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青海境内驿站、驿道及驿传役负担状况做了较深入探讨,对清代的驿传制度只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突厥,这个神奇的民族,总是在自己的旗帜上绣着一只恐怖的狼头,因为他们自认为是狼的后代。自从公元6世纪崛起于塞外,在之后的200多年里,这个狼族后裔在广袤的中国北方草原上纵横驰骋,罕逢敌手,他们甚至万里西征,直驱欧洲,不可一世。1000多年过去了,这个战马如云、响箭如雨、来去如惊风、恍恍如战神的狼之民族,早已在历史的天空下烟消云散,今日喧嚣于国际政治中的“突厥”,不过是某些心怀叵测之徒披上自制的狼衣,图谋实现他们分裂民族的险恶居心。历史的突厥已烟消云散突厥最初是生活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阿尔泰山地区的一支游牧部落,善于铁…  相似文献   

3.
熊猫趣谈     
美姑县,有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息着我国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世界瞩目的新闻动物,被誉为最会生儿育女的大熊猫“美美”就出生在这里。保护区内,居住着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就受到彝民自觉的保护。大熊猫性情温和,模样逗人喜爱,不伤人畜,人们总是将它视为吉祥动物。 1980年的一天夜晚,保护区的几位同志不辞辛苦在茫茫原始森林里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他们在丛林里围坐就餐,这时一只胖乎乎的家伙迈着笨拙的步伐向电筒光亮走来。大家吓了一跳,以为闯来一只大黑熊,正当准备自卫时,一位同志用手电筒看见了大熊猫的白眼圈儿,他高喊着,别打!是熊猫。原来这只大熊猫是见着光亮而来。有趣的是,它用前爪抓起  相似文献   

4.
在深情的注视中传达对兄弟民族的理解,在深切的关注和理解中表达对不同民族的印象。或许是长相厮守,或许只是一场邂逅,甚至只是看见一片风景,但你都会感受到它背后那化不开的民族情结…… 一、文明始于大西北,产生在高地上 问:周涛先生,您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西北》的总撰稿人,跑遍了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同摄制组的陕西作家高建群跑了一遍后,高建群对大西北的贫困落后表示了他的忧虑,他甚至写了一篇题名叫《西北狼在嚎叫》的文章,为大西北鸣不平。宁夏作家张贤亮也谈到了由于一些政策所造成的宁夏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牧道古歌     
北塔山在中蒙边境线上,为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牧场。库普沟是这里的一条狭长弯曲的深沟牧道,沟北陡壁上有远古时期的岩画:一公里长的岩壁上刻画着野山羊、野马、狼以及原始人围猎的场面,形象古拙无华豪放夸张,神秘莫测。我去考察岩画的奥秘,看见沟底有座高耸的平台,长年累月的洪水把平台冲刷成绝壁,像枯河道中一艘搁浅的巨轮;倒是哈萨克牧民铲出了围绕平台盘旋上升的台阶,我登临其上,便望见了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个匍匐在地上的人,手掌上绑着木块,膝盖上包着皮垫,用五体投地的方式叩拜着心中的圣殿。当他抬起头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一张被艳阳炙烤得红得发黑且干燥的脸,一双燃烧着渴望的眼睛。他站起,跪下,倾身前扑,匍匐叩首,用整个身体丈量着青藏公路的沥青路面,丈量着一个朝圣者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我不知他已经“走”了多久,也不知他还要在四周荒芜的草原和沙漠中“走”多久?只是从走他身边的女人推着的独轮车上,那些随便搁置着的熏黑的铁锅和破旧的棉被上,可以看到厚厚的风尘。据说,这样的朝圣者是从下定决心踏上朝圣之路起就把家也一并背着上…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计划     
我又出差到那龙社去了。这是一个僮、瑶等民族杂居的地方。翻过两个山头,一个沸腾的场面一下展现在我的眼前。千锄万镐交错挥落,成千人组成的担运队像几条游龙。在铁镐的叮当声和人群的歌声中,一个个山头低了下去,堤壩一尺尺伸长、长高。我在人群中找来找去,想找社主任接接工作关系,了解一下工程进展情况。忽然看见小顺子和社主任在不远地方高兴的谈着什么。我过去和他打了招呼。见他腋下夹着一包表册,知道他还有事等着去办,赶快说明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9日,秋雨绵绵,我来到中越边境京族聚居地巫头岛,采访了雅称“白鹤老人”的陈子成。 陈子成那年65岁,滨海而居,周围花树摇曳,环境幽雅。一进院子,就看见老陈忙碌的身影,几只白鹤和一群小鸡,像待哺的婴儿,围在他的身边。老陈细心地将一块猪肉皮剁碎,白鹤一跳一跳地在他手中啄食。这几只白鹤,有的垂翅,有的跛脚,看样子是伤残了。还有一只白鹤被圈养在网中。老人说这只鹤被大风从树上刮下来,全身受伤,刚刚敷过中草药,得重点护理。他一边说,一边向网里扔进一把食料。陈子成说,每年秋天,白鹤就飞到南方过冬,有一些伤残的小鹤飞不动,我就把它们捡回来,精心养护,等治养好了,就一一放飞。到了第二年清明节,  相似文献   

