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文类体》是目前所见的孤本文献保存量最大的明文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今文类体》以按文体类别对搜集到的明刻别集进行直接拆分重编的方式,再现了编纂活动的原生面貌。该总集的孤本价值主要有三:一是文学价值,保存了明代17家31种孤本著述,可推进袁宏道、赵琦美等著名文人个案和《江南春》等文学现象研究;二是史学价值,可增补上海会馆社会史料、明朝与琉球外交史料和明代北虏边防史料;三是校勘与辑佚价值,可补充众多作家的文集版本,为明别集的整理提供校勘版本,同时为明代诗、词、文等断代总集的编纂提供可资辑佚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说戏曲别集     
戏曲别集是一个客观存在。《诚斋传奇》是第一部戏曲别集。由作者本人命名的第一部戏曲别集是《大雅堂乐府》。明嘉靖年间为戏曲别集的开创时间。晚明与明清间戏曲别集批量出现。清代康雍乾嘉时期是戏曲别集的大发展阶段。晚清与民初的戏曲别集仍保持着相当的规模,但已为余绪。本文总得1 8 2种戏曲别集。  相似文献   

3.
评《四库全书总目》的晚明文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明文化组成部分的晚明文风,因其风貌的独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成于清代中期的《四库全书总目》中,便已对晚明文风作过全面的评述。遗憾的是,这种评述尚未引起今人的注意。这无疑与人们一向仅把《四库全书总目》视为一部文献学著作,而忽视其在文学史、批评史和文化史方面的价值的态度有关。本文便欲从《四库全书总目》中,尤其是从比较起来更为人们所忽视的史部和子部提要中,发掘和整理清人对晚明文风的看法。由于价值观念的变迁,提要对晚明文风的否定性评价,在今天看来已很难接受。但作为一种过去的资料,提要的看法不仅仍有其历史的价值,而且倘能摆脱其偏见,则其中的很多见解在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明臣是中晚明著名山人,著述颇丰,但散藏各地,版本又未经考订,直接影响了对其文学思想的研究。通过访查图书馆和古籍书目,对沈明臣著述版本进行梳理,发现有16种,其中集部14种,史部2种,且大多流传下来。沈明臣著述版本梳理有三方面价值:其一是文学价值,有助于明代诗学研究和文献整理;其二是史料价值,如考订出《孤愤集》可为胡宗宪案提供相关史料;其三是版本价值,如梳理出《青溪集》《帆前集》是稀见本,而《丰对楼文集》更是海内外孤本。  相似文献   

5.
野史是中国史学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史学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晚清这一封建社会的末期,野史得到了较大发展,关于晚清历史的野史记载也更为广博。戊戌变法作为晚清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其野史记载更是不胜枚举。此类野史资料对于研究戊戌变法相关历史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需要对其史料状况进行充分的发掘、研究、整理和利用,从而发挥出该部分野史史料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最早系统载录广西文献者当推清代谢启昆《广西通志.艺文略》,其后《近代广西经籍志》、《广西省述作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诸书各有贡献。20世纪40年代,陈柱、黄华表开始整理广西地方古籍;80年代以来,广西古籍整理成果渐丰,而以莫乃群主编《桂苑书林丛书》成就最高。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则是对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中作家别集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也是对广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一次比较深入的发掘研究和重要创获。这些广西地方古籍,对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世贞的著述主要分布在史部和集部,《弇山堂别集》、《弇州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为王世贞作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弇州山人续稿》卷数最多,刊刻时间最晚,在王世贞作品中地位最重。考察《弇州山人续稿》的成书、版本是王世贞全集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王世贞去世前已将《弇州山人续稿》整理完毕,却因经济拮据而未能刊刻,后来因王氏子弟管护不善,至万历二十七年刊印时,《弇州山人续稿》已散佚二十余卷,后来又发现十一卷,遂补刻为《附集》。《弇州山人续稿》有明抄本、明刻本、清抄本,明刻本又分初印本、后印本。《弇州山人续稿》版本复杂,卷帙浩繁,成于多人之手,有重收、散佚、校勘错误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辽史·世表》是探究契丹族源的重要史料,今人所见之《辽史》为元人作品,由于其成书仓促,错误讹漏较多,当时修史时所参引的资料如耶律俨之《实录》、陈大任之《辽史》,今天均无法得见。因此对《辽史》中史料史源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根源,才能对契丹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辽史·世表》是探究契丹族源的重要史料,今人所见之《辽史》为元人作品,由于其成书仓促,错误讹漏较多,当时修史时所参引的资料如耶律俨之《实录》、陈大任之《辽史》,今天均无法得见。因此对《辽史》中史料史源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根源,才能对契丹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学界对其著述搜集、整理起步较早。在《曾国藩全集》出版后,曾国藩仍有不少佚作被陆续发现,而《学海月刊》中的四篇曾国藩集外文尚未被学界关注。这四篇集外文可为全面研究曾国藩的文学观念、交游状况、学术涉略等提供更为丰富的一手材料,也具有补清史之缺的史料价值,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1.
爵位封授在封建王朝官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辽史·百官志》中对爵位的封授、设置情况未有记载.为从史料中窥见端倪,笔者对辽代爵位封授情况进行了初步整理,在对有关封王情况的整理过程中,发现《辽史》中部分相关记载似有疏漏之处.现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型世言》真实地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生活,再现了晚明动荡不安的国势,对于晚明朝廷上宦官乱国、边境上女真族危及大明安危、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乃至于浙江海啸等重大事件皆有反映。《型世言》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作品,颇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倭北虏”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现象,与之相对应,同时期史部地理类著述中亦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史籍与边塞史籍。郑若曾《筹海图编》是明代海防著述的典范之作。在明嘉靖以后至清鸦片战争之前,影响广泛,不少海防图籍以及日本相关之论著,皆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魏焕《皇明九边考》则为明代边政志书中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明代北部边疆与明蒙关系的一手史料。由《筹海图编》与《皇明九边考》的对比可以发现,两部史籍关注内容虽大相迥异,但在编撰体例、著述目的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却有相通之处。明代海防史籍的产生晚于边塞史籍,前者借鉴了后者的成例。  相似文献   

