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铜器上所见西周中期的社会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周史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武、成、康、昭四世为早期;穆、恭、懿、孝、夷五世为中期;厉、宣、幽三世为晚期。西周中期是周代历史的转折时期。“转折”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流行的答案是“由盛转衰”。这样的内涵界定,如果仅仅从政治史的角度而言,似无不可。但如果从经济、礼制、思想等大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则不免有概念化之嫌。文献中固然有“穆王即位王道衰微”之说,但亦有“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之载。西周中期留给了我们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不仅青铜器的铭文,而且它们的器形、纹饰、组合、功用等都充满了大量的历史内容和丰富含义。这一处丰富的宝藏,前贤已做过开拓性的研究。本文不揣譾陋,以青铜器为主要资料,对西周中期的社会变迁及其性质略陈己见,以就教于方家鸿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世界各个文明古国古代哲学的发生,都遵循 着这一人类认识发展的共同规律。但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宗教形式会产生出特点各异 的哲学,这也同样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宗教,是直接从原始宗教演 化而来的反映宗法奴隶制社会现实的宗教,经过西周的宗教维新,它的典型形式就变成了天 命论。西周天命论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理性精神,因而,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发生的最初 根源。同时西周天命论和春秋无神论思潮的特点也先天地规定了中国古代早期哲学的一些思 维特点和理论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一部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画卷──读《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刘新田由祝晏君、叶林生撰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一书是专门研究我国人事制度的专著,它有三个方面特声、。首先,这本书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我国从西汉到明清时期官员的选拔、考绩、监察、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为官之道──古代“官箴”述论时运生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官是国家机关中有一定等级的公职人员;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撰写官箴的目的是劝诫官员从政为善。中国从先秦开始,几乎各代都有官箴,官箴文献也十分丰富。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官箴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和特...  相似文献   

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是古史研究者征引最多的文句之一。这似乎表明,把祭祀与战争列为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学术界是基本认同的。但是,在古史研究中,工作做得最不充分的,恰恰是这两个方面。在极左思潮的长期影响下,祭祀被视为事鬼敬神之道,几乎处于被摒弃的境地,很少有人涉足。军事研究则不同,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放手研究的领域,可惜,我们迟迟拿不出一部中国军事通史。中国是世界上古典军事科学发煌最早的国家之一,而研究的现状如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最近,我们终于读到了军事科学院主…  相似文献   

6.
道统和政统──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余英时先生,擅长于现代学术方法和观点解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取得了不少成绩。最近读了余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两本论文集,受益良多,故为此文。1只要提及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人们就会立即想到君主专制、君尊臣卑、宦官干政、外戚篡权这些与民主社会格格不久的历史现象。许多学人认为,这些怪象都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因而要建立新的政治法律模式,首要的任务就是打倒孔家店。这是“五四”前后人们努力的方向,尤以“文革”时期为最。余英时先生没有接受这种流行的然而是不正确的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方光华中国古代史学从史官制度中产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则是由孔子修《春秋》开端的。孔子认为历史是人群活动的陈迹("其事则齐桓晋文"),而史学则是史家主体意识在.历史记述中的体现("其义则丘窃取...  相似文献   

8.
来自现实的反腐力作──《苍天在上》戴翊陆天明的小说《苍天在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力作。这部作品使我联想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一段名言:“不管出版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如果里面没有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如果里面不写出我们今天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李大钊先生在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之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静的文化。他说:“吾人于东西之文明,发见一绝异之特质,即动的与静的而已矣。东方文明之特质,全为静的;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文明与生活,盖相为因果者,惟其有动的文明,所以有动的生活;惟其有静的生活,所以有静的文明。故东方之生活为静的生活,西方之生活为动的生活。”①这里所说的“东方文明”实即指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本文将讨论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独特的社会氛围中所培养起来的“静”的生活情趣及走向宁静的心路历程。        …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陈超南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是突出的标志之一。宋代许多科技成就在该书中均有记载或评价。沈括亦有很高的科技建树。例如,在该书第430条中根据古生物的化石推断海陆的变迁,这比欧洲达尔文...  相似文献   

11.
李道荣在高校教写作十多年,对当代写作学的理论体系可谓了然于心。鉴于写作学界对中国古代写作学研究的薄弱,于是他便由当初的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转入中国古代写作学的研究,并立志写出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写作学研究的学术专著,这无疑表征出他的志存高远。但是,要在古代写作学的系统研究上登堂入室,并窥其堂奥,谈何容易。道荣硬是凭着一股执拗的求索精神,钻研数年,拿出了一部令学术界同行颔首的近三十万字的专著《中国古代写作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值得庆贺。《概论》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构架新颖,体系完备。一般…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一个人就教了三千个学生。他在晚年,在编纂教材和读物中,同时对中国远古文献典籍作了整理和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内《乐经》失传,故亦称《五经》。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因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诗学研究的应有之义。而作为创作媒介的汉语,由于自身是种空间性语言以及其语法的空间性,则必然使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具有空间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一、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他的重农言论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在农业特征论者那里,他几乎成了救命稻草式的人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济论》一书,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就几乎成为空白。《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①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张利群,黄小明探溯中国鉴赏理论的源头,自然就会寻根至孔子。孔子的《论语》以三言两语的语录式阐经说理,尤其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可谓开启鉴赏实践之先河,引导出后来的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文艺批评形式的出现,并...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历史观念的客观性空白这一事实出发,进而发现,中国古代可能存在着历史观的空白。在没有历史观的前提下,发展出一种独特而成熟的史学观。这种史学观的标准形态和经典模式就是“《春秋》观”。现代不少史学家基于自己的不正常的历史观眼光更习惯于误解古代史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史学及有关历史文献中,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是清晰的;而史评即关于史学自身如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则显得模糊。为了推进史论与史评的深入研究,区分史论、史评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我们可以把史评称之为史学批评,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职权起源和衍化,是氏族社会后期向奴隶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权结构形成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又是涉及到国家管理体制起源和运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政权只有通过一定的职权系统才能产生效应。职权系统的研究并不是静止式的官制剖析,也不是象对国家起源问题那样作全面的宏观探讨,而是仅仅就国家管理机构职能的本身,进行动态的、低层次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国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媒介传达自己的意志。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国家,主要是以书面文字——文书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意志。这些文书就是古代的公文。我国《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决。”这里所说的“书契”就是文字,“百官”就是国家机关官员。可见,公文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和国家是公文产生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的金融改革──背景、目标、难点、影响和策略[加]耿庆武,刘溶沧,何德旭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中枢。中国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和果断举措,已引起中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评述和探讨。一、加快金融改革: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