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半亚细亚国家”的国情,认为正是这一国情制约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俄国正处于相当长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俄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列宁晚年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提出来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甚发达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尖锐地提到列宁和俄国共产党人面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曾提出过许多光辉的论述,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许多设想。但是,他们当时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并以无产阶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为前提的。然而,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特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条件,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象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同时,由于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只能靠俄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去探索。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创立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并且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当时的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而且国民经济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在  相似文献   

4.
当无产阶级在俄国夺取了政权,并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以后,列宁就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俄国人民的面前。并向苏维埃俄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俄罗斯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变成真正富强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目标,列宁制定了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和计划,并告诫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家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既要防止“拿政治  相似文献   

5.
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学说,是列宁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生产力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不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但是,历史的进程超出了马克思的原来设想。社会主义首先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经济落后的国家里,是无法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的。而只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样的中间环节,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列宁所处的历史条件,他所阐  相似文献   

6.
苏维埃俄国建立初期,经历过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上述历史时期的形成,有当时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是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方面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成果。当时俄国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苏维埃俄国,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商品和货币问题?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初步揭示了生产力不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早在1908年,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下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实践——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已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意见,但对列宁思想的演变,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人愿就这些问题略述管见,希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本文依据列宁晚年的有关著作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侧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立足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这一主线,对生产力范畴及其历史作用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处理俄国五种经济成分相互关系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的新发挥;新经济政策探索苏维埃俄国的政治上层建筑革新、建设和文化建设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历史辩证法等。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本文从新经济政策确立的历史背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历史命运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二月革命结束到十月起义胜利,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一阶段,他主张在俄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但反对立即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立即直接实施社会主义。长期以来学术界误解了列宁这一阶段的思想。从十月起义胜利到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二个阶段,他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进而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1921年春以后,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三个阶段,他提出,相对于俄国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条件而言,资本主义是“幸福”,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必须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这意味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发展生产力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个新课题:就是象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走向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和设想。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这种设想不可能给建设社会主义提供详尽的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小农占优势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得更少,因而正确回答这一课题的是列宁。列宁领导布尔什维  相似文献   

12.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并创造性地将文化建设理论应用于实践来解决俄国的实际问题。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低潮时期,列宁改变革命高潮阶段对杜马的抵制策略,将杜马视为合法斗争的重要方式并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参选第三届国家杜马。然而党内出现了不顾客观形势变化而盲目抵制杜马的“左”的召回派。他们只看到杜马作为资产阶级机构的反动性,却忽视了无产阶级借助杜马推进革命进程的迫切性。对此,列宁从实际出发辩证分析了抵制杜马的原因,揭示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内在的辩证法”,批判了召回派“离开党的政治路线”、僵化教条、“左”的取消主义的错误。列宁的批判还具有对召回主义背后哲学唯心主义元批判的深层次逻辑。列宁对杜马问题的辩证分析及对党内错误思潮的批判,推动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也对当前坚持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短短几年中,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的论证,坚持认为他在1918年提出、在1921年之后得到丰富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途径,并把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俄国叫“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六十年后,邓小平以实践唯物主义作指导,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两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俄、中这样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18年夏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和评价存在着分岐,同时对这一时期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也颇有争议。如实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本来面貌,正确把握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前后的思想动态,深入研究列宁在实践中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我们缅怀列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业绩时,不能不想到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创性发展。那就是列宁不仅把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在俄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从当时的俄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政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在1921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不仅大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必须十分重视他在探索俄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前后思想的重大转折,着重抓住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转变到“迂回”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强调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色”和通过进行“全盘的改革”来建设俄国的社会主义等新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从这时开始,列宁有了七年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没有的。时间虽短,但是列宁在探索落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前人没有涉及到的课题,充实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指导落后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列宁最为注重的事情,也是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无疑是具有启迪性的。本文将着重论述列宁探索在落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全国政权,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管理社会主义企业,来组织和管理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应当实行“一长管理制”,并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论述。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关于“一长管理制”的论述,对于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体制,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粹主义最先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俄国,它的基本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主张跳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凡持有上述观点的派別皆称为民粹派。但随着时代、国度的不同,民粹派的阶级基础、实质和历史作用也不一样,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列宁在一九一二年发表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一方面指出当时中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观点,“同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