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通过数学问题求解中的逆用定义、逆用公式、补集思想、正难则反和反客为主等解题方法,以及数学命题求证中的分析法、同一法、反证法和举反例等证明方法,详细论述了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反例,能消除思维的定势错觉、改变思维的僵化表现、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纠正思维的偏面倾向、修正思维的猜想谬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数学中的定势思维与反定势思维 ,指出了反定势思维在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思维定势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思维定势的突破——反思维定势的几种思维方法及思维定势与数学创造的关系,并且指出培养科学的思维定势对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从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和注重直觉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思维品质作为个体思维特点的表现,也是衡量和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毕竟它是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关键.审题是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培养思维品质的基础.所以,本文通过若干教学实例,阐明在数学解题的审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充实、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辐射.为此,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探析中学数学教学应当做到: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在数学经历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反例即与命题相矛盾的特例。在数学发展史上,反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的运用也是相当广泛的。恰当的反例不仅可以简捷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在举反例的过程中发展了智力,使学生在许多出乎意料的结论中打开眼界,拓宽思路,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1举反例挖错根,强调重要条件任何定理、公式、法则都有其条件,即应用范围,如果忽视了应用范围,解题就会出现谬误。例1已知。1,2:2是关于。的方程。’-(k-2)。…  相似文献   

9.
通过赏析数学文化中所孕育的创新思维,结合数学教育实践,探讨了在数学文化观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指出了遵循创新思维的规律。通过提出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对其研究动向、特征、解题模式及思维策略,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并就“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语用学理论的框架内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反问句是一种可以用来取得明显对比效果的语言手段:既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语言的礼貌程度。而且,反问句的使用还与中国文化中特定的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文章对反问句中的语用预设也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鉴于反问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语用失误,文章建议人们使用反问句时一定要谨慎.  相似文献   

12.
激问句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问句直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无疑而问的问句系列.《围城》激问句组有较为丰富的激问标记语,主要有"什么"为什么"怎么"难道"罢"么"呀"不是……么"P不P"格式等,也有一定量的零标记(无特定标记语)形式.在结构形式上有二句句组和三句句组,组合形式多样.《围城》激问句组是钱钟书语言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颇具语用价值.有心理、逻辑、审美等动因的激问句组,是有意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的"美丽的错误",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令人"银笑"(非"铅笑")的讽刺效果的形成.激问句组是交往理性的"围城"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曾普遍认为反问句和询问句在句法结构上没有什么区别。近些年来,陆续有几位学者探讨了反问句和询问句在句法结构上的异同。我们归纳出17大类反问句特有的句法结构,这些反问句特有的句法结构尤其是唯反问结构的存在提示人们,就共时平面的现代汉语而言,仅仅把反问句看作是语用问题的看法是有一定片面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反问句也是句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修辞的恰当使用能使英语新闻标题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英语新闻标题中主要的修辞方式包括音韵修辞格和词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标题,体会其中的寓意及美感。  相似文献   

15.
借助Panther&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问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一部分来转喻陈述。同时,这种转喻关系解释了为什么修辞问句的听话人能快速地解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语用视角,用言语行为做理论基础,以英文电影等为语料,对修辞疑问句的非询问功能现象做了解读与分析。整理出修辞疑问句的语用界定、语用解读。  相似文献   

17.
逻辑修辞手段是大部分难度较大论文的主要展开方式 ,而这样的文章是英语专业高级阅读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教授学生掌握逻辑修辞手段、注意逻辑修辞手法的变化、借助逻辑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能力 ,将有利于他们全面提高高年级阶段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修辞功能及其分析一向难以从量度上把握,现有研究通常以文学类文本为主,借助主观阅读对文本进行修辞方面的各种分析。本文借助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DocuScope修辞功能分析软件及相关统计分析工具,对美国两任总统的国情咨文(1993—2008)进行了修辞功能17个方面的定量分析,随后进行细致阅读配合该分析。结果发现,两任总统咨文的语言修辞功能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后续效果。本研究表明,基于DocuScope内置的修辞词典及其对语言行为类型的界定,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文本进行修辞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具有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是一种新思路,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现有的修辞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意义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中的问句以设问为主。穷尽描写表明,《文心雕龙》设问辞格的形式标记有单用、连用、套用三种情形。《文心雕龙》中的设问辞格有其语用意义,独具共时表达功用和历时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界,把图式论应用于英语阅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把图式论应用于英语写作的研究还不多见。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认知学的现代图式论,解构英语段落修辞图式和语篇修辞图式。通过构建英语写作修辞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并运用图式来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实现外语写作交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