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女儿:中国农村的婚姻形式和老年支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湖北松滋的调查数据 ,研究中国农村子女的性别与婚姻形式和子女为父母提供老年支持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子女的性别和婚姻形式对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和家务帮助的可能性有显著的影响 ,但对提供农活帮助的可能性没有影响。据此 ,本文发现在松滋这样一个历史上嫁娶和招赘婚姻都被广为接受和实行的地区 ,女儿和儿子、嫁娶婚姻夫妻和招赘婚姻夫妻的养老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解决农村社会与老年保障和男孩偏好相关问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湖北省松滋县的调查数据,对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后,夫妻的婚姻形式对婚后保持与父母共居关系的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嫁娶婚姻夫妻、制度变化型和应时变化型"招赘"婚姻夫妻在婚后与父母共居时间上呈现递增的关系,婚后5年内是最可能改变与父母共居关系的时期.本文最后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探讨在嫁娶与招赘两种婚嫁模式下妇女对子女性别偏好的差异,旨在寻求一条从改变婚嫁模式入手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新路。结果表明:1.嫁娶婚嫁模式下妇女男性偏好强,女性偏好弱,招赘婚嫁模式下,招赘妇女女性偏好强于男性偏好,非招赘妇女性别偏好均衡。2.嫁娶婚嫁模式下妇女有一子或一子一女后,男性偏好依旧强;性别偏好在有了二子时才均衡。在有女无子时男性偏好达到顶点。本文揭示了婚嫁模式影响妇女性别偏好的原因,论证了靠转变婚嫁模式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略阳县两类招赘婚姻类型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茁 《人口研究》2002,26(1):59-66
利用略阳县男孩偏好文化传播抽样调查的数据 ,定量研究两类招赘婚姻的决定因素 :由人口因素导致的应时性类型和由经济因素导致的制度性类型。研究表明 ,应时性类型比制度性类型更常见 ,并且后者可以家庭内部传播而前者则不能。两种招赘婚姻类型的条件、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 ,决定因素也不相同。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和婚姻习俗的变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近年来出生性别比急剧升高,居全国之首。本文依据湖北历来存在的“嫁娶”与“招赘”两种婚嫁模式中,在嫁娶模式下人们重男轻女、偏好男孩和在招赘模式下,人们生育无性别偏好,出生性别比普遍正常的事实,提出将变革婚嫁模式作为治理出生性别比的治本之途。文章介绍了湖北大冶市率先通过变革婚嫁模式探索降低出生性别比的治本途径的生动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湘北夏村的数据统计和个案访谈,研究发现夏村的招赘婚姻在2000年以后迅速衰落,新型的"两头住"婚姻模式大量出现。"两头住"婚姻模式具有提高赘婿地位、兼顾双方父母、代际关系柔和、家庭关系和谐等特点。在村落社会中,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女性婚姻自主权、子代和父代的理性考量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招赘婚姻的以上变化。文章最后对学界观点进行简要讨论和回应,期待对招赘婚姻变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1 招赘婚姻的源渊 有关对婚姻与家庭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古人类进入智人时期后,婚姻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后经历了乱婚、两合氏群婚、对偶婚姻直至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对偶家庭是以母亲为中心,女子定居于本氏族,丈夫来自其它氏族,实行男到女家从妇而居的一种婚姻方式而形成的。表面看来这是与当前招赘婚姻相似的最早形式,但究其外表和内容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两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再次趋向合拢,婚姻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作为单个家庭都一直在谋求延续和抗争消亡。其中有的有女无儿户为了传宗接代就留女在家招婿上门,首开招赘婚姻的先河。我国云南省纳西族以没有女儿为绝后,家中无女,就抱养养女,或为男成员娶妻,娶来的媳妇就当“家长”或接班人,这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招赘婚姻了。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称:招赘是家庭在遇到因子女性别而导致传统意识中的“绝后”现象时而采取的一种婚姻形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婚姻现象,而是依附于当前社会传统婚姻之上的、为了维系传统婚姻的一种补救措施。如当前招赘家庭一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湖北省松滋县婚姻模式深访和个访的调查数据与资料 ,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农村汉族地区招赘婚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以定性方法分析了当地招赘婚姻的成因、内容、特点和对家庭关系和家庭养老的影响 ,探讨了它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婚姻形式与生育水平: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研究了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农村人口在社会转型中婚姻与生育的变化过程和后果 ,为在农村稳定低生育率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即婚姻之成立,是以男女双方依照法律和宗教习俗的规定结合为夫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演变进化。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相适应。我国少数民族目前的婚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不同婚姻形式下家庭财富代际转移模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父母投资回报假说 ,利用湖北省松滋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农村不同婚姻形式下家庭代际财富转移的模式及其形成机理 ,揭示了婚姻形式与家庭财富代际转移模式的密切关系 ,说明了招赘婚姻在农村家庭养老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婚嫁模式在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经验显示中国农村不同的婚嫁模式有刺激或抑制生育率增长的作用。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揭示了招赘婚嫁模式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和嫁娶婚嫁模式促成生育率增长的全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文章因此认为通过变革婚嫁模式来继续降低农村较高的出生率应是中国世纪之交人口控制策略的优选方案,提出了在短期内大范围地实现婚嫁模式变革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袁松  蒋骅 《南方人口》2016,(5):12-20
