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先秦关于逻辑命题的理论周云之应当承认,逻辑命题历来是逻辑史上最难捉摸的一个问题,它不像正名、推理那样比较容易直观地为人们所理解。在先秦,除少数名辩家讨论了命题和判断的性质和关系外,只有后期墨家是真正讨论了有关逻辑命题的理论,他们在这个领域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答马佩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式是用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代替思维形态中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的结果。由思维形态构成的理论是逻辑思想,逻辑思想是从逻辑思维发展为逻辑学的中介环节。名辩理论的出现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不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学。  相似文献   

3.
(1)韩非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些人,以韩非没有专门的逻辑著作为理由,不承认他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的地位。其实,韩非是中国古代一位应用逻辑专家。特别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说”,十分巧妙地表述了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精神实质,对中国逻辑思想史作出了值得称颂的贡献。(2)然而,至今我们对韩非的逻辑思想,特别是对他的“矛盾之说”研究得很不够。在罕见的几篇讨论韩非逻辑思想的著作中,对“矛盾之说”的理解也很不一致,其中不少问  相似文献   

4.
先秦逻辑思想在我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很特殊的。这直接关系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如果有,又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逻辑?作者主要分析先秦逻辑中的正名思想或正名逻辑的那个部分,试图指出,先秦名学不仅有其独特的逻辑内蕴,而且这种内蕴主要是属于形式关系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有生于无"是中国古代本体哲学的重要命题,道家、玄学和宋明理学都曾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论证了这一命题.正是各个流派千差万别、迥然相异的具体解释和界定,使"有生于无"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共同的话语结构和表述方式."有生于无"的出现,与中国古代哲学推崇的宇宙本体及其特征密切相关,是朦胧抽象、大而化之的宇宙本体派生万物的逻辑展开和具体运作."有生于无"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共同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流露出中国古代哲学一贯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必须假定自然现象中有规律,这是他全部工作的信念基石。因而,科学家必须认为世界是合平理性的,即合理的,理性要求规律是简单的,于是,科学家把简单性设定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因此,当人们说简单就是美时,应当加上一句:简单就是合理。追求逻辑上简单的心理倾向,在假说产生中起着巨大作用。这里首先应区分假说和理论,我们不赞同把理论看作被广泛接受的假说,把假说看作尚未被接受的理论的观点。假说必须是经验命题,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除了经验命题还必须包含一些逻辑命题;科学理论还必须包含命题变形规则,运用这些规则,可从经验命题(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是该理论独有的假说)和逻辑命题演算出无限的经验命题——其中若干可同观测结果相对照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萌芽辩证观念起,到明末清初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王夫之止,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哲人们曾经相继提出并竟相阐发富有辩证思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体系,盛开出一束束姹紫嫣红般智慧的花朵,既不断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宝库,又创造性地增添着人类认识史上真理的颗粒。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扎根于中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连珠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综合性推理的表述形式。严复翻译《穆勒名学》时,直接将三段论译作连珠,足见连珠体和三段论的可比性。本文试从性质、形式和目的等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在表面形式相近的同时,存在着很多根本的差异;并认为虽然连珠体这种尝试失败了,但仍可把它看作中国逻辑史上推理形式化的一个萌芽。  相似文献   

12.
墨辩是我国逻辑史上最光辉灿烂的典范,是我国古代辩者思想的集大成,也是在对先秦诸子学说的批判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坚持求真的逻辑原则、求胜的论辩宗旨,在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竖起了反对谬误和诡辩的旗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类推谬误论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系统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试图对章太炎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墨家逻辑学、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是世界文化史上三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印  相似文献   

14.
<正> 在逻辑史上,斯多葛派的重大贡献就是继亚里士多德建立了第一个名词逻辑系统(即三段论系统)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命题逻辑系统.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系统是一个古典的公理系统,而斯多葛命题逻辑系统则是一个古典的自然推理系统.在斯多葛派之前,麦加拉学派和逍遥学派已经研究过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但他们并没有建立一个命题逻辑系统,在逻辑史上首先把命题逻辑加以系统化,并建立了第一个自然推理系统的是斯多葛派.  相似文献   

15.
<正>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统一性是相对的”这个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并由毛泽东同志作了说明和发挥。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近年来这个问题又重新提起,有些同志干脆否认了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之间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说明对这一众所熟知的命题还应该进一步讨论。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命题提出的历史。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深入地触及到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问题的是黑格尔。他从“肯定自身的同一”,“否定是具有非同一规定的差别”,否定之否定则是同一与差别的统一入手(参见《小逻辑》第256页),把矛盾内部的否定性看作是辩证法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内在源泉,是矛盾的本质。他所说的否定性,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斗争性,并通过肯定与否定关系的探讨,深入到矛盾内部结构中去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语》逻辑思想浅析杨树森近些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专家们对“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研究较多,但多限于对孔子“正名”逻辑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影响的探讨。笔者认为,“正名”理论确实是孔子逻辑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孔子的逻辑思想不限于“正...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的历史认识中,最引人注目并产生深远的支配性影响的,是他的阶级观点亦即阶级斗争理论。他热情洋溢地歌颂古代的造反者、旧式农民的反抗运动,把几千年来被口诛笔伐的“盗贼匪寇”看作是历史上的革命者、历史前进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毛泽东给现代史学思想史增添的独具特色的新思想,也是中国史学思想史上一次最彻底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逻辑在墨翟、惠施和公孙龙诸人的实践逻辑基础上,至战国晚期的《墨辩》已日臻完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逻辑的体系(注)。以后,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况,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正名逻辑,而且继承和发展了《墨辩》的理论逻辑,对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将荀况与《墨辩》的概念理论作一集中的探讨,力图具体的阐明中国古代逻辑,在概念理论上的演变、成就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多认为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开创者是邓析,事实上邓析的逻辑思想远没有孔子丰富,邓析对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影响也远不及孔子,且邓析比孔子小6岁,由是观之,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应属孔子.本文拟从逻辑思想的产生、“正名”理论的提出和《论语》中的逻辑思想三个方面来讨论孔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学理内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有其深奥的学理价值。本文阐明宇宙系统论是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的宇宙观,在此指导下的古代传统农学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生态农学。古代传统农学理论体系与现代农业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系统、辩证的农业观。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理论体系在天、地、人、物四要素下展开,构成古代传统农学八大理论原理和三宜原则,体现了天地自然之精神。农业逻辑是一种生命的逻辑,如果农业逻辑演变为纯工业化逻辑,将会带来工业化农业对自然的伤害。建立在宇宙系统观之上的农学理论是切合自然本性的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