9.
人淡如菊     
茶坊里没有服务生,也没有精心调制得像糖水一样的时髦茶。一些古旧的竹木桌椅,柜台上放着一些茶叶和茶杯,炉子上热着开水。客来,在柜台上放一把零钱,自己挑了茶叶泡了水,挑一个地方,只管坐着,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随便你。茶坊的主人是位四十多岁的男人,总是一个人泡着一壶菊花茶,独自坐在柜台的一角,保持一个似乎不变的姿势。从不在意客人放在柜台上的钱是否和取的茶叶成正比,从没在他脸上看见过波澜。他的生意并不好,常常只有他一个人坐在他的老地方看着外面的艳阳和冷雨。有一天下雨的黄昏,一位女孩闯进来,转了一圈,问他这…  相似文献   

10.
书郞担     
不管在火辣辣的烈日下,还是在茫茫的风雨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挑着书担的年轻人,穿越在瑞丽江畔的竹松中、驿道上和田地里.他就是云南瑞丽县新华书店农村图书发行流动服务员、共青团员孙常清同志,也就是被当地傣族人民称为的"吉滾"(书人的意思).孙常清是一九五六年到瑞丽县新华书店工作的.他到书店的第二天,领导上就分配他负责全县农村图书发行流动服务工作.当时,他既不会打算盘,又不会记账,更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而服务的对象又几乎全是傣族和景颇族人.那怎么办呢?他决心采取边做边学的办法.不会记账和不会算盘,在书店,就向同志们学习,出门下乡,就向  相似文献   

11.
“孛儿只斤”──天狼种的标志──关于《元朝秘史》中阿阑豁阿感生神话传说新探之三阿尔丁夫在《新探之一》文中,我证明阿阑豁阿所感不是“光”而是“天狼”①。在《新探之二》一文中,我进一步证明:阿阑豁阿所感的“天狼”不是也不可能是蒙古的图腾,而是后人所搞的“...  相似文献   

12.
收养豺孤 当我掮着猎枪啃着鸡腿转过一道山弯,一眼就看见有只小豺孤零零地站在路旁的一棵小树下。这是一只还在哺乳期的豺崽子,绒毛细得像蒲公英的花丝。我急忙扔了才啃过两口的鸡腿,卸下猎枪,哗啦拉开枪栓。我知道,豺是一种母子亲情极浓的动物,母豺总是警惕地守护在幼豺身边,一旦发现自己的宝贝受到威胁,会穷凶极恶地扑过来伤人。我端着猎枪等了半天,也没见母豺的影子。倒是这只小豺闻到了烤鸡腿的香味,不断地翕动鼻翼,咂巴舌头,一副馋涎欲滴的模样,瞅瞅我,慢慢朝地上的鸡腿走过来。这时,我才看清,小家伙瘦骨嶙峋,肚子瘪得快贴  相似文献   

13.
那个夏天的清晨,韩书力搭上一辆部队的大“解放”出发了。在希夏邦玛峰山脚的一漫斜坡上,齐刷刷排列着四只黄羊,好奇地注视着停在路边的汽车;注视着端枪走向它们的人群……那八只和善、温顺的眼睛给韩书力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后来,他  相似文献   

