商业化的上海社会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倾向,独特的文化环境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受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和商业消费因素推动,旗袍得到了改良,发展成为现代旗袍。海派旗袍具有端庄、典雅、韵秀的审美魅力,成为当时女性主流服装,也成为现代旗袍的代表样式。当代服装设计师只有把握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色,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海派影业重铸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庆典的喜庆的氛围中,作为中国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上海电影却在困境中期待下一次辉煌。在一个从业者和管理者眼里,困境与机遇永远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海派文化,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角度,都有研究.我这里只想从移民人口的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两个率先,是党和国家对上海提出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也是上海所处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海派文化”学术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所蕴涵的时髦(或曰“现代”)、求变、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十分突出。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致力于发展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文化底蕴是不行的。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正在于对“海派文化”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以彰显“海派文化”的特有魅力,服务于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精英一词指的是人类经过竞争的苛刻选择之后,留下的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精英集团"历来对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上海的外来精英这个群体的存在,是海派文化包容的结果;这个群体的发展,又为海派文化注入了新鲜内容,从而成为海派文化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小津电影"是日本电影史上的奇迹;是传统性与现代性唱和的典范;也是日本电影研究中恒在的课题.以"小津电影"的代表作<晚春>和<东京物语>为对象,考查"小津电影"的风格特征.民族性与现代性表征等指标,揭示"小津电影"的发展演变与审美魅力是"片论"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的开放性、个体性、商业性,使上海文学具有先锋性、多元性、消费性的特征,逐渐形成了上海文学独特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文学的传统开始逐渐弱化。虽然新时期的上海文学有着新的生机、新的面貌,但是在继承上海文学传统中仍然有着诸多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从总体上讲 ,是鉴赏者观赏影视艺术作品 (客体 )时产生的感受、理解——即审美认识和审美评判。在这一过程中 ,鉴赏者要调动审美感觉、知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 ,进而形成有机统一的、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影视艺术鉴赏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审美直觉感受——体验和理解——超越与升华三个阶段来描述。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电影美学视域中的价值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在纪实之外还存在“奇观本性”,电影美学是写实主义和技术主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数字技术直接继承前期技术主义传统,为艺术家发挥想象表情达意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技术引起了电影制作方式的变化,但不能因此而认为数字技术“颠覆”了电影本性。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电影之间不是一种替代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共存和互补。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考察上海法租界当局与电影业的关系。爬梳法租界管理电影业的档案可以得出:法租界存在着电影审查;法租界警务处和公共租界合作成立联合审查机构,维护法租界的安全秩序和租界的根本利益。这些考察能够填补上海法租界电影审查制度研究的空白,以新的视角研究审视上海近代电影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西(异民族间)的文化心理构成的异同导致其审美感受的异同,了解并认识中西的这种审美心理形态的异同性,能使我们达到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17.
明星公司主要代表了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戏人电影"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华公司则主要代表了更加注重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此也更富于艺术个性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人电影"与"作者电影"具有较多可比性,其艺术上的异同及其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正显示日久弥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构意指原始的造字意图,其着眼点始终重在对意义的表现。汉字构意的人文精神,主要涉及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仁者爱人、贵和尚中,重礼明分、尊祖敬宗;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表现为勤劳诚信、求善求美。汉字构意所反映的我国传统人文精神,有待我们深入发掘、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战略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战略文化传统具有历史延续性、文明关联性、价值观念主导性等特点 ,它从认知与判断战略环境、确定战略目标、选择战略手段与战争样式等方面影响一个国家的现实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