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创造力培养与跨文化理解两个方面来探讨艺术教育的功能 ,使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在科技创新和全球化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人才具有的特殊意义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岩彩画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美术的一部分。历史上由遣唐使传输至日本,日本画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从材料研发到表现语言都有新的发展。新时期以来,中国留日画家在秉承前辈改良中国画的愿景中将这一绘画重新带回中国。经过不断的推广与创新,最终完成了岩彩画在本土的现代复兴,从而使岩彩画成为中国美术中一次成功的推陈出新。在各高校内开展的岩彩画教学,更是依托本土石窟艺术资源,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持续深入的岩彩画理论探讨中,对这一绘画的来源生成及历史追溯有了清醒认识,岩彩画更成为凸显民族文化基因及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表征。对岩彩画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文化基因的解析,都是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理解岩彩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衍生、演变和传播,岩彩画也由此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互鉴、共生、创新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3.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统艺术是人类的艺术之母。数千年来,它之所以流行延续,传承不衰,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是与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调节功能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变更与发展,它所依附的封闭式社会结构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解体,所包含的古老意象层次和功利内容,已无法给予传承享用它的人们以精神的超越;现代人也不可能全部体味到前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全部审美情感、经验。它仅能作为民间传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装饰物,在日益缩小的民间群体中流传。它同自身的文化背景一样,面临着老化和抉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一种全新的文化情景中,民间传统艺术却以百倍的身价博得现代文明与都市芸芸众生的青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艺术文化时尚与潮流。也就是在多种不同文化交汇中的心理作用下,它实际上已默默地超越了自身,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情景与审美境界的跨越,获得了新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可以相互借鉴问题,以及某些可行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实际上,跨文化交际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词汇和短语层次、篇章层次和副语言层次等。文章认为语用学在跨文化研究中的独特作用,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结合,不仅能促进这两个研究方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必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话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对于跨文化对话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尤其对所涉及的对话资格问题、对话双方地位是否平等问题、文化通约性问题以及文化对话目的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思考。惟其如此,我们对跨文化对话才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否则对话有可能蜕变成迷失自我的"自我殖民主义"或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环境之生命线,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进步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艺术家重要的使命是艺术实践,艺术的创新创造为其实践之根本。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以直呈、挪用为特征的装置艺术是以对传统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反动而出现的现代艺术样式。实际上,考察艺术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装置艺术的产生有其现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上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现代艺术的模仿—再现—复制的发展和形式主义表现观念的极端发展中,分析考察了装置艺术赖以成立,得以产生的观念之源、根据与其艺术观演变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艺术史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对比分析了从古至今的艺术定义,论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流艺术定义作为普遍艺术理论的失败,为分析现代艺术的真伪以及现代艺术理论的解释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以直呈、挪用为特征的装置艺术是以对传统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反动而出现的现代艺术样式。实际上,考察艺术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装置艺术的产生有其现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上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现代艺术的模仿—再现—复制的发展和形式主义表现观念的极端发展中,分析考察了装置艺术赖以成立,得以产生的观念之源、根据与其艺术观演变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辩论非比寻常的智力交锋性质,决定它要以专家和公众的思辨认知、哲理趣味及语言美共识为转移,因此创造性地把握辩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宜本方立场宣陈的框架甚为重要。析题、提问、解题、立论、过滤全过程贯穿的正是当代辩论创造的美学与逻辑。  相似文献   

12.
幻觉与艺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创作一个重要缘由是心理平衡的需要 ,内向性创作作为类似于“精神分裂阵发”的艺术冲动 ,由内在压力引起 ,被无法摆脱的幻觉征服 ,最后通过作品带来身心的相对舒展。而作品在接受过程具有排解忧思、焦虑的作用。患者利用面具、傀儡、化妆等 ,通过戏剧扮演“重活”,能有效地治疗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学习语言时不能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学活动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以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 ,大多是在文化全球化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获得的 ,有其时效性、或然性和局限性。文化全球化拓宽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领域 ,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对传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第三产业成长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英语中,阅读教学并非一门孤立的课程,它涉及的学科众多纷繁,既有社会科学,又有自然科学,更是跨越寰宇,所以不具备较多学科的一些跨文化背景知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阅读本身又是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忽略了这个过程,阅读教学也是不可能达到圆满效果的.鉴于以上情况,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详细地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因素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学语言就是不断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的过程.因此,通过交际模式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发展之下,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合作当中,彼此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双方成功合作的关键,分析了跨文化的概念特征与跨文化翻译当中的语用失误情况,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交流通常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而电影语言则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国际语言,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无疑担当起了跨国交流的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顾名思义,跨文化传播无疑应是文化、传播并重。”[1]我们认为,电影不仅让中国人了解外国,而且也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非遗艺术专业在跨文化对外交际的口译过程中遇到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词汇缺失、术语翻译不规范、生硬死译等问题。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口译的特点,通过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释意对等,对高校非遗艺术专业跨文化交际的口译案例进行分析,解决了高校非遗艺术专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遗术语、话语、语篇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解他者性时应注意文化的3个特征:意义的系统性、主观性、受制于特殊辩证法。全球史受关注可由人类的两个动机解释:一是对普遍观念和理想的长期追求;二是使历史书写更接近科学模式,帮助民族之间超越分歧并共享人类团结意识。跨文化相遇历史研究者需关注3种主体性,以揭示文化双方由各自有关世界、社会和秩序的假设占据的内核,理解他者性常遭抗拒的原因,窥视地方历史与全球史重叠的空间。克服跨文化历史研究挑战的路径在于增强跨学科意识,关注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变迁的相互性及空间。任何文化适应都伴有去文化作用。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努力会比统一化企图更明智,矛盾的价值观将会共存,基于理解他者性的宽容会比同质化的企图更有为。跨文化历史能充当地方历史与全球史之间的纽带、社会之间增进理解的认知出发点,但只有在本土层面才能获取其全部深层意义。跨文化历史研究能弥合个体文化本质上的保护主义与要求其保护结构改变的全球化进程的鸿沟。他者性的注入归化为常态性时便成为文化变迁,因此研究者应审视输出者与接受者的本土层面,以及形成共有意义、协商身份、表达信念、复制价值观、塑造现实和秩序之象征表现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