14.
会世风———访音乐指挥大师李德伦文/江凌赵薇60多年前的一天,北平城的一家洋货店外,静静地伫立着一位少年。少年的表情时而肃穆,时而痴迷,全然忘记了周围的喧哗:他被店铺外一只喇叭里传出的音乐声深深地吸引住了。从中午到傍晚,他就一直这样站着、听着。他不知...  相似文献   

15.
山鹰之魂──记来凤县中药材公司经理马世富翁益成,田方明鹰,是峻峰之子,是山之精灵。它们在大山上空搏击着。脊背驮着风风雨雨,驮着日月星辰。翅膀的利剪,剪裁着j日3日晓色,剪裁着烈烈黄昏……他就是一只鹰,一只搏击市场风云的鹰。他起飞在来凤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6.
《元朝秘史》中的阿阑·豁阿感生神话,究竟是感天狼而生还是感光而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 《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简称《秘史》,下同)第26节写道: [孛端察儿]在没食物可吃的时候,就窥视着在崖谷中被狼所困住的野物,把[它]射杀来吃,[有时]拣狼吃[剩下]的东西养活自己,也养活了自己的黄鹰。[就这样]过了那一  相似文献   

17.
东东  淇淇 《民族论坛》2006,(1):24-25
多少万年前的某个夜晚,我们的祖先在林中燃起篝火烤食着野味,这时狗的远祖——一些较为勇敢的野狼悄悄潜近,试图得到一些残羹剩饭。祖先们看见了,动了恻隐之心,随手扔给它们几块骨头,自此便揭开了“人狗共处”的序幕。人类在混沌时代总爱用一些事物来表现某种虚幻与神秘,而与我们走得最近的动物——狗,自然成为了远古神话与某种神秘力量的重要题材。希腊神话中,犬与死亡紧密联系,冥府入口处便是一只长着三个脑袋的守门犬,地狱门口也有一只守卫犬格姆(Gurm)。埃及神话中,犬象征着一种守护亡灵通往冥界的力量,因为在冥界接护亡灵的是犬阿拉毕…  相似文献   

18.
人一辈子漫长得很哪 !多少时光流于无知无觉的平淡和平常。但是,却有一些瞬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那一次,母亲带着小小的王家祥到苗寨去行亲。那些年里,藏在大山深箐里的、连接苗寨与苗寨之间的小路,偶尔总是会看见一些或者因为患病或者因为过劳躺在路边呻吟的人。这一次,母亲就低低地惊叫了一声,她看见了一个苗家壮汉,面色铁青倒在路旁。只见他紧咬牙齿,深陷的双眼对天翻白。小家祥蓦地骇住了,小小的身影闪在母亲身后。但没有迟疑地,他看见母亲向壮汉走了过去。家祥移过去,与母亲一道听见了倒地的壮汉那微微的呼救声。母亲…  相似文献   

19.
“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此文讨论的对象“狼”,既不是古人所谓“参东有火星日狼”的“狼”,也不是犬科动物的害兽“狼”及其引申义,而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文书载对今为壮族中的某一群体的指称。人而“狼”之,固系汉族封建统治者的“非我族类”皆“夷”之的沙文主义心习所使然,亦缘于其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音呼近于“狼”的某一指称。人而“狼”之固不足道,可其人何以有类于“狼”一音的称谓却徒然令人生惑。许多学人为了涤其迷雾探真谛曾做过有益的尝试,为后之来者拓开了新的思维角度。关于“狼”称由来的考释,封建时代的官家文人皆是望汉字而生义,不是律从于其  相似文献   

20.
<正>清明时分,丹青的对歌台上,一位头包十字绣花头帕的老人正在歌唱:"水秀山明日暖和,看见斑鸡和喜鹊,春天处处鸣啼鸟,唤醒人间梦几多……"半闭的眼睛、迷醉的表情,生动地昭示着他投入忘我的状态,未经装饰的声音自如、纯粹,尽显着原生状态下的苗歌独异别样的风情与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