招婿婚姻在发达地区近郊村落成为一种流行的婚姻形式,并在择偶方式、姓氏规则、财产继承及养老义务等方面与传统入赘婚和现代嫁娶婚均有区别.而其流行的原因,是城镇化的拆迁安置政策以“从夫居”的文化背景设置利益分配方案,独女户意识到利益受损,又回到传统中寻求策略,并以招婿婚姻的方式获得其在村庄集体利益分配中的合法性.然而,驱动招婿婚姻的工具理性同时也酝酿着婚后的家庭危机,在“村改居”完成后,招婿婚姻呈现出很高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空间距离对个人择偶选择的限制,伴随劳动力资源流动范围的扩大而逐步减小。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研究了户籍差异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异地结合的夫妻幸福感更强;其次,户籍差异对婚姻幸福度的影响因户口类型、东中西部地区及收入阶层而呈现结构性差异,具体表现在:非农户口的个人,嫁娶异地配偶,幸福感会增强;东中西部比较而言,婚姻的互补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幸福感比较显著;而收入阶层越高,地域户籍差异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则越大,验证了双方事业、精神的互补性对主观幸福效用的增量作用。最后,文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加强了地域户籍差异影响婚姻幸福度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婚姻匹配问题(即谁与谁结婚问题)是婚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婚姻匹配问题的研究自延迟匹配机制提出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实证工具、方法和微观数据的不断完善,婚姻匹配的实证应用越来越多。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运用匹配理论对婚姻问题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探讨在中国仍然较少,相关实证研究更少。本文首先论述8种主要的婚姻匹配模型及其在实证研究上的应用及各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改进空间。其次阐述各种婚姻匹配模型在估算婚姻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结婚率及其影响因素、婚姻市场的正向匹配及其成因、彩礼和嫁妆、结婚和离婚等多个领域的实证应用最新进展。最后介绍婚姻匹配模型在中国婚姻市场的相关应用研究。决定婚姻匹配的因素众多,有诸如收入、教育水平、年龄、宗教、外貌等因素,但以往的研究较多使用对数线性模型对婚姻匹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直接利用匹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是婚姻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实证和理论角度利用婚姻匹配模型对影响婚姻形成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理解中国婚姻市场的稳定,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化,婚姻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女婚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人口学刊》2002,(4):32-35
利用 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分析影响妇女婚姻状态的社会经济因素 ,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 ,在有统计控制的条件下 ,检验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婚姻状态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 ,居住地、民族、教育程度、收入和地区各因素都有对婚姻状态独立而显著的影响。其中地区的影响最大 ,而其他因素没有系统性模式。对于收入、民族和地区的影响 ,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确立它们与婚姻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招赘婚姻对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意义杨勇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男子能做的事,妇女都能做,而有些妇女能做的事,则男子却做不到,因而许多民族把妇女认为是“文明之母”。这在原始社会母系...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婚姻满意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调查研究"课题收集的数据,从流动人口对婚姻生活的满意度和对配偶的满意度来描述流动人口的婚姻满意度状况,并对流动人口各方面的婚姻满意度随结婚年数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视角多因素的综合解释模型,对流动人口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夫妻关系维系因素、冲突解决方式、婚恋意愿、权利模式等是流动人口婚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流动女性的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锐 《西北人口》2010,31(5):71-76
文章利用"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调查研究"课题收集的数据,对流动女性的婚姻质量现状进行描述。在对中外关于流动人口和婚姻质量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流动女性婚姻质量因素的假设,进而对实证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条件、流动经历、物质条件以及婚育状况等都是流动女性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