14.
《重庆诗歌访谈》是近年来重庆诗歌研究收获的颇具代表性的史料性著述,通过围绕诗人自身创作总结、诗歌历史与现状、诗歌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三大重点话题,对现当代重庆诗歌发展作全面“摸家底”和深度观照,是一项充满积极诗学意义和深刻影响的新诗活态史料发掘工作及诗歌基础研究工作,对当前及今后的重庆诗歌发展和中国新诗活态史料发掘保存工作不无裨益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朱志先 《南都学坛》2011,31(4):35-40
《千百年眼》是晚明张燧的读书札记,其间既有精辟的史论,亦有严谨的史考,尤以新见迭出为学界所称道。但从史源学的角度而言,《千百年眼》与李贽著述有紧密的联系,李贽的《焚书》、《藏书》、《续藏书》等,皆为张燧所征引或抄录。依《千百年眼》内容而言,李贽著述对张燧的学术视野、《千百年眼》的编订及内容选材上都有很大影响。通过辨析《千百年眼》与李贽著述的关系,既可窥见其史源问题,又可发掘张燧"异端"思想之渊源。  相似文献   

16.
湘军与晚清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原本是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南地区创建的一支地方武装,但是湘军出现后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湘军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湘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既是军事集团,又是政治集团,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团.<湘军史料丛刊>的整理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澳门《行政》总4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 ,在中葡两国史料未通过翻译为对方历史研究人员充分掌握之前 ,一本澳门史的编写不可能具有科学性和历史真实性。既然我们承认 ,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 ,那么其500年沧桑也应由两国学者根据双方的史料来撰写。这样 ,才可能有一部不带定语的澳门史 ,即一部有共识的澳门史问世。近年来 ,澳门、祖国内地及葡萄牙对史料的发掘、整理及出版予以一定的重视 ,尤其是澳门基金会在此方面起步较早 ,成绩逐步显现。澳门基金会策划、出版的史料计有 :《葡中关系史料汇编》、《中葡澳门交涉史料》、《马楂多…  相似文献   

18.
王重民先生《李清著述考》一文,对晚明重要史学家李清一生著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共考得李清著作二十种。今查阅明清之际各种目录书籍,发现王文对李清著述的考证尚不完备,其所考二十种著作中有十五种需要补述;并检得王文未考李清著作达十四种之多。依据各种目录书籍对李清著述进一步详加考索,可弥补王文考证之缺漏,并有利于李清著作的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再现市井生活的写实长卷,提供了诸多物质文化史的丰富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服饰描写,不仅呈现了当时的服饰时尚状况,而且映射出其时的社会风气。以《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服饰为例,透过潘金莲服饰的形制、质料、色彩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管窥晚明的世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晚明纵欲风气下的女性自觉;二是晚明才女文化的兴盛及其对女子品评标准的转向;三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女性经济的相对独立。诚然,这三方面的内容不能涵括晚明世风的全部,但从潘金莲的服饰出发而观察到的晚明世风的情形,也从某种角度彰显了服饰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晚明时期,朝廷内部日益激烈的党争,成为晚明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党争是明朝衰败直至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书于清顺治年间的《樵史通俗演义》,是以记叙晚明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党争是其有意识反映的重要主题.《樵史通俗演义》描述明代党争过程全面而详细,评价党争的态度相对客观而公正.尽管该书在史实叙述中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失实之处,但在反映晚明党争方面堪称是一部